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适应模式语言教学的局限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适应模式语言教学的局限性
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关系,它影响着两个群体接触的程度和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
社会距离由体现两个群体关系的一系列社会因素决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融入策略,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面对目的语群体文化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被同化,或保留自己文化,还是二者兼顾,即既适应目的语文化,又沿袭自己的文化方式。
(2)封闭程度,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共同享用社会设施、共同工作的程度。
(3)社会主导模式,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与目的语群体的平等程度,最好是两者处于平等地位。
(4)态度,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对目的语群体的整体态度。
此外,还包括群体大小,文化相似性,凝聚程度和打算居住时间这几个方面。
心理距离
社会距离考察的是第二语言习得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社会
关系,心理距离是从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个体的学习者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与目的语群体的距离。
大致相互关联的四项因素构成。
(1)语言休克,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恐惧感。
(2)文化休克,指学习者进入目的语群体时的一种焦虑。
(3)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原因。
动机分为结合型和工具型。
前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该社团的生活,后者则仅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学习目的语。
(4)语言疆界渗透性,指学习者的话语自我塑性和僵化程度。
语言自我是指外语学习者在母语习得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并具有保护性能的一种心理屏障。
对外语学习的心理抑制作用越强,自我透性越弱,语言信息就越不容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