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试论中国思想与外国思想之间的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思想与外国思想之间的冲突
试论中国思想与外国思想之间的冲突
一个哲学命题的提出与展开五四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把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外来理论堂}fu皇之地播撒到中国的土地上。
它的政治意义是培建了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理论意义则是以普遍真理
的形式,撕裂了传统社会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所提供的种种幻象,进Ifu以革命的理想夯实了中华民族对未来社会的想象。
但是,无论是李大钊等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还是毛泽东等中国革命的领袖,都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初就清醒地意识到,寻找到外来的普遍真理后,要切实解决的问题仍然是本地性的问题。
任何本地性的问题,一定有着由本地的历史和文化所造成的上下文(赵汀阳语),这意味着,任何一种外来的思想,都必须经历一个与本民族传统的整合过程。
在这种整合中,外来的理论固然以它鲜活的时代性感染着现实中的人,但从历史中走来的、由种种观念所构成的传统,同样会在理解消化外来思想的过程中凸现出它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这一历史过程,被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过程。
五四运动之后的传播与普及工作确立了这一过程的起点,但严格说来,在我们尚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全面理解的状况下,中国化不过是在对象化的前提下展开的。
这个前提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当作一个可被认知的客体,出自十主体性本能的自发要求,完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的初期阶段表现为两个明显的特征:自觉地坚守了民族主体性原则,并目在表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努力中,完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式上转为中国哲学的过程。
格义与解释
和I历史上所发生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普及,同样面临着怎样在我们已有的文化母体中,同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
每一个民族对外来思想和文化的理解,都不可能离开自己文化所固有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
这意味着任何一种关十外来思想的解释,都一定有着特定的理论预设和前提,迎达默尔将其理解为合法的偏见,并目认为,这是由人有限的、历史的存在方式所决定的。
偏见的合法性不是历史的宽容Ifu是历史的无奈。
历史在无奈中包容了有限存在者对他者的认识,并在空间的展开和时间的延伸中,宽恕了存在者由十有限性
所造成的偏见。
这使得某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段以偶然(或必然)方式所展开的思想文化交流,都会在这种合法性的宽恕中获得合理性的解说一一它的原初形式,不是与外来思想(尤其是一种异质思想)的对话,}fU是在译解外来思想中,用先验的民族传统吞噬外来思想的合理内容,进}fU在思想的对等置换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语境,改变自身也改变他者。
事实上,任何一种由此}fU产生的偏见之结果,都有着孕育新思想的可能。
因此,对外来思想消化理解、认同接受的方式,就不仅成为我们在合法性的宽容中理解任何一种偏见的必要前提,ifu b 成为我们理解由偏见所构成的新思想的前提。
相比之下,也许是由十地中海区域的交通便利,西方世界自古以来就一直处在频繁的文化震荡和文化位移之中。
希一腊人吸取东方的埃及和西业文化,将西方文明推到古代世界的顶峰;罗马人吸取希一腊文化,并通过战争将其再传播到埃及和西业;再后来由十阿拉伯人的扩张,将保存在东方世界的希一腊文化再度引向西方,使西方人在近千年的文明断裂后重新找回到他们失传已久的文化。
每一次文化震荡和文化中心的位移,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过程。
因此,在理解别族文化思想时,尽管也面临着本土化
的障碍,但这种障碍似乎没有为西方文化的横向交流带来更多的困难。
尤其是近代社会伊始,欧洲大陆的思想文化在英吉利、德意志和法兰西等民族之间的传播、交流
与沟通,几乎是畅通无阻。
如伏尔泰在链接英法两国哲学中的贡献,如卢梭对康德哲学的影响,等等。
但是中国的状况则明显不同。
历史上,尽管有着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交往与融合过程,但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本土性和自足性特征却十分鲜明。
这种鲜明的特征为外来思想文化的引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在方法上引入外来思想的问题,就较早地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
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史中,最成功的例子当然是印度佛学与中国文化的交融过程。
从印度佛经的翻译阶段开始,印度佛学在与中国固有文化和哲学的碰撞、冲突、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理论。
一种外来文化在与中国固有文化近千年的磨合中,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化传统历史存在的内容,也改变了它自身的存在样式。
在这种改变中,完成了古代中国民族文化与它族文化结合方式的构造。
在其后的岁月里,这种方式逐渐构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传统,即对外来思想文化的格义方法。
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思想与外国思想之间的冲突,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