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崇__山__峻__岭______ ____波__涛__汹__涌______
点拨:本题考查归类摘抄。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摘抄即可。
二 词句段运用。
1. 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例: 妈妈累得. 直不起腰。
(1) 奶奶激动得 __示__例__:__热__泪__盈__眶___。
(2) 下课了,天天跑得 _像__兔__子__一__样__快___。可是他一不小心 摔跤了,摔得__鼻__青__脸__肿__,坐在地上哇哇大哭。王老 师得知后急得 __直__跺__脚____, 立即送天天去了医院。
理解诗意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
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芙蓉:荷花的别名。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向脸:向着脸边。
诗意:采莲女身穿绿罗裙,与田田荷叶融 为一色,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荷塘中的荷叶是怎样的?荷花和少女的相对 位置又是怎样的?
荷塘中满是盛开的荷花,鲜艳美丽,采莲少女 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相互映衬,更加美丽。
(1) 我发现上一个分句结尾的词语和下一个分句开头
的词语是____相__同____的。
(2) 我能照样子补充句子。 弯弯的小桥旁边有 _____示__例__:__翠__绿__的__垂__柳______,
_翠__绿__的__垂__柳___上站着 _可__爱__的__小__鸟___ , _可__爱__的__小__鸟___ 张开嘴巴快乐地歌唱。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语文园地
第一课时
摘抄交流,分享方法
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再把语言 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 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 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 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
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 出了春雨过后空气带给人的美妙感受。
2. 补充语段, 使语段描写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5分)
我陪妈妈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食物十分诱人:
葡萄紫得. 像___紫__宝__石___, 西红柿红得. 像__红__灯__笼____, 烤鸭香得. ___让__人__直__流__口__水___……回家的时候, 我帮妈 妈提着袋子, 虽然累得. __气__喘__吁__吁____, 但我却很高兴。 妈妈看着懂事的我, 笑得. ___眼__睛__眯__成___了__一__条__缝_____。
空气。那种体验, 别提多美. 妙. ( měi miào ) 了。
2. 根据语段中的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词语。(5分) 蚂蚁 虫鸣 呼吸 鼻子 感受
3. 语段中有一个拟声词用得不恰当, 请用“____”画出来, 应改为____叽__叽__喳__喳____。(2分)
叮叮咚咚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修饰词。(6分)
书写要点: 1.注意字的结构和布局。 2.注意握笔和坐姿。 3.做到撇捺舒展,字形优美。
品味古诗,想象画面
采莲曲 [唐]王昌龄
luó
荷叶罗裙一色裁,
fú róng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朗读链接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人。他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七绝。他 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 及刻画宫怨之作。代表诗作有《出塞》《芙蓉 楼送辛渐》《从军行》。
◇小猫生病了,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王老师 知道后急得直跺脚,立即送小猫去了宠物医院。
◇小猫生病了,它的声音很小。王老师很着急,立即 送小猫去了宠物医院。
“得”字和后面的内容能让被描述 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
读一读,补全句子。 1.妈妈累得____直__喘__粗__气______。 2._小__王__画_得___就__像__真__的__一__样___。
· ··· ·
· ·· · ·
那弯弯的小桥……
· ·· · ·
仔细观察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
··
··
··
··
哗哗,汹涌澎湃。
顶真
句子结尾的词语就是下一个分句开头的 词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这是 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
读句子,接着往下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
2. 我也会写。 略。
点拨: 本题考查书写规则。“英”和“及”都带有撇和捺,书
写时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能使字显得比较平衡、优美。在 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注意观察占格。
四 日积月累。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 __两__边__开____。 乱入池中___看__不__见___ ,闻歌始觉___有__人__来___ 。 1. 将诗句补充完整。
拓展积累:
这样使用“得”的句子,还有很多: 1.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2.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3.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4.老奶奶笑得直不起腰。
借助例句,续说句子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
··
··
··
··
哗哗,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
点拨: 本题考查用“得”字写句子的能力。“得”字在这里读
“de”,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 语。如“妈妈累得直不起腰”说明妈妈累的程度。在补全句 子时,按照这种思路写就可以了。
2.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小溪淙淙,流向河. 流. ;河. 流. 潺潺,流向大. 海. ; 大. 海. 哗哗,汹涌澎湃。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在春风中翩翩起舞, 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面带笑容,迎 接春的到来,大地恢复了生机。
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植物当作人 来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 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 志存高远。
3. 请你观察例句中的加点词语, 仿照例句写一写画中的
景象。(4分)
例: 小溪淙淙, 流向河. 流. ; 河. 流. 潺潺, 流向大. 海. ; 大. 海. 哗
哗, 汹涌澎湃。
__弯__弯__的__月__亮__下__有__一__片__青__青__的__草__地__, _青__青__的__草__地__上__有__一___ __条__弯__弯__的__小__河__, _弯__弯__的__小___河__上__有__一__座__漂__亮__的__小__桥__, _漂___ __亮__的__小__桥__上__有__一__只__可__爱__的__小__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是一只美丽的孔雀。 2.这只孔雀正在慢慢地开屏。
“地”后面一般跟动词, 表示做什么
3.这只孔雀长得可美丽了!
“得”后面一般跟形容词,表示怎么样
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它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
为什么用“得”呢?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句子中都有“得”。
点拨: 本题考查摘抄方法。摘抄的基本方法有:随机摘抄好词
佳句;归类摘抄;摘抄时写下感受,把特别喜欢的语句背下 来;摘抄时注明出处等。遇到优美的语句不一定非要当场背 下来,故C 错误。
2. 我的摘抄:归类摘抄词语。 描写山的:_示__例__:__连__绵__起__伏___ 描写水的:____波__光__粼__粼______
四、根据课本内容填空。(7分) 1. 《读不完的大书》中的“大书”指____大__自__然____,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___大__自__然__的___水____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___动__物_____ 是大自然的歌手。
3. 夏季, 我和父母来到荷塘边, 看到采莲的少女们穿着绿 色的裙子在荷叶间穿梭, 少女们红红的脸庞掩映在盛 开的荷花间, 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诗句: “___荷__叶__罗__裙__一__色__裁______, ___芙__蓉__向__脸__两__边__开_____。”
闻:听到。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乱入:杂入、混入。
始觉:开始觉察。方才觉得。
诗意:她们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 你才会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最后两句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采莲少女隐在荷花丛中,让人分不清少女的罗裙和荷叶, 分不清少女的笑脸和荷花。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浑然一体, 忽然不见了踪影,当荷塘中采莲女子的歌声四起,才让人恍 然大悟,采莲女子仍然在这荷塘之中。
点拨:本题考查古诗背诵与默写。补全古诗时,要在背诵的 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C )
A. 李白
B. 白居易
C. 王昌龄
点拨: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
3. “闻”的意思是( A. 有名望的 B. 听见 C. 用鼻子嗅
B)
点拨: 本题考查对重点字的理解能力。“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思
(示例: 可爱) 的鸟儿
( 柔软 ) 的羽毛
( 美丽 ) 的翅膀
( 摆动 ) 的枝条
( 无穷 ) 的奥秘
( 动听 ) 的歌声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1. 风, 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 风琴。(照样子, 仿写句子) (2分) _____示__例__:_云__朵________, 是大自然的画家。他会在 __天__空__中__画__出__各__种__漂__亮__的__图__案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那弯弯的小桥……
· ·· · ·
弯弯的小桥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在漂荡。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一 交流平台。 1. 从课本上同学们的交流中,我知道读书时积累的方法 有 ( ABDE ) (多选) A. 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 B. 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写感受。 C. 遇到优美的语句一定要当场背诵下来,否则就达不 到积累的目的。 D. 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E. 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1. 在语段中的括号里给加点词注音。(3分)
周末, 爸爸带我去郊外游玩。我们坐在草地上, 抬头看大
雁以优雅的姿. 态. ( zī tài ) 飞过蓝天, 低头看mǎ yǐ井然有序地 搬运食物。闭上眼睛, 凝. 神. (nínɡ shén) 倾听叮叮咚咚的鸟叫和
唧哩哩唧哩哩的chónɡ mínɡ; 放慢hū xī, 用bí zi ɡǎn shòu新鲜的
摘抄的方法有:
边读边画边摘抄
归类摘抄
摘抄后写写感受或者背一背
摘抄时注明出处
……
方法指导,规范书写
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字中都有撇和捺。
撇和捺写的舒展, 字形就优美。
有四撇,注意高低长短。
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平捺要尽量向右边平拖出去, 托住“羽”字。
在观察字形时,要注意笔画的 变化和笔画的走势。
拓展阅读 采莲曲(其一)
[唐]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 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 采罢江头月送归。
朗读链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学习方法,进行仿写
辨析“的、地、得”的不同用法。
“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如事物名称
点拨: 本题考查观察和仿写的能力。题中给出的句式的特点是
用前一个分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个分句开头的词语,明白了 句式的特点之后,续写就容易多了。
三 书写提示。 1. 观察分析。 “英、及”等字都有相同的笔画,分别是 ___撇____和___捺____。这两种笔画在书写时要写得 ___舒__展____,这样字形才优美。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的节奏感 加强,条理性更好。
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 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很有帮助。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 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
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
是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在采莲。“闻”是“听见”的意思。
4. 我从“荷叶罗裙一色裁”一句中知道了采莲女穿的 裙子是_____绿_____色的。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根据“荷叶罗裙一色裁”中的 “一色裁”可知采莲女穿的裙子是绿色的。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达标
一、 读语段, 完成练习。(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