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刺治疗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普通针刺
主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的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

对机体各系统功能有调整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适应症:非常广泛,内、外、妇、儿等各科都可应用,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疼痛性病症、功能失调性病症及某些急性病症,可视为首选疗法。

2.电针
主治:具有调整人体功能,加强止痛、镇痛,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低频脉冲电流的波形、频率不同,其作用亦不同。

适应症:凡用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症均可用电针治疗。

其中对癫痫、神经官能症、神经痛、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胃肠疾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疗效较好。

在针刺麻醉手术中,电针更有独特的优点。

3.火针
主治:借火助阳,以热引热,祛寒除湿,消肿散结,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祛风止痒,止痛去麻,升阳举陷,温中和胃。

适应症:痹证、寒证、经筋证、骨病。

4.皮肤针
主治:主要经络学说之皮部理论为依据,应用皮肤针叩击皮部,通过孙脉-络脉-经脉而作用于脏腑,以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营养,达到治病目的。

适应症:头疼,失眠,多梦,痛经,肌肤麻木,牛皮鲜,斑秃,弱智儿童,缺乳。

5.梅花针
主治:是以皮癣的部位、形态、数量的不同,处于进行期还是静止期或退行期的不同,是初发患者还是复发多年的不同,以及以往治疗情况的不同等客观存在事实为理论依据,将梅花针叩击治疗和药物治疗完美结合,通过其三大核心技术极强的渗透性、亲和性和抑制性,能够定向释放有效活性物质群离子堆,迅速渗透至皮下组织,改善皮肤微循环,修复受损的末梢神经,抑制变异白细胞释放异常蛋白,阻断其对皮肤细胞分裂的影响,恢复皮肤细胞正常的分化机制,并且重新建立起免疫机体屏障,从根本上消除瘙痒、红肿、脱屑、溃烂等症状以及牛皮癣发病根源,达到治疗牛皮癣的目的。

适应症: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伤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咽喉科疾病。

6.芒针
主治:多发性神经炎、脊髓侧索硬化、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综合征、半身不遂、高热、恶寒、头痛、婴儿麻痹、肺炎、结核病低热不退、无名热、经闭、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吞咽困难、舌强语謇、高血压、甲状腺病、支气管炎、咳喘、心动过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性关节炎、腰扭伤、坐骨神经痛、昏迷、脑血管意外、肠疝痛、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足趾麻木、足趾疼痛。

适应症:肌肉肥厚充沛的部位,
7.放血疗法
主治: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症: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

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

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

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放血疗法液。

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

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

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

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

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8.穴位注射
主治: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

适应症:痹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胃痛、腹泻、痢疾、咳嗽、心痛、高血压、乳痈、肠痈、腹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子宫脱垂、小儿腹泻、外科手术的麻醉等。

9.穴位敷帖
主治: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醒脑提神、缓解疲劳。

适应症:适用于因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等引起的疼痛。

10.穴位埋线
主治: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补虚泻实。

适应症: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半身不遂,肥胖,面瘫后遗症,癫痫,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腹泻,慢性胃炎,胃痛,高血压,高脂血症,遗尿,尿失禁,神经功能症等。

11.腹针
主治: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症: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12.头针
主治:有的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

有的是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

适应症: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等。

此外,也可治疗腰腿痛、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等常见病多发病。

头针还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

13.面针
主治:
适应症:一、针刺麻醉:1.胃全切术主选肺、心、胃,配脾穴。

2.胆囊切除术主选肺、心、胆,配肝穴。

二、各种痛症1.头痛取面点、肝点、肾点、咽喉肿痛取咽喉点。

14.腕踝针
主治:神经性疼痛及某些功能性疾患
适应症:头痛,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月经痛,失眠,哮喘,过敏性肠炎,神经衰弱,皮肤瘙痒等。

15.皮内针
主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痛、胆绞痛、胁痛、腕踝关节扭伤。

适应症:神经衰弱、高血压、哮喘、月经不调、面肌痉挛、眼睑(目闰)动、遗尿、尿频、痹证。

16.项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癫痫、颈椎病、神经官能症。

适应症: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综合症)、高血压、脑震荡后遗症、哮喘、慢性鼻炎、感冒、偏头痛等也有一定程度的疗效。

17.夹脊针
主治:一切慢性内科疾病及某些急重症。

适应症:支气管炎,哮喘,胃炎,胃溃疡,胃痉挛,糖尿病,尿崩症,前列腺炎,遗尿,遗精,闭经,中风偏瘫,外伤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

18.火罐
主治: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适应症:热病,痛症,瘀血证,丹毒,扭伤,乳痈,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

19闪罐
主治: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适应症: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

20.刮痧
主治: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适应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除慎用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

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
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

21.小针刀
主治: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适应症: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

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

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

2、腰椎间盘脱出症: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

3.慢性腰肌劳损: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

方法:同前。

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强刺激。

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取穴:压痛明显处。

方法:以小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面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

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

5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

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

再曲屈肘关节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间隔5天。

6.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取穴:局部痛点。

方法:用纵向铲剥法。

7.足跟痛(足跟骨刺):取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

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足放稳,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针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和铲削剥离,3-4次即可出针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

22.耳穴压豆
主治: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适应症:普遍用于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美容、减肥、抗衰老、戒烟酒等的穴位配伍和耳穴治疗体会。

23.隔盐灸
主治:本法有回阳救逆之功,多用于急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脱症等
适应症:1.胃脘痛,取穴:神阙。

2.急性尿潴留,取穴:神阙。

3.小儿久泻,取穴:神阙。

24.浸针
主治:
适应症:
25.子午流注开穴法
凌晨3:00——5:00 (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凌晨3:00——5:00(肺经,服用药物效果好)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早上7:00——9:00(胃经,一定要吃早餐)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早上:9:00——11:00(脾经,禁食辛辣刺激)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
中午11:00——13:00(心经,适度午睡佳)午时一小息安神养精气
下午13:00——15:00(小肠经,肠胃要休息)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下午15:00——17:00(膀胱经,多喝水利排泄)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下午17:00——19:00(肾经,工作完毕多休息)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晚上19:00——21:00(心包经,晚餐不要太过丰盛)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晚上21:00——23:00(三焦经,少喝水)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夜里23:00——1:00(胆经,勿熬夜)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26.艾条灸
主治:温度较恒定和持续,对局部气血阻滞有散开的作用,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灸疗。

适应症:适用于全身各系统顽固病症而又适于灸法者,如哮喘,瘰疬、肺结核、慢性肠胃炎、骨髓炎、关节病等。

27.艾柱灸
主治:
适应症:
28.挑治
主治:缓解病痛,或达到痊愈。

适应症:1,痔疮:在病员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两侧可见一种痔点,似丘疹样,稍突起,灰白或暗红色,压之不退。

有时点上还生长一根毛。

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点。

找到痔点后,可用粗针挑破痔点,挑出白色纤维样丝状物数十条,但很少出血。

挑尽后,涂碘酒消毒。

适当休息。

2,麦粒肿:在病员肩胛区内,可找到粟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的小皮疹,挑法如挑痔点一样。


挑右,右挑左。

一般挑后一日即可痊愈。

3,颈淋巴结核:在脊柱两侧、肩胛骨下角以上,可找到结核点,挑法同上。

左挑右,右挑左。

一般挑后30-40日内可以消散。

29.割治
主治:(一)哮喘:取双侧鱼际穴,常规消毒后,用尖头外科手术刀切开鱼际穴上下约0。

5-0。

7厘米,以血管钳张开切口,暴露脂肪组织,钳出局部脂肪组织约1克左右,即封闭切口,用绷带固定包扎,约3-5日,可以除去绷带。

(二)癌肿(消化系癌肿):双侧公孙穴、合谷穴,操作方法同上,但在取出脂肪后,必须用血管钳深入切口,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加以划动刺激片刻,使病员产生一种强烈的酸胀感,可起到止痛作用。

适应症:小儿奶痨是民间的一种俗称,西医称小儿营养不良。

奶痨的症状属疳积范围。

疳积是中医儿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喂养不当等后天失调,或先天不足所致的慢性病。

中医割治对此症往往一刀见效。

正因为割治疗法安全有效,基本无副作用,很多人都愿意为患消化不良和呼吸道疾病的孩子行割治疗法。

早先时,张少堂先生只对大于6个月的孩子施行割治疗法。

当时,薛老自己才出生不久的女儿患“胃逆病”,喂奶时回奶喷奶不止,薛老自己身为儿科大夫,舐犊情深,如何能治好女儿的“胃逆”?她大胆地为刚2个月大的女儿操刀割治,结果一刀即愈。

从此,割治疗法对婴幼儿胃逆、呕吐、回奶的治疗年龄便提前到了1~2月大的婴儿。

割治对呼吸道疾病如小儿哮喘、肺炎等也屡有奇效。

困扰很多家长的小儿哮喘,正是割治疗法所擅长治疗的疾病之一。

割治加药物外敷、内服,曾使无数发育前和青春期的哮喘儿童、青少年摆脱了病魔的纠缠。

割治对小儿贫血亦有良效,甚至治愈过西医无法根治,只能靠输血度日的贫血儿童。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