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简介的演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眼中的鲁迅。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众人昏昏的年代,在国将覆灭的年代,有人以笔为剑划开无垠黑暗,为乱世投下一束光亮——那人就是鲁迅。
在我眼中,他是敢作、敢写、敢爱的第一人。
敢作,“不驰于空想,弃医从文”也。
他早时看到国人处于疾病的笼罩下,便决心赴东瀛而习医,但瞧见人们思想迂腐,便打算从根本上拯救国人。
他曾在书中写到迂腐的读书人孔乙己,只会礼节规矩的衍太太,爱慕钱财的阿Q……而这些只是万千底层民众的一隅。
鲁迅先生便洒脱谈尽天下恶,只为一方民众兴。
他看到衰败便去干,是无愧的“敢作”第一人。
敢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是为别人写作,更是为自己写作。
”他看见了群众中只会读圣贤之书的人,于是写下《出关》,将老子、孔子从高高的神坛上拉下;他看到无知、只会骗取钱财的庸医,便写下《药》,以人血馒头道尽悲凉与讽刺;他看到只会望洋兴叹、只为利益的小人,于是写下《补天》,感慨女娲造人、育人的艰酸。
诚然,鲁迅先生看到他不满之现象、有恶于社会之现象,便作文以批之。
敢爱,“俯首甘为孺子牛”也。
他对青年的爱,莫过于“青年人只有敢望,才敢作,敢当”的教诲。
他对祖国以及人民的爱,莫过于“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的希冀,亦或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坚韧。
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指导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其爱才、爱国之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一位敢作、敢写、敢爱的人。
唯有他,使中华浮生沧海,玄马昆仑;唯有他,让如今的盛世得以赏见。
而我们青年,饫尝青春之甘美,浃浴青春之露水,俾以青春之纯白,当追随鲁迅先生,干成自己的一番事业!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眼中的鲁迅。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更是一位民族战士,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行贿被捕入狱,父亲身体不好,家庭变故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长子的他不得不担负起生活的重担。
他也因为这些变故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
昔日好友嫌弃的神情,与先前叫他“公子哥”的态
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让他感受到了当时中国人的“势利眼”,但也让一个文学家有机会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态。
一晃眼,鲁迅已经从南京矿务学堂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他获得了官费去日本留学的资格,同时他也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治病救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看见日本人很瞧不起普通中国人,也见过日本士兵屠杀中国人时同胞的麻木不仁,他见过中国人因为考得好被日本人怀疑是老师漏题,大家普遍认为中国人是“低能儿”……种种羞耻,鲁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这些经历让鲁迅果断“弃医从文”,他开始思考:中国的问题是什么?直到有一天他想通了:中国的问题在人,在于国民精神上的愚昧、麻木、不觉醒。
他觉得只有立人,才可以真正立国,而人的个性是人必不可少的,只有个性才能让人们觉醒,而他要做的就是唤醒他们的个性。
他想通了,改治文艺,以笔为刀,投身革命,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唤醒国人沉睡的,麻木的心灵……
革命的路是艰难的,是有风险的,可鲁迅为了中国的未来与百姓的生活毫不犹豫投入其中。
鲁迅的革命精神让我非常敬佩,他将自己在外国学的东西回报给祖国,将新思想传递给人民,终于用这些星星之火照亮了那些麻木的心灵。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说一句:“先生千古!”
鲁迅说:“伺候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人们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是鲁迅先生却用笔与纸唤醒了整个民族,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未来的命运。
中国不能没有鲁迅,历史会记录他,人民不会忘记他。
如今,鲁迅的思想依然影响着中国人民,他的理想也在逐渐实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会追随鲁迅的脚步,努力学习,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
我眼中的鲁迅是灯塔,是阳光,是永不过气的大明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眼中的鲁迅。
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
他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他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
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他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
若干岁月过去了,他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这就是鲁迅。
我们对鲁迅先生的初步印象,可能都来自中小学语文教材。
他给人的感觉:冷峻,精辟,一针见血,力透纸背,沉着痛快。
但这只是杂文鲁迅的一面。
除此之外,他写的一些小说,却是另一副面目,俏皮狡黠,让人窥见不同于刻板印象里的鲁迅。
比如,鲁迅先
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写的《故事新编》,现在看起来仍然不过时,让人忍俊不禁。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之后最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这就是鲁迅带给我们的道理,也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需要不断寻找和积累的道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我眼里的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提起鲁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笔下勇敢机智的闰土,还是善良朴实的阿长?是乐趣无限的百草园,还是索然无趣的三味书屋?今天我就来谈谈这位伟大的作家一一鲁迅。
浓密乌黑的头发与眉毛、不大不小的眼睛中坚定深沉的眼神,凸显出他热烈的爱国之心。
高高的鼻子像座山一般挺立在正中央。
长时间的劳累工作导致他没有闲情打理杂乱浓密的胡子,胡子下遮住的是那几乎从未上扬过的嘴角。
脸上布满皱纹,这皱纹仿佛是劳累与辛苦的代名词。
萧红在回忆鲁迅时写道:"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经常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鲁迅如此废寝忘食的写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唤起中国人的国民精神,是为了中国人民脱离苦难。
当然,鲁迅先生不是一个只会写作的书呆子,他对服装穿搭也有了解。
萧红在回忆鲁迅中曾提到:"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说:不大漂亮,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还有,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
”从这段文字中能看出,鲁迅先生在服装穿搭这方面是很专业的。
鲁迅并非是一个守旧封建的家长,反而更像一个通情达理的朋友。
他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就应该爱玩。
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鲁迅在看会前背书,消磨了鲁迅看会的兴致。
他借这篇文章批判了旧社会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
制,表达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表示自己看完二十四孝图后想当孝子的心完全绝望了。
而使他绝望的不仅是想当孝子的心,更是中国封建社会令人“窒息”的愚孝。
鲁迅先生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开明幽默的思想家,也是无私奉献的革命家。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我的演讲到此。
谢谢!
第五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眼中的鲁迅。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先生的文字是幽默的,讽刺的,一针见血的。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很独特的。
在阿累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内心充斥着力量的鲁迅先生。
文章写道:“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这时的鲁迅先生是年迈的,瘦弱的。
可后文中又写道:“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这精神是鲁迅的心理面貌,源于他内心无穷无尽的力量。
鲁迅亦是善良的,同情下层人民的。
阿累的《一面》中描述了鲁迅对平日被人轻视的“我”诚恳的劝告,还把书便宜卖给“我”。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也写到鲁迅帮助拉车人包扎伤口、给他钱的事,从中都可见鲁迅先生赤诚的善良之心,也是他伟大的精神力量。
在郁达夫的《怀鲁迅》中,我看到了一个对中国文学和政治历史都有着巨大影响和奉献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死讯传到郁达夫耳中后,他是如此紧张、匆忙。
到了葬仪上,千千万万青年男女都为先生悲叹流泣。
由此可侧面看出先生之伟大,以受万众敬仰,鲁迅的文字奔腾影响着无数青年,是真正的国家的支柱、民族的脊梁。
鲁迅就是这样,用文字,用品格,更用伟大的精神,引领着我们,永远都与我们同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六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眼中的鲁迅。
一名作家,一边“改名”,一边听着干裂的,沙哑的,涂过口红的嘴发出的胡乱批驳,仍祈望此人睁开双眼,逃离梦魇……
迄今为止,他“活”了一百多岁,我甚至没考究过他在中国的名气,更不确定鲁迅先生的大名远扬海外多久——大概像莎士比亚一样吧。
他“活”了一百多岁,从一本本他的书中复活,以见证之名,他看见了一个个悲剧,还有好的故事,崭新的世界。
在乱世中,他清楚地睁大双眼,大叫人们醒来,尽管更多人还沉睡。
看清那红热的狂人,厉声呵斥那嘲讽他的势利的狗,他在梦中见证自己死亡,想告诉人们不要火葬尸体,他还有感觉、听觉。
那一尊不死的特立独行的思想。
郁达夫先生亲临了先生的葬礼,看见鲁迅先生最后在世间的证明,安详的凝目,两手叠在胸前。
郁达夫先生与人们哭泣、悲鸣,围在鲁迅先生身边不愿离开,先生真的去世了吗?他们等待,徘徊。
不知为何,我仿佛又看见先生咳嗽着,愤恨的明目,盯着手中的笔,昏暗中一盏烛光似乎要吞就那张纸,又退缩了。
墙角钻出一星野草,叶间的露珠又如黑夜中的点点繁星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七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眼中的鲁迅。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很多关于鲁迅的小说以及鲁迅的生平,我似乎也感受到了鲁迅那颗炽热的心,遂有感而发,谈一谈我眼中的鲁迅。
我眼中的鲁迅,有理想并且努力创造。
他对革命成功、对中国人民能从此站起来有无数遐想,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社会的压抑,生活的的阴沉,总是压得人不能前行。
但他依旧没有放弃理想,坚守信念,一直试图唤醒人们的灵魂。
我眼中的鲁迅,热爱祖国。
他为了革命成功,毅然放下手上的解剖刀,拿起解剖人类灵魂的笔。
弃医从文后,他回到祖国,努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各大杂志上发表文章,支持革命。
他写了《狂人日记》《野草》《阿Q正传》等警醒世人的文学名作。
他不顾个人安危,在被国民党通缉的情况下,继续发表文章,与旧势力抗争。
在繁重的工作下,他的病越来越严重,直至逝世的前一天还在写作。
我眼中的鲁迅,为了人民付出了一切。
鲁迅先生有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体现。
他对人民亲切、热情、平等待人。
因此也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我眼中的鲁迅永远伟大,永远亲切,永远刻在每个人心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八篇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年年初以来,一部名叫《觉醒年代》的电视剧引起青年学子广泛热议。
《觉醒年代》,正如剧名所示,那是一个“觉醒的年代”,是“先觉者”唤醒“沉睡者”的关键时刻,它再现了一代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为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造中国社会进行的探索。
鲁迅无疑是一位觉醒者。
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我国思想文化战线上一面光辉的旗帜。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
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他曾是富家子弟,但父亲被庸医治死后家境没落,这使他开始学习医学,希望能够救治天下人。
在日本仙台学医时他看到中国人对同胞死亡的麻木后,便了解到:中国人急切需要被救治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
一个只有肉体健康但没有灵魂的人,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他于是毅然放下手术刀,拿起笔——他要用笔救人。
鲁迅如同战士一般,用刚劲有力的笔,谱写出一篇篇壮丽的诗章。
鲁迅,没有在战场上拼杀,他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
然而,他会拿笔,他会指挥文字。
他的笔就是枪,就是号角,他用手中的笔去抨击社会的黑暗,呼吁着这个民族的青年站起来,接过复兴中华之大任。
他用如椽巨笔批判封建礼教。
他写祥林嫂,用犀利的笔触,去揭示人心冷漠的社会现实。
他的散文诗集《野草》深刻揭示国民性的弱点;对阿Q和孔乙己,他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中怀着促其觉醒的愿望。
《故乡》的结尾,即使在心境已经满是悲凉的情形下,他仍然不忘表达,希望就如地上的路,坚持走下去,就可以由无变有。
他还曾写道:“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无穷的远方”,远过山,远过海,直至世界的尽头,直至宇宙的边缘;“无尽的人们”,那是全中国有4亿多人,但他所说的不仅有中国,还有世界,还有几年后的世界,还有几百年后的世界。
下一句写“都和我有关”,无穷的远方和无尽的人们全部缩小压在他的肩上,他所关心的,是国家,是民族;他所怀着的,是对同胞们的赤诚热爱和深沉牵念。
鲁迅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他如一座大山屹立世人心中,深深地凝望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前行……他发出的光,照亮旧世界的黑暗,并指向中国人应走的道路,也照亮每个人内心的灵魂。
140年,风雨兼程。
光辉毕现。
多少人日思夜想,那个不屈的人格。
140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无数次怀古思明,那个伟大的灵魂。
140年,他将中华民族高高举起。
140年,中华民族把他高高举起。
140年,鲁迅先生,您永远在我们心中。
最后,我们想引用鲁迅先生的话,与各位青年共勉: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吾辈青年立志实干,中国的明天才会充满光和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