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诗词五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诗词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词。
2、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诗词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预习指导](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
)
1.尝试组内提前背诵诗词两首《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并默写其中一首。
(师傅向徒弟分享背诵诗词的方法.)
2.了解文体知识及作者(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
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1)《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2)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其诗多惊世之语,想象奇特,风格雄奇豪放,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
C、小组内互相听写,或者小组长组织听写,书写工整、准确率高的可被评“写字大王”。
听写在听写本上。
)
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纤.()纤迢迢.( )
皎.()皎擢.( )
脉脉.()一水间.()
2.翻译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课后巩固练习
[基础巩固]
1.默写两首古诗《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性默写
(1)《迢迢牵牛星》中表现思妇情思悠悠、心乱神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荆门一带壮阔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B.班会课上,同学们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两岸的灯光倒映在崇阳溪上,真是五彩缤纷,景色怡人啊.
4。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5.仿写下面的句子。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书写分准确率:优良中差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第二阶段)
(一)预习检测
1。
师傅结合晚修预习检查结果,汇报预习验收情况。
2.师傅带领徒弟有感情诵读课文,检测字音熟悉情况,教师补充作者作品简介。
(二)朗读感知,师徒合作。
1、师傅带领徒弟朗读《迢迢牵牛星》,思考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人物是谁?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师傅督促徒弟圈画词语,并交流研讨。
)
2、师傅带领徒弟朗读《渡荆门送别》,思考:“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师傅督促徒弟圈画,并交流研讨)
3、《渡荆门送别》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师傅督促徒弟圈画,并交流研讨)
(三)拓展延伸
赏析秦观的《鹊桥仙》,与《迢迢牵牛星》对比,师徒交流,分享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四)当堂检测
1.《迢迢牵牛星》是一首秋夜即景的思妇诗,巧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愁苦心情,实写________________ 的别离之感.
2。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无限思念之情。
(五)练习巩固
要求:完成导学稿部分的课后巩固练习,师傅检查,给予徒弟相关的评价等级。
参考答案 2.(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A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