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象棋的起源及其发展变化史
中国象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大约起源于商周时代,那时盛行着一种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
棋子的名称,有枭、卢、雉、犊、塞。
塞有两枚。
枭为首,即主帅。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
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中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由后人附加的。
据传说:韩信带兵攻打赵、齐等国,一段时间打仗,一段时间休整,在休整时作象棋以教士兵。
唐代,象棋在我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一些变革,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
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
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和“象”。
宋代的《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象棋谱。
据发现的宋代象棋实物,一副象棋正是32子,其中,将2枚,士4枚,象4枚,马4枚,车4枚,炮4枚,卒10枚,双方各16枚,棋正面刻上楷体汉字,背面刻有相应的图案。
元代象棋已演变为今天的黑卒红兵制度。
到了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的“将”改为“帅”,和现代中国象棋一样了。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
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变象棋谱》等。
其中王再越著《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开创了迄今三百余年“马炮争雄”的历史篇章。
不仅如此,象棋著名的四大排局“七星聚会、野马操田、千里独行和蚯蚓降龙”也都是在清代完成的。
这四个排局各具特色,但都是围绕车、马、炮、兵相互配合而展开,这些排局迄今为止仍然是公认的难度最高,最为复杂的。
可以说清代是古代象棋发展理论和技术战术水平达到巅峰的历史阶段。
现在,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