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硒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硒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迟凤琴;张久明;高中超;宿庆瑞;匡恩俊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施用硒、硫肥料,研究硒、硫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施硫肥、单施硒肥和硒硫互作3种方法找出最佳施肥方案,为优质牧草提供科学的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单施硫肥时,施肥量为S 80mg·kg-1时植、株含硫量最高,再增加硫肥的施用量,植株硫含量下降.施硫量为S40mg·kg-1时干物质积累最多,但植株中的叶绿素含量随施硫水平变化却不明显.硒用量对植株的干物质影响不明显,而叶绿素随着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硒量为Se 3.0mg·kg-1时苜蓿叶绿素含量最高.硒硫元素互作表明,施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植株中的硒积累,而
S20mg·kg-1+Se 1.5mg·kg-1处理植株的硒含量最高,随施硫量的增加植株中硒的积累量变少.施肥处理为S40 mg·k-1+Se 1.5 mg·kg-1时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大,其综合表现也为最佳.
【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16)006
【总页数】3页(P39-41)
【关键词】硒;硫;紫花苜蓿;相互作用
【作者】迟凤琴;张久明;高中超;宿庆瑞;匡恩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6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6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
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6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6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土壤环境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51+.7
硫被认为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四大营养元素之一,仅次于N、P、K,植物缺硫将妨碍蛋白质的合成,对豆科植物的根瘤和固氮作用有不利影响。

严重缺硫时,蛋白质合成速度的降低超过固氮速率的降低,导致非蛋白质的积累(Spencer,1975)。

土壤中硫含量过低,将导致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阻、代谢紊乱,甚至枯萎死亡,最后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平衡失调。

在硫素缺乏的地区,施用硫肥不仅能提高作物或牧草的产量,并能改善其品质。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癌防衰的作用,给人体补充适量硒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1]。

由于无机硒酸盐有毒性,目前常采用土壤施硒或农作物叶面喷硒,使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通过粮食作物或牧草进入食物链,以供人或动物利用。

硫和硒在物理和化学上有极大的相似性,使硫成为影响植物吸收硒的一个重要因素[2]。

因此,研究硒、硫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研究不同水平硒、硫处理和硒硫肥互作方式对盆栽苜蓿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的影响,为开发富硒产品在牧草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植物品种为紫花苜蓿,肥料为尿素(N 46%)、二胺(N 18%,
P2O546%)、氯化钾(K2O 60%)、硫磺和亚硒酸钠。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施硫肥、单施硒肥、硒硫互作3组试验,每处理5次重复,与尿素2 g·盆-1、二铵4 g·盆-1、氯化钾2 g·盆-1做底肥一起施入。

装土15 kg·盆-1。


验处理如下。

处理 1:分别单施S 0,20,40,80,160 mg·kg-1;
处理 2:分别单施 Se 0,0.15,0.3,0.6,1.5,3.0,6.0 mg·kg-1;
处理3:分别施用S 0 mg·kg-1+Se 1.5 mg·kg-1;S 20 mg·kg-1+Se 1.5 mg·kg-1;S 40 mg·kg-1+Se 1.5 mg·kg-1;S 80 mg·kg-1+Se 1.5 mg·kg-1 ;S 160 mg·kg-1+Se 1.5 mg·kg-1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农科院内盆栽厂。

试验采用盆栽方法,每盆土均匀一致15 kg,盆栽土壤为黑土。

首先筛取黑土10 kg装入盆中作为底土,施入底肥,覆土3 kg,浇水饱和后按22.5 g·m-2播种紫花苜蓿种子,然后再覆土2 kg。

1.4 测定方法
苜蓿硒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3],叶绿素含量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施硫对苜蓿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体内的硫脂是高等植物内同叶绿素相连的最普遍的组分,硫以硫脂方式组成叶绿素基粒片层,硫氧还蛋白半胱氨酸-SH在光合作用中传递电子,形成铁氧还蛋
白的铁硫中心参与暗反应[4]。

从表1中可以看出,硫的不同施用量对苜蓿植株中
的硫素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植株随施硫量的增大而增加,施肥量为S 80 mg·kg-1时植株含硫量最高,再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植株的硫含量有所减少。

植株
中的硒含量却随施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

但植株硒含量最高时施硫水平为S 40 mg·kg-1。

同时表中可以看出施硫量对干物质量的影响,施硫量过少或过多都一
定程度上抑制苜蓿的生长,进而影响到苜蓿的干物质量。

施硫量为S 40 mg·kg-1时干物质积累最多,此时施用量为苜蓿的最佳施肥量。

植株中的叶绿素含量随施硫水平变化却不明显。

2.2 单施硒对苜蓿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2看出,不同的硒用量处理对植株中的全硫含量及植株的干物质量影响不明显,而叶绿素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大,施硒量为Se 3.0 mg·kg-1时苜蓿叶绿素含量最高,再增加后呈现变弱的趋势,而植株中的硒含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施硒量Se 1.5 mg·kg-1时,苜蓿植株干质量为24.8 g·盆-1,表现最佳。

2.3 硫硒互作对苜蓿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3看出,施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植株中的硒积累,S 20 mg·kg-1+Se 1.5 mg·kg-1处理植株的硒含量最高,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大,随施硫量的增加植株中硒的积累量变少。

而此时植株的硫含量相对较低。

表1 不同施硫水平对苜蓿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施 S量/(mg·kg-1)叶绿素Se 含量/(mg·kg-1)S含量/(g·kg-1)鲜质量/(g·盆-1)干质量/(g·盆-1)0 39.4020.2941.4443.615.7 2036.2700.2111.4657.217.6
4038.3580.3771.5567.323.5 8038.8180.2071.5856.020.7
16038.4920.2971.5140.212.9
表2 不同施硒水平对苜蓿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施 Se 量/(mg·kg-1)叶绿素Se 含量/(mg·kg-1)S 含量/(g·kg-1)鲜质量/(g·盆-1)干质量/(g·盆-1)0 32.0420.2341.5145.719.2 0.1531.2620.2831.2549.424.8
0.3036.6860.4421.5652.520.0 0.6037.8620.6071.4948.219.4
1.5039.1660.9001.535
2.518.2
3.0039.1782.3071.5355.020.6
6.0036.3805.3131.4355.020.1
表3 硒硫互作对植株叶绿素及产量的影响处理/(mg·kg-1)叶绿素Se 含量/
(mg·kg-1)S 含量/(g·kg-1)鲜质量/(g·盆-1)干质量/(g·盆-1)S 0+Se 1.532.9880.8081.5152.320.0 S 20+Se 1.537.4161.4071.4767.622.5 S 40+Se 1.536.1921.0791.4071.524.3 S 80+Se 1.537.5260.9001.3861.121.8 S 160+Se 1.535.7340.9511.5356.822.2
3 结论
单施硫对苜蓿植株中硒含量的影响不大,却没有一定的规律;单施硒处理植株中硒的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硒量为Se 1.5 mg·kg-1加不同剂量硫处理,植株中的硒含量比单施硒有所增加,在施用量为S 20 mg·kg-1+Se 1.5 mg/kg处理的植株中硒含量最高。

植株中的硫含量在各个处理中变化不明显,硫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硒,但施硫量过高植株的干质量明显下降。

从总的趋势看,硒硫互作有利于干物质的增加,施肥处理为S 40 mg·kg-1+Se 1.5 mg·kg-1为佳。

【相关文献】
[1]陈清,卢国强.微量元素与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Mengel K,Kirkby E A.Principles of plant Nutrition[M].Switzerland:lntenational Potash lnstitute Bern,1982.
[3]刘胜杰,周瑞华,殷太安,等.生物样品、水及土壤中痕量硒的荧光测定法:粮食和蔬菜中痕量硒的荧光测定[J].营养学报,1985,7(2):142-147.
[4]王庆仁,Hocking.油菜S35分配与再分配的研究[J].土壤通报,1998,29(1):29-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