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道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第一节设计说明书 2
一、工程任务及设计围 2
二、设计原始资料 2 第二节污水设计计算说明书 4
一、在平面图上不只污水管道 4
二、计算街区面积 4
三、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4
四、污水水力计算 6
五、雨水水力计算 8
六、倒虹管计算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附表一污水街区面积表
附表二污水干管设计流量水力计算表
附表三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
附表四雨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第一节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任务及设计围
运用已学的排水管网的专业知识,进行A城新区污水管网工程的扩大初步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
1.某城市平面规划图(1:10000)该新城区的规划如图一所示。

南部濒临河流,流向自东向西,主要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区的东南部,等高线较为平缓,自城区自北向南逐步降低,城区无明显的起伏地势。

图一
区号人口密度(人/104 m2)
Ⅰ300
Ⅱ300
3
区号房屋卫生设备情况
Ⅰ室有给排水设备,但无淋浴设备。

4、城市位于:地区。

5、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情况:
(1)甲工厂(总人数2000)
工人数:一班800 、二班600 、三班600 、其中每班人数中 30 ℅在热车间工作。

工人数:一班800 、二班600 、三班
上述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废水经局部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所规定的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由污水管道统一
收集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各企业排水口的管底埋设深度不小于2.0米。

设计街区的污水管道最小埋
深不小于1.5米。

9、气象资料:
该市的雨量公式:
C市:
()
()85.05
75
.0
1
1220
+
+
=
t
gP Q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10、水文、地质资料:
下水道铺设地区的土壤为:粘土。

土壤的冰冻深度为: 1.1 米。

地下水位: 92 米。

水体的最高水位: 98 米。

最低水位: 94 米。

常水位: 96 米。

第二节污水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在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
从设计区总平面图可知该区地势自北向南逐渐降低,坡度较小,等高线较为平缓。

街道支管布置在街区地势较低一侧的道路下,干管基本上与等高线垂直布置,主干管布置在设计区南部,基本上与等高线平行。

本工程即属于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并结合该市的地形、气候、原有排水设施的状况等因素考虑,本市的排水系统的体制选择完全分流制(雨污分流制)。

二、计算街区面积
按各街区的平面围计算它们的面积,列入街区面积表。

并在草图上用箭头标出各街区的污水排出的方向。

见附表一。

三、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根据设计管段的定义和划分方法,将各干管和主干管中有本段流量进入的
点和旁侧支管进入的点,作为设计管段的起讫点,并给检查井编上。

各设计管短的设计流量应列表计算。

在初步设计阶段只计算干管和主干管
的设计流量。

见附表二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该城区人口密度为300cap/ha,Ⅰ区、Ⅱ区污水量设计标准分别为
90L/(cap ·d)、180L/(cap ·d),则每公顷街区面积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比流
量)为:
Q 1=8640090
300⨯=0.3125L/(s ·ha )
Q 2=86400180
300⨯=0.625L/(s ·ha )
总变化系数的确定: K z =11.0Q
7.2 20-21为主干管的起始管段,除有转输流量q 2流入,还有本段流量q 1流入,
q 1=q 0⨯F 。

合计平均流量为q 1+q 2,计算出Kz 。

(q 1+q 2
)⨯Kz 等于生活污水设计流量Q 1。

所以,设计流量等于Q 1加上集体流量。

见附表二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表。

集中流量计算说明:
甲:Q 甲=836005.235200325600⨯⨯⨯+⨯⨯+3600
6015040150⨯+⨯+最大班排水量=38.32L/s
乙:Q 乙=
836005.235240325560⨯⨯⨯+⨯⨯+3600
6040240158⨯+⨯+最大班排水量=52.31L/s
A: Q=1500m 3/d=17.36L/s
B: Q=2000m 3/d=23.15L/s
C: Q=2500m 3/d=34.72L/s
四、 污水水力计算
在确定设计流量后,便可以从上游管段开始依次进行主干管各设计管段的
水力计算。

列表进行计算,如附表三所示。

1. 从管道平面布置图上量出每一设计管段的长度,列入表中。

2. 将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设计管段起讫点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列入表中。

3. 计算每一设计管段的地面坡度(距离地面高差地面坡度
),作为确定管道坡度时参考。

4. 确定起始管段的管径以及设计流速最小v=0.60m/s ,设计坡度最小I=0.0030,设计充满度h/D 。

首先拟采用最小管径300mm ,即查《排水工程
(第四版)上册》附图4水力计算图。

在这计算图中,管径D 和管道粗糙
系数n 为已知,其于4个水力因素只要知道2个即可求出另外2个。

现已
知设计流量,另1个可根据水力计算设计数据的规定设定。

本城镇由于管
段的地面坡度很小,为了不使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过大,宜采用最小设计
坡度为设定数据。

将所确定的管径D 、管道坡度I 、流速v 、充满度h/D 分
别列入附件三中。

5. 确定其它管段的管径D 、设计流速v 、设计充满度h/D 和管道坡度I 。

通常随着设计流量的增加,下一个管段的管径一般会增大一级或两级(50mm 为
一级),或者保持不变,这样便可根据流量的变化情况确定管径。

然后可根
据设计流速随着设计流量的增大而逐段增大或保持不变的规律设定设计流
速。

根据Q 和v 即可在确定D 那水力计算图中查出相应的h/D 和I 值,若
h/D 和I 值,若h/D 和I 值符合设计规的要求,说明水力计算合理,将计算
结果填入表中相应的项中。

最大设计充满度
≥1000 0.75
6.计算各管段上端、下端的水面、管底标高及其埋设深度:
1)根据设计管段和管道坡度求降落量。

2)根据管径和充满度求管段的水深。

3)确定管网系统的控制点。

该城镇离污水厂最远的干管起点有1、
26、及43点,对主干管起决定作用的控制点是1点。

20点是
主干管的起始点,它的埋深考虑到管道污水冰冻,地面荷载,
覆土厚度等各因素,因此将1点定位1.5m。

4)求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底标高,水面标高及埋设深度。

1点的管低标高等于1点管低标高减1点埋深。

2点的管低标高等于1点管低标高减1点的降落量。

2点埋设深度等于2点的地面标高减2点的管低标高。

管段上下端水面标高等于相应点的管低标高加水深。

根据管段在检查井处采用的衔接方法,可确定下游管段的管低标高。

例如,管段1-2,2-3管径相同,可采用水面平接,即1-2,2-3管段的中的2点水面标高相同。

管段2-3,3-4管径不同,采用管顶平接,即2-3,3-4中的3点标高为103.261+0.300-0.350=103.211。

然后用2点的水面标高减去降落量,求的3点的水面标高。

将2,3点的水面标高减去水深求出相应点的管底标高。

进一步求出2,3点的埋深。

见附表三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

在进行管道水力计算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慎重地确定管道系统的控制点。

(2)必须细致研究管道敷设坡度与管线经过地段的地面坡度之间的关系,使确定的管道敷设坡度,在满足最小设计流速要求的前提下,既不使管道的埋深过大,又便于旁侧支管顺畅接入。

(3)在水力计算自上游管段依次向下游管段进行时,随着设计流量的逐段增加设计流速也应相应增加。

如流量保持不变,流速也不应减小。

只有当坡度大的管道接到坡度小的管道时,如下游管段的流速已大于lm/s(陶土管)或
1.2m/s(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管)设计流速才允许减小。

设计流量逐段增加,设计管径也应逐段增大,如设计流量变化不大,设计管径也不能减小但当坡度小的管道接到坡度大的管道时管径可以减小。

但缩小的围不得超过50-100mm 同时不得小于最小管径的要求。

(4)在地面坡度太大的地区,为了减小管水流速度,防止管壁遭受冲刷,管道坡度往往需要小于地面坡度。

这就有可能使下游管段的覆土厚度无法满足最小限值的要求,甚至超出地面因此应在适当的位置处设置跌水井,管段之间采用跌水井衔接。

在旁侧支管与干管的交汇处,若旁侧支管的管底标高比干管的管底标高大得太多,此时为保证干管有良好的水力条件,应在旁侧支管上先设跌水井,然后再与干管相接。

反之,则需在干管上先设跌水井,使干管的埋深增大后,旁侧支管再接入。

(5)水流通过检查井时,常引起局部水头损失。

为了尽量降低这项损失,检查井底部在直线管段上要严格采用直线,在管道转弯处要采用匀称的曲线。

通常直线检查井可不考虑局部水头损失。

(6)在旁侧支管与干管的连接点上,要保证干管的已定埋深允许旁侧支管接入。

同时,为避免旁侧支管和干管产生逆水和回水,旁侧支管中的设计流速不应大于干管中的设计流速。

(7)为保证水力计算结果的正确可靠,同时便于参照地面坡度确定管道坡度和检查管道间衔接的标高是否合适等,在水力计算的同时应尽量绘制管道的纵剖面草图。

在草图上标出所需要的各个标高,以使管道水力计算正确。

五、 雨水水力计算
1. 暴雨强度公式
1n A (1Clg P)q (t b)
+=
+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 P ――设计重现期(a);
t ――降雨历时(min);
1A ,C ,b ,n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本设计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
85.0575.011220++=t gP Q 重现期T=1a
2.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
对管道的某一设计断面来说,集水时间t 由地面集水时间t 1和管流行时间
t 2两部分组成:
t =t 1 + mt 2
式中 t ——降雨历时(min);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
定,一般采用5~15 min ;
m ——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m=1.2~2; t 2-管渠雨水流行时间(min)。

∑=v L t 602 式中 L ——各管段的长度(m);
v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1min=60s 。

本设计中选择t 1=10min ,m=2。

3. 径流系数
影响径流系数取值的主要因素有
1) 降雨条件:包括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雨峰位置,前期雨量,强度递减情况,全场雨量,年降雨量等。

其中前期雨量对ψ值的影响较为突出。

2) 地面条件:包括地面覆盖,地面坡度,地貌,建筑物密度分布,路面铺砌情况,汇水面积及其宽长比,地下水位,管渠疏密等。

其中地面覆盖是主要因素。

由于影响因素多,要精确求定ψ值较为困难。

因此目前径流系数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数值。

径流系数ψ值见表3.1。

表3.1 径流系数ψ值
表中所列为单一覆盖时的ψ值。

但汇水面积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所组成,在整个汇水面积上它们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随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的变化,ψ值也不同。

所以,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ψav 值是按各类地面面
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

i i F F av ψψ⨯=∑
式中 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i ——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 ——全部汇水面积(ha)。

市区地面种类如:屋面占35.5%,混凝土沥青路面占30.5%,土地24.0%,草地占18%
根据市区地面覆盖情况
av
ψ=0.9×0.355+0.9×0.305+0.24×0.3+0.10×0.18=0.60 4. 雨水管道一般规定
(1) 设计充满度
按满流设计,即h/D =1。

(2) 最小设计流速
①满流时最小流速不得小于0.75m/s 。

②起始管段地形平坦,不小于0.6m/s 。

③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40m/s 。

雨水中往往泥沙含量大于污水,特别是初降雨水,为避免雨水所挟带的泥砂等无机物质在管渠沉淀下来而堵塞管道,雨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污
水管道。

(3) 最大设计流速
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规定为:金属管最大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最大流速为5m/s;明渠中水流深度为0.4—1.0m时,最大设计流速宜按规采用。

管渠设计流速应在最小流速与最大流速围。

(4) 覆土厚度
覆土厚度要求同污水管。

5. 划分设计管段和汇水面积、汇水面积编号
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在管道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有支管接入处或两条以上管道交汇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置检查井。

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没有变化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没有变化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

并从管段上游往下游按顺序进行检查井的编号。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

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

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的数值注明在图中。

汇水面积除街区外,还包括街道、绿地。

详尽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见附表四。

本题的设计深度仅为初步设计,因此,在水力计算结束后依据计算所得的管径、坡度等数据绘制污、雨水管道纵剖面图,见污、雨水管道剖面图6-2。

六、倒虹管计算
已知:管长:183m、流量:536.43L/s、上游流速:1.35m/s
下游流速:1.43m/s
倒虹管沿程水力损失值:iL=0.0027×183=0.494m
倒虹管全部水力损失值:H1=0.494+1.39²/(2×9.8)=0.593
倒虹管进出水位差值:H=H1+0.10=0.593+0.10=0.693
参考文献
1、《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1996年,中国建筑工业
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
3、《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说明书
班级:10级水-3
:卢红亮
学号:090070240
日期:2013.06.21
父亲的格局决定家庭的方向
一个家庭的福气运道,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得来的。

家庭要想和谐兴旺,首先要走对方向,父亲的格局就决定着家庭的发展方向。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心中格局的大小,决定了眼光是否长远,眼光是否长远又决定了事物的成败。

家庭的发展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家庭需要经营,需要规划。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性,承担着家庭领导者的职能,是家庭“权威”的代表。

作为家庭列车的火车头,父亲的眼光要远,格局要大,只有父亲的格局大,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出错。

老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观念、思想等都会通过家人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来传递。

如果父亲有一个大格局,那在他的妻子、后辈子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有大格局,就是在家庭遭遇困难或变故时,不退缩,能够顶住压力。

对待家庭小的损失不斤斤计较,不浑浑噩噩混日子,积极对待生活,对于家庭发展有大致的规划。

蒙田曾说:“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父亲是孩子在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肩负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任。

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大格局,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才能为家庭的兴旺积蓄后备力量。

在教育孩子中,父亲的大格局体现在不给孩子贴标签,懂得孩子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

说到才女,不少人会想到民国时的“四姐妹”,进而感叹家是个风水宝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