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在我初为人师的阶段,谭校实施了一项出乎我们意料的举措,那便是要求我们每周撰写一篇博文,并以坚定的策略督促我们完成。
同时,谭校也向每位教师赠送了一本书,以激发我们深入阅读和反思。
我所收到的书籍正是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至今已有相当一段时间,然而真正的领悟却是在此刻开始书写我的个人体悟。
对于心得体会的书写,我发现自己在面对《新教育》的丰富内容时,反而陷入了无从下手的境地。
谭校时常提及的新教育理念,如“追求全面幸福的教育生活”和“教授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以及我们共同实践的“建设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和“经典诵读”等活动,都使我们每天沉浸在新教育的氛围中。
对于新教育的探索,我仍在逐步深入,但我希望分享的是《新教育》中关于网络对教育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应对网络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脑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小学阶段也相应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
我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深知网络带来的益处,同时也意识到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如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这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
面对这一问题,一些家长选择限制孩子接触网络,但仅仅阻止并不能根除伤害。
我认为,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自律性,才是更为重要的任务。
《新教育》中提出的策略,如加强网络教育,设立正面信息网站,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以及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为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21世纪,青少年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是知识管理和信息处理,而网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教育他们如何在利用网络的同时,避免潜在的危害。
阅读《新教育》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网络的双重影响,为我在教师岗位上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目标。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致力于提高教学效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与他们共同成长,共享教育的喜悦。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二)我深知,成为新教育的倡导者首先需要自我变革,以实现成为一名理想教师的理想。
1. 真诚地关爱学生。
根据朱教授的教诲,“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书的年数,而在于用情投入教学的年数。
”而投入的前提,即是“爱”,对职业的热爱,对岗位的热忱。
我曾认为教书单调乏味,但现在我意识到,是过去的我未曾全心投入,未曾将爱付诸实践,未曾将学习与生活融合。
因此,我以高昂的热情立下誓言,要在教育领域勾勒出光明的未来。
然而,日复一日地在对与错的纠葛中,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说,让我对学生产生了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与困扰。
尽管我已从事教师工作四年,但我并未真正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用严厉的威压控制学生。
如今,这种威慑只会加剧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其无法弥合。
正如书中所言,“理想的教师应是充满爱心的教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是能放下教师‘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
”我对学生的关爱是真诚的,但我的严厉和“架子”阻碍了学生感受这份情
感。
如何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让自我走进他们的心灵,是我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我相信,通过更多地与学生交流,我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理解我,接纳我。
2. 成为教育的用心者。
在教育的田地里辛勤耕耘多年,面对现状,我亦产生了诸多困惑,却始终未能找到完美的解答。
感谢这次的读书活动,让我有机会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让我重新审视我所做一切的价值,让我找到了自我突破和发展的方向。
朱老师指出,“理想的教师应是不安于现状,富有梦想的教师。
”“优秀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为自己设定追求的目标,同时保持激情。
人需要有梦想。
当生活失去梦想,生命的意义也就消逝了,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朱老师的这番话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初入职场时,我曾立志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好教师,期望能教好每一个学生。
然而,四年过去了,回顾我的教育历程,只能用“平凡”一词来形容,最大的成就仅是获得过一次先进的称号,我顶多算是一个过得去的教书匠。
“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这些年来,作为教育界平凡一员的我从未有过这样的追求。
朱老师对渴望成为教育用心者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记录下每天的教育思考、感悟,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
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教师能与自我对话,这是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法宝。
”实际上,早在骨干教师培训时,我就听过这样的建议,要成为教育的有心人,为自己的成长积累财富。
然而,我必须承认,我感到羞愧。
尽管我常常沉浸在与学生的成功喜悦中,共同经历成长的起起落落,但很多时候,那些激动和兴奋只是短暂的,就像书中所说的,
“这些‘火花’不久就消失无踪了。
”这些年来,我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缺乏毅力,我总会找借口逃避写作。
为了实现我的教育理想,从现在开始,我要挑战自我,磨砺意志。
读完《新教育之梦》,我深感思绪万千。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期待、信心和思考,更是让我心灵深处豁然开朗。
感谢朱教授让我踏上了理想教育的道路,感谢他让我认识到成为“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他让我正在努力成为理想的教师。
我将坚定信念,让我的教育梦想在书的引领下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