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设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5月第5期
摘
要:介绍了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建设形态的理论基础,分析其功能特点、
适用条件、建设规模及设计思路。
重点阐述该类型道路设计重点———主辅路出入口设计和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最后结合南昌市昌东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干道;主辅路共板;主辅路出入口;交叉口交通组织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5-0009-05
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设计分析
收稿日期:2019-01-23
作者简介:杨友仉(1977—),男,学士,高级工程师,
从事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研究工作。
杨友仉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南昌330008)
DOI:10.16799/ki.csdqyfh.2019.05.003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交
通量急剧增长,人与物空间转移的交通出行需求也变得多样复合。
一般理想情况下,需要级配良好的城市路网来共同承担短、中、长各种交通出行需求。
但是,受制于城市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呈现复合性特点,往往一条干道需承担“通”与“达”双重交通功能,既要满足长距离通畅、快速、连续的通过性交通需求,在一定区域路段又需满足服务沿线地块进出集散交通需求。
设置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由此而生。
在一个道路断面上主路与辅路并列设置,既保证部分车辆快速、连续、畅通的要求,也满足服务地块出入的生活集散需求。
该类型道路已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得到很好的实践和应用。
南昌市“十横十纵”干线道路中许多干道横断面采用了主辅路断面型式,如已建成通车的北京路—紫阳大道、天祥大道、龙虎山大道及正在建设中的昌东大道、东祥路等道路均采用了主辅路断面型式。
1理论基础
根据交通工程学理论[1],
道路设计通行能力可按式(1)进行计算:
N a =N 0·υ·η·C ·n ’(1)
式中:N a 为道路设计通行能力,pcu/h ;N 0为道路理论通行能力,pcu/h ;υ为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η为车道宽度修正系数;n ’为车道数修正系数;C 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
设计通行能力在理论通行能力基础上,
根据道路建设条件进行相应参数修正,
其不仅取决于道路车道数、车道宽度的影响,
还受到自行车干扰、交叉口间距和交叉口控制方式的影响。
当交叉口间距较小时,交叉口停车延误在车辆行驶时间中占比
较大,不利于道路空间的利用,
限制路段通行能力的发挥和路段车速的提高;
交叉口间距加大,有利于道路通行能力、通行效率的提升。
表1为相关研究文献研究通行能力与交叉口间距的关系值。
可见路段通行能力提高值与交叉口间距基本
呈线性关系,可参照式(2):C =C 0(0.0013S +0.73)
(2)式中:C 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C 0为交叉口信号控制绿信比。
上述研究表明,如交叉口间距从200m 增加到
表1通行能力与交叉口间距的关系
pcu/h
车道数
间距/m
200
30040050060070080021258155517621912206021572240317802208250527202930306031804
2310
2850
3250
3520
3800
3865
4130道路交通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5月第5期
800m,通行能力提高约80%,因此适当提高道路交叉口间距,可以作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经济合理措施,这也是目前许多干道采用主辅路建设形态,进一步细分道路功能,将主路建设为“准快速路”的理论支撑。
为减少交叉口对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折减影响,设置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通过将主路的中央分隔带减少开口,即适当控制交叉口间距以提高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一定程度地保证主路车辆行驶类似快速路的连续流,以达到主路快速通达的交通功能属性,形成“准快速路”。
2功能特点
主辅路共板干道功能等级介于城市快速路与城市主干路之间,由主路与辅路两部分组合而成,形成复合功能。
(1)主路:主要承担联系、串联城市各组团之间中长距离的交通,以通达功能为主。
(2)辅路: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主路而言,为主路交通功能的补充。
补充主路不宜提供的低速、慢行交通的到达性出行需求,即满足道路沿线地块出入、短距离集散交通功能,以到发交通为主。
主辅路城市干道具有明显的灵活性优点,其兼顾交通性和两侧用地服务性,可以根据道路两侧用地的条件和要求,局部设置简单立交以加强交通功能,局部设置平面交叉口或主辅路开口以加强用地服务功能。
3适用条件与建设规模
在道路规划设计当中,通常考虑道路沿线地块用地情况、交通结构构成、近远期交通量及工程投资等因素,以交通需求分析为前提,选择是否采用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的建设形态。
在交通量较大,且通过性交通达到总交通量的40%以上,道路两侧用地出入、转向需求旺盛,横向支路间距较短,较难控制两侧分隔带开口的情况下,为保证通过性交通较高的服务水平,适宜建设主辅路共板的城市干道;在远期规划建设为快速路,近期交通量较小,投资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远近结合,近期修建主辅路共板的城市干道。
主辅路共板的城市干道通常采用4幅路,主路之间、主辅路之间、机非之间采用绿化带或其他物理分隔,主路双向4~6车道,辅路设置2~4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道路红线宽要求50~65m,主路设计速度一般为60km/h,辅路设计速度按主路0.5~0.7取值较为合适,一般采用30~40km/h。
其路段典型设计建设单元形态如图1所示。
4设计思路
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主干路本质属性,其与快速路全封闭、控制出入口的交通运营特点有明显区分,不能完全按快速路设计思路进行,不能过于强调车流的快速连续和封闭性,不能因一味追求快而忽略串联服务地块的功能,否则达不到设置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的功能目标。
建议:在主要交叉口采用信号控制,个别交通量极大的重要节点交叉口可考虑简单菱形立交,合理组织交叉口各向转向交通;路段上机非侧分带应根据地块需求进行开口,衔接好主辅路之间交通转换,以满足地块出入服务需求。
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设计有别于一般城市主干路设计思路,往往需要分层次解决主次交通问题,不能“顾主失辅”,也不能“重辅轻主”,主辅路应相互呼应。
其中主辅路出入口设计、交叉口控制方式、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公交及慢行交通组织设计为该类型道路设计的重点,是能否充分体现该类型道路优势的关键所在,应注意细致研究。
4.1路段主辅路出入口衔接设计
主辅断面共板形态决定了两套交通系统需共生。
主路以远距离直行交通为主,对服务水平、速度要求较高;辅路以短距离出行为主,集散两侧地块到发交通,速度较低,交织多,还需满足非机动车的通行。
两套交通系统如何高效安全转换,保证该类型道路达到预期功能目标,应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两侧用地开发情况及横向相交道路分布状况,在适当的位置将主辅路隔离带断开,引导车辆适时进出主路,否则既达不到该类型道路“达”的服务地块功能,也会将交通流过于集中于交叉口,导致交叉口交通量过大,转向交通过于集中一点,造成交叉口交通组织困难,从而产生交叉口阻点,下游路段回阻,降低道路通行效率。
但是,开口必将影响主路直行通行效率,为尽量减少干扰,对于主辅路出入口衔接设计,建议借图1路段典型设计建设单元
示意图
道路交通10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5月第5期
鉴快速路出入口设计措施,即在出入口前后设置一定长度加减速变速车道或者集散车道,主路车辆通过渐变段偏移车道,通过减速段减速,安全便捷地进入辅道,继而通过辅道进入附近地块或横向支路。
沿线地块、横向支路出发车辆在辅道上交织至入口,通过加速段加速与主线车流并线通行,可以较好地保证主路高效运行。
在设计中,路段主辅路出入口宜采取先出后入的布置方式,并设置相应的车道渐变段和加减速车道。
出口尽量设置于地块开口或横向支路的上游,对应入口尽量设置于地块开口或横向支路的下游,以便最大限度服务周边地块。
从安全行驶角度考虑,建议出入口尽量布置于构筑物前方,以保证良好的视线视距。
路段主辅路出入口一般规模较小,作为车辆行驶速度和驾驶状态处于变换的路段,应加强出入口附近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设置相应标志、标线、标牌进行指示,尽量采用明显的悬臂或门架标志,配合地面导向箭头和文字标识进行告知,做到提前预告,多次告知,适时警示,以保证车辆及时、顺畅、安全分流、合流。
4.2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
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是本类型道路设计的重点,合理的交叉口交通组织,对道路的运输效率、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及行车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由于主辅路在同一断面上,交叉口同一方向上分别有主路、辅路上独立的交通流,均存在直行、左右转甚至掉头的车流,使得交叉口的冲突点、交织点急剧增加。
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交叉口交通流量大小、转向构成、交叉口间距或主辅路出入口位置、道路红线宽度等边界条件,选择适应的交叉口交通组织控制方式,做到在有限的道路空间,采取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尽可能提高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行效率及服务水平。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3类交通组织控制方式:(1)与生活性干路、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建议中央分隔带、主辅路分隔带断开,设置信号灯控制的平交口;(2)与支路相交的交叉口,建议中央分隔带封闭,主辅路分隔带在相交道路上下游开口,辅路与相交道路设置右进右出的非信号平交口;(3)与交通性干路相交的交叉口,建议设置高架或地下通道进行上跨或下穿相交道路,将主路进行分离,辅路与相交道路设置信号灯控制。
在设计实践中,第(2)、(3)类交通组织模式较为简单,不作进一步阐述。
第(1)类交通组织设计较为复杂,下面针对第(1)类交通组织控制方式阐述其方案设计思路。
通常采取增加信号相位数量,或将主辅路部分或所有转向车流进行引导合并的措施,常用以下3种交通组织方案。
方案一:增加信号相位数量控制,分向分车流按信号相位放行。
主辅路各自扩宽增加车道,主辅路仍分离进行车道分布(见图2)。
该方案主路与辅路严格隔离,主线车流不受辅路车辆影响,但交通转向流线复杂,需单独设置主线右转信号相位,以保证主线右转车流不受辅路直行或左转干扰。
总体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行效率较低,一般仅适合在辅路、主线右转车流量均不大的状况下使用。
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在交叉口下游适当位置断开主辅路分隔带,将主路右转车流引导至辅路上,主路进口道仅保留左转、直行车道,辅路布置全向交通(见图3)。
该方案归并主路、辅路右转车流,主路与辅路左转均利用左转信号相位进行转向,交通组织流线较为清晰,避免了辅路车辆对主线车流的干扰,总体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行效率较高,比较适合在主路道路服务水平要求较高的状况下使用。
方案三:交叉口按常见交叉口进行交通组织,在交叉口下游较远处位置断开主辅路分隔带,使得辅路上所有车辆归并到主路上(见图4)。
该方案需较长交织空间,以保证主路、辅路上的车辆进行车道变换,尤其辅路左转车辆需穿越2~3个车道到达指定的左转车道上。
方案三交通组织符合常规交叉口行驶习惯,交通流线清晰,总体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行效率较高,但辅路对主线交通流干扰大,比较适合在交叉口间距大、辅路左转交通量小、主路道路服务水平要求不高的状况下使用。
图2交叉口交通组织
方案一
图3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二
图4交叉口交通组织
方案三
道路交通11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5月第5期
在具体工程设计中需要研究分析交叉口车流
转向构成、道路等级、红线宽度、
交叉口间距、附近用地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交通组织方案,以保证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4.3公交车道布置设计
鉴于主辅路城市干道复合的功能属性,一般需设置公交车道,以服务周边地块公交出行。
公交车道可以布置于主路或辅路上(见图5、
图6)。
公交车道布置于辅路上,
公交靠辅路右侧停靠,靠近人行道,公交车上下客较为直接方便,
乘客不需避让机动车穿越辅路,
安全性较好。
但是,公交车道布置于辅路上,通常会受沿线出入车辆
及自行车、电动车等慢行交通,
或路边车辆停靠的影响,往往公交车营运速度低、
通行效率低,适合设置在沿线公交出行比例较低、公交服务水平要求不高的普通公交路线上。
公交车道布置于主路
上,公交靠主路右侧停靠,由于受干扰较小,
公交车营运速度高、通行效率高,
但公交车上下客需穿越辅路,安全性较低,适合沿线公交出行比例较高、公交服务水平要求较高的主要公交廊道路线
上。
因此,公交车道布置于主路或辅路上,
其在营运速度、通行效率和乘客安全性上各有千秋,
需根据公交路线规划等级及周边环境进行设置。
5昌东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方案实例
5.1建设背景
昌东大道为南昌市“十横十纵”
干线性路网的组成部分,是一条位于南昌市东翼,串联城东片区、瑶湖片区以及南昌市外围城镇南昌县的重要
城市交通廊道。
昌东大道北段
(沿江北快速路—紫阳大道)高新区段、南段(昌南大道—南外环)
南昌县段已按规划干道实施,
断面为主辅路4幅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格局向周边拓展,
城市框架逐渐拉大,城市快速扩张,
使得外围组团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尤其高铁东站选址确定于青山湖区,其将进入高速开发建设阶段。
在此背景下,急需对现状昌东大道中段(紫阳大道—昌南大道)
青山湖区段进行交通改善和功能提升,充分挖掘
道路通行能力。
结合区域、
交通、路网结构及服务4个层面,对昌东大道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
其定
位为:区域南北向交通主轴,
兼具服务周边用地出行的交通性主干路。
5.2现状及改造断面方案
昌东大道中段(紫阳大道—昌南大道)长约9.36km ,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双向6车道的机非混
行主干路。
由于位于城乡结合区,
其沿线现状用地有工业、商业、住宅、农民公寓等用地,
村落、居住区、企业、工厂等单位众多,
出行需求较强烈,并随意开口,开口密集,开口密度超过1个/100m ,同
时中央绿化带开口密度达到1个/300m ,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道路通行能力。
根据昌东大道的功
能定位,经前期多方案比选,
确定采用主辅路断面建设形态,按交通需求合理分配路权。
图7为道路改造断面图。
5.3改造节点交通组织方案
昌东大道沿线与20条各等级道路相交(见图
8),规划设计中,根据交叉口节点控制方式,
进行高、中、低档交通功能等级方案比选。
考虑到新溪桥路线位及解放东路轨道站点存在不确定、区域开发建设速度不确定及财政投资等因素,近期均
采用平面信控交叉口(可满足交通需求)
,部分菱形立交节点进行用地预留。
考虑相交道路之间间距较大(见图9),交叉口交通组织采用符合常规行驶习惯,南昌市类似道
路常采用的交通组织方案三模式,
同时,为减少辅路对主线交通流的干扰,部分交叉口限制辅路左
转,在下游远处将辅路左转车流指引至主路上,
以适当提高主路道路服务水平。
5.4公交车站及人行过街设施
根据当前《南昌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昌东大道虽未规划快速公交及公交廊道通道,
不属于规划的主要城市公交线路通道,但随着确定高铁东站选址于青山湖区,且昌东大道两侧住宅及企业较多,因此具有较大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预期。
设计中结合沿线相交的主要公交通道、
周边区域集散道路及地块出入口,公交车布设于昌东
图5公交车道设置于辅路示意图
图6公交车道设置于
主路示意图
图7昌东大道道路改造断面图(单位:m
)
道路交通
12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5月第5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345—2018,自
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大道主路外侧,后期可将主路一条机动车道调整为公交专用道使用,在主要交叉口出口道及有出行需求的地块开口周边,设置港湾式公交站点(见图9)。
根据沿线用地性质分析,道路沿线非机动车
出行主要以通勤、生活出行为主,
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的地块联系,非机动车道设置于辅路范围。
人行过街以交叉口过街为主,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
同时结合交叉口过街间距、
公交站台位置、沿线用地过街及主路服务水平的需求,补充设置相应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天桥,主要在学校、大型住宅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6座人非过街天桥(见图9),
为非机动车及行人提供一个良好、
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
6结语
主辅路共板城市干道设计,应注重分析沿线用地情况、主辅路交通量大小与构成、相交道路等环境条件,合理布置出入口,合理采用交叉口控制方式,合理组织交叉口交通转向,合理协调公交及慢行交通设施,通过工程措施提高主辅路间交通转换效率和交叉口通行能力,在保证辅路服务好沿线集散交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主路直行车流的影响,从而使得主路形成“准快速路”。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邓卫,等.交通工程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图8昌东大道交叉
口节点改造方案图
图9昌东大道公交站点及慢行设施布置图
道路交通13
Urban Roads,Bridges&Flood Control
(Monthly)
Number5,2019(Total Number241)
CONTENTS
ROADS&COMMUNICATIO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Overpass/Underpass Lane Scale on Node of Urban Road
Zhang Haijun,Xue Changsong,Shen Lei(1) Abstract:The setup of overpass/underpass of the main line is a common means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ffic supply and demand of urban road nodes.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overpass/underpass lane scale are analyzed.Based on an actual case,the paper restricts the land condition of road,sets up the different overpass/underpass lane scale schemes of the main line and the traffic demands,carries out the traffic simulation to analyze the traffic adaptabilities of the different lane scales,and gives the relative advices for the relevant practitioners and decision makers.
Keywords:overpass/underpass of node,limited land,lane scale,traffic adaptability,traffic simulation
Elementary Analysis on Design of Relieved Road for Rail Transit Shi Xijin,Bian Jun(5) Abstract:The rail transit route passes through the urban center area,and the layout of its stations is diversified.The station construc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urban road traffic.Taking the stations along the Changzhou Rail Transit Line1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ets forth the layout principle of relieved road, the mode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by stages,the traffic guidance of the surrounding roads,and the design of road structure.The actual operation effect is goo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lieved road,and ensures the smooth and orderly urban traffic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 transit.
Keywords:rail transit,relieved road,design
Analysis on Design of Urban Trunk Road Jointed Board of Main and Auxiliary Roads Yang Youzhang(9)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on form of the urban trunk road jointed board of main and auxiliary roads,analyzes its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applicable conditions,construction scale and design thinking,sets forth the design emphasis on this kind of road-the design of entrance and exit of main and auxiliary roads,and the design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intersection,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example of Nanchang Changdong Avenue Reconstruction Upgrading Project.
Keywords:urban trunk road,jointed board of main and auxiliary roads,entrance and exit of main and auxiliary roads,traffic organization of intersection
Research on Alignment Design of Municipal High-risk Road Sections Xiao Shaohua(14) Abstract:As a carrier of urban traffic accidents,the own defects of municipal roads can also lead to the traffic accidents while undertaking the service bin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urban traffic accident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gh-risk sections of the four areas of curved downhill,poor visibility, impeded drainage and multiple intersections,and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route design in the areas.
Based on the design experience,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align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The relative experience can be referred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municipal road,high-risk road section,alignment design,alignment combination
Overall Design of Riyue Avenue(Chengwen Road)Expresswa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Tang Yunhua,Deng Xuefeng(17) Abstract:Riyue Avenue(Chengwen Road)is one of“double-express”(expressway and bus rapid transit)ray roads.This project will directly link up with Ring Road II,Ring Road III and Belt Expressway after reconstructed,and realize the fast conversion,greatly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road and can effectively remit the traffic pressure in the western urban area.This project covers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municipal integrated projects and has the wide profession intersection.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edicts the traffic volume,and summarizes the road network of bined with the relative superior planning and specialized pla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fessional coordination and overall design,which i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nd also actively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and new process in this project.
Keywords:Riyue Avenue,professional coordination,overall design,new technology,new process
Overall Scheme Design of Ganzhou Golden Avenue Expressway Project Zhan Chao(21) Abstract:The golden Avenue Expresswa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pressway network system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Ganzhou C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functional position,and combined with the traffic demand and forecast,this paper studies the overall scheme and various key nodes of the Golden Avenue Expressway,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the similar urban expressways.
Keywords:expressway,interchange,overall scheme,node scheme
Scheme Design of Connection Interchange on South Bank of Dalian Bay Subsea Tunnel Li Hongping(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