浙江省丽水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丽水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0分) (共7题;共30分)
1. (3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砒霜(pī)一径(jìng)蓼溆(xù )戗金(qiāng)
B . 筵席(yàn)发怔(zhèng)调停(tiáo)嘱咐(zhǔ)
C . 岔气(chà)麈尾(zhǔ)预备(yù)纨绔(wán)
D . 腮腺(sāi)锃亮(zèng)银箸(zhù)陶瓷(táo)
2. (3分)下面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不胜宽广陈列物品
B . 闪着明星
C . 天街闲游提着灯龙
D . 牛郎织女世上珍奇
3. (3分) (2019八下·长春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天边偶尔________着淡淡的白云,像什么神仙画家从天庭跑过,信手运笔,轻轻________在青山之旁,蓝天之上。
又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若飞,若停,吸之若来,吹之若去。
这时候,你鼻翼________,只觉洁净清爽,沁人心脾,纵目四望,只觉________。
A . 飘泊抹抽动耳目一新
B . 飘浮画翕动面目全非
C . 飘浮抹翕动耳目一新
D . 飘泊画抽动面目全非
4. (3分) (2019九下·惠民模拟)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 . “那树有一点佝楼,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 . “狂澜”“沉酒”“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5. (3分) (2020七上·崇左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代戏曲家马致远,他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B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C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
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D .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6. (10分) (2017七上·盐城月考) 古诗文默写。
(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
(王昌龄《出塞》)
(2)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 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李益《________》)
(6)遥怜故园菊,________。
(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安不忘危,________。
《汉书》
(8)《咏雪》中两个描述大雪纷飞的比喻句,请写出更生动的一句:________。
7. (5.0分) (2020九上·天津期末) 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读《艾青诗选》,让我们走近了诗人艾青在牢狱中挥笔写下的赞美母爱、饱含浓浓深情的诗篇《________》,也让我们领略到诗人借土地抒发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感触的经典诗篇《________》;读《水浒传》,让我们结识了身长八尺,腰围十阔,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的英雄好汉________,也让我们认识了仗义疏财、济弱扶贫,但有浓重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的梁山好汉________。
徜徉书海,我们的精神得到滋养,我们的思想变得深刻。
二、阅读(共50分) (共4题;共50分)
8. (6分) (2017八下·江永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山坡羊是________。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
9. (15分) (2020九上·包河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③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④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⑤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⑥悦其勤
学,常以净衣易⑦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④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⑤悦:敬佩。
(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①手指不可屈伸
②夫人好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致:________
②媵人持汤沃灌汤:________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________
④负笈从师负:________
⑤或依林木之下或:________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①录毕,走送之。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10.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种爱叫九小时
李静
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
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
只有我,承载着父母的无限希冀,在那座璀璨得近乎耀眼的城市里追寻着自己和他们的梦。
④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我拼尽了全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隅。
虽然面积不大,还要还贷款,但父母已经兴奋不已。
我第一次带他们离开从未踏出一步的小镇,第一次带他们坐飞机,第一次让他们切身感受这座现代都市的气息。
然而,没到一个月,父母就嚷嚷着要回去,说这里的节奏太快,快得要窒息,即使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摊主的语速也是那样的快。
⑤我执拗不过,只好送他们回去,可这一次,父母说什么也不坐飞机,甚至高铁也被排除了。
我不解,但又知道他们决定的事是很难改变的,只好陪他们在火车上度过十几个小时。
⑥后来,我从电话里得知母亲的血压有点高,再接他们小住时也不敢强迫他们坐飞机了。
每次我都是坐飞机回
家住上一晚,再和父母坐火车到我所在的城市,送他们回去时也是一样。
⑦一晃几年过去了,我虽然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但心中总是不免抱怨,明明坐飞机只需3个多小时,高铁也仅仅5个多小时的行程,而父母却偏偏选择要乘坐12个多小时的火车。
想着想着,一种担忧油然而生,是不是母亲的血压高愈发严重了,一年只见二。
获面,而那唯一的一次相聚父母都是精神矍铄,想必就是平时有什么身体不适他们也不会告诉我的。
⑧一次回家,我问起母亲的血压控制得如何时,姐姐一怔,她说前几天刚陪父母做过体检,母亲的血压不仅不高,还有点低,倒是父亲的腰一直不好,有时疼得直不起来。
我心里一阵雀跃,想这次我不用再和父母在那狭窄的火车车厢里煎熬十几个小时了。
当我提出坐飞机时,还未等母亲说话,父亲就厉声拒绝了,理由依然是母亲的血压。
我刚要提体检的事,父亲就搬出一副已然决定不可更改的面容,将我要说的话活生生地压制了回去。
⑨我很不悦,一路上也很少和父母交谈,就是一周后父母要回去时,我也没表现出以往的不舍。
那天,父母包了很多饺子,恨不得把冰箱的冷冻室占满。
我帮不上忙,就想到楼下去买杂志,好在火车上打发无聊的时光。
刚下楼发现钱包没拿,走回门口时,竟听到父母大声的争执。
母亲说:“还是坐飞机吧,你的腰不好,也别让儿子跟着受罪了。
”父亲的声音很犀利:“不行,飞机只有三个多小时,比火车少九个小时,那可是咱们这一年唯一和他能多呆的九个小时。
”母亲叹了口气:“哎,真后悔把他送出小镇,不能天天……”
⑩我的心被濡湿了,那一刻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在我成长的历程中父母给了我许多无私的爱,而有一种爱最为弥足珍贵,因为它叫九小时。
(选自《当代青年》2015年第17期)
(1)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第②段中说,“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但是在第⑨段中,母亲却说真后悔把“我”送出小镇。
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第⑨段中“我很不悦”的原因。
(4)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5)试分析结尾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11. (17.0分) (2019七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000次赞扬
①他执着地坐在地铁站里,胡琴是他的全部。
路上尽是行色匆匆的人,人们无暇关注他的演出,尽管他十分卖力,却只换来少得可怜的回头与驻足。
②想起家庭,他不由黯然,他与继母关系很僵。
母亲走后,父亲和继母曾经找过他,恳求他回家,但他不肯,他从心底厌恶父亲与继母以及他们的家。
从此,他的生活里只剩下了胡琴,他从小喜欢拉胡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靠胡琴养活自己,甚至出人头地。
③他曾经在音乐学院的门口逡巡过,但昂贵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
他能做的只是在每天樱花路地铁站口拉胡琴给路人,这儿,成了他全部的希望。
④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走近了他,驻足片刻,认真地倾听着,然后笑着告诉他:“真不错。
”一个陌生人的赞扬,让他麻木的神经为之一震,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油然而生,这是他卖艺以来第一次听到的赞扬,虽然出自一个陌生人,却让他泪流满面。
他换了支曲子重新拉了起来,而那个女孩,则一步三回头地进了地铁站。
⑤接着,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原来行色匆匆的人,有好几个都停下来听他的演奏,从三两个到十来八个,逐渐聚成了一个小圈。
他们有的放下一两枚硬币,有的走到他的身边,告诉他:“不错,继续坚持。
”
⑥那个出现奇迹的晚上,他回到出租房里,第一次怀着兴奋与满足安然入睡。
曾经消失殆尽的自信重新回到了身上。
此前,他几乎要放弃,沮丧与失望让他差点摔了胡琴,但现在,他决定坚持下去。
⑦还是那个地铁站口,他还是会听到许多鼓励和赞扬,有些老年人,自备了小板凳,竟然坐在他的身边,长久地倾听着他的表演。
⑧因此,他格外地卖力,悠扬的琴声在肆虐的寒风中进入了人们的耳朵,振作了让人们麻木疲惫的精神,也进入了人们的心里,在这样一个凄冷的寒冬,为无数人带去了希望。
⑨半个月后,一个中年人路过他的身边,驻足了片刻,然后进入了地铁站,可是,仅仅一会儿,他又折了回来,待一曲终了,他问:“你愿意到我的茶馆里去吗?我开了家茶馆,想划线传统音乐表演,正缺人。
”
⑩第二天,地铁站里少了那个沉浸在音乐里的卖艺少年。
⑪他在茶馆里上了班,工作十分快乐,在台上表演不正是他的梦想吗?这儿幽静典雅的氛围也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⑫继母过来看望他,为他带来了爱吃的饺子,他对继母没有好脸色,冷冷地拒绝了她,也让她以后不要再来。
继母一脸难堪和无奈,却仍旧坐着没动。
⑬继母还不走,他发了火,茶馆老板这时却走了过来,十分热情地招呼继母。
⑭他呆住了,继母看着他的脸色,慌忙告别了。
继母走后,老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有这样一位母亲,应该好好对她才是啊。
你知道吗?你在地铁口拉琴,而你的母亲,则在去地铁必经的各条路上为你送宣传单,并且请求每一位接传单的行人,能够在她的儿子身边驻足片刻,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笑,鼓励一下你,正是你母亲的这份恳切感动了我。
人的才华固然重要,但情感比才华更重要,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永远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
”
⑮他这才知晓:继母的无数恳求,让他得到了1000次甚至更多陌生的赞扬,重新点燃了他人生的希望之火。
让他赢得赞扬的不仅仅是他的琴艺,更是一位母亲恳切的心。
(选自《品读》2014年10月,有删节)
(1)结合全文看,文章以“1000次赞扬”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文中的继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简要概括“他”成功的原因。
(4)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此前,他几乎要放弃,沮丧与失望让他差点摔了胡琴,但现在,他决定坚持下去。
②悠扬的琴声在肆虐的寒风中进入了人们的耳朵,振作了让人们麻木疲惫的精神,也进入了人们的心里,在这
样一个凄冷的寒冬,为无数人带去了希望。
(5)设想一下“他”在听完茶馆老板的话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三、综合应用(10分) (共2题;共10分)
12. (4分)(2016·绍兴) 阅读同学们的对话,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写作顺序,自拟标题,简单介绍书法节的有关情况。
150字左右。
甲:听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徐渭原作来到绍兴啦!书法节期间会在兰亭博物馆展出。
绍兴人有眼福啦!
乙:是呀,兰亭书法节已经是第32届了。
徐渭原作展览,算是今年最大的亮点呢。
丙: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徐渭原作首次来绍兴吧?
乙:是的。
知道作品展的名字不?呵呵,——跟着徐渭看书画: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
甲:报纸上说,展出的徐渭书画精品有近30幅,其中故宫博物院借展原作5套,共12件,还有我们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所藏的徐渭作品5件。
丁:书法节什么时候开幕?在哪里开幕呀?我想去看看。
乙:已经举行过开幕式了。
4月9日呀,就在兰亭王右军祠。
你不知道吗?
13. (6分) (2019七上·北仑期末) 综合性活动
在举国上下“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活动中,北仑区黄河中学七(5)班积极开展了“尚阅读,扬正气”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阅读情况,学习组找到了以下一则资料,你从表格中读到了什么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黄河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2)活动二: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经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________
(3)活动三: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玲玲同学的感想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她修改一下,把修改后的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①为贯彻“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活动计划,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阅读活动。
②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③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
④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第________句:________
修改第________句:________
四、写作(共60分) (共1题;共60分)
14. (60分) (2020八上·奉化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有人说,遇见,不过是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遇到一定的人或物,或许还有事情。
但是在匆匆岁月里,有多少人事是隐隐约约还存留着记忆的呢?没有心灵上的刻印,或许算不上是遇见吧。
总有一次遇见,我们咀嚼甘甜;总有一次遇见,我们感怀回味;总有一次遇见,我们细数收获……因为在各自心里,那里承载的是心的起点。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30分) (共7题;共3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答案:6-3、答案:6-4、答案:6-5、答案:6-6、答案:6-7、答案:6-8、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二、阅读(共50分) (共4题;共50分)答案:8-1、
答案:8-2、
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答案:10-4、
答案:10-5、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答案:11-5、考点:
解析:
三、综合应用(10分) (共2题;共10分)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考点:
解析:
四、写作(共60分) (共1题;共60分)答案:14-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