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行2016年法规精讲一复习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路行2016年 法规精讲一复
习全
2016基础课精讲
---- 法 规
(第一讲) 主讲:李老师
传染病防治条例
考点1:传染病防治方针和原则: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 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考点2:传染病的分类: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25种 丙类:10种(口诀:一黑一红两风两虫三流行)
考点7:自然疫源地施工环境的卫生调查 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
计划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的施工环境 ,应当事先进行卫生调查。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省级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考点8: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①责任疫情报告人。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 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正确答案:D
4、下列属于《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是( 2005)
A.鼠疫 B.流行性感冒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黑热病 E.霍乱
正确答案:C
5、下列各组疾病中均为乙类传染病的是(2008) A.流行性感冒,SARS B.黑热病,肺结核 C.流行性出血热,疟疾 D.鼠疫.狂犬病 E.麻风病,伤寒
②义务疫情报告人。除上述机构和人员以外的任何单位和 个人。
疫情报告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考点9:传染病控制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 查结果确定; ②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③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 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正确答案:D
7、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
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对施
工环境进行(2003)
A.环保调查
B.卫生调查
C.卫生资源调查
D.环境资源调查
E.危害因素调查
正确答案:D
8、医疗机构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 、流行时,其疫情报告应当遵循的原则是(2008)
考点13:医疗机构违反规定 谁来惩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怎么罚? (1)对医疗机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2)对责任人: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 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 (3)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 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2008)
A.医学观察 B.留验 C.单独隔离观察 D.访视 E.就地诊验
正确答案:C
14、A县张某系艾滋病患者,在B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期
间,擅自逃出医院回到A县,脱离隔离治疗。为防止艾滋病
传播,可以协助传染病医院追回张某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
10、患者于某因发热3日到县医院就诊,接诊医师林某检查 后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因县医院不具备隔离治疗条件, 林某遂嘱患儿的家长带于某去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按照传 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林某应当(2006)
A.请上级医师会诊,确诊后再转诊 B.请上级医师会诊,确诊后隔离治疗 正确答案:D C.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对于某就地进行隔离 D.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复印病历资料转诊 E.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由疾病控制机构转诊
A.宣布疫区 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 C.停业、停工、停课 D.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E.立即组织力量防治,切断传播途径
正确答案:E
19、《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 政府应当(2000)
A.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B.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 C.停业、停工、停课 D.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E.宣布疫区
正确答案:B
22、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转,贮存,处置中的疾病防治 工作进行定期检测监督检查的部门是(2009)
A.市容监督机关 B.城市规划行政部门 C.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D.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 E.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C
情的人员,为了保障其健康,他们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
规定采取 (2002)
A.防治措施和强制治疗措施
B.防治措施和强制隔离措施
C.防治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D.防治措施和追踪调查措施
E.防治措施和紧急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C
3、甲类传染病是指(2006) A.SARS狂犬病 B.黑热病炭疽 C.高致病性禽流感、天花 D.鼠疫、霍乱 E.伤寒流行性出血热
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的方针与管 理办法是(2002)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管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划区管理 D.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片管理E.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层级管理
正确答案:B
2、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以及现场处理疫
考点3:乙类甲管: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 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 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乙类甲管)。
考点4:预防接种: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 第二类疫苗 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正确答案:A
20、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采取(2004) A.封闭场所并销毁物品 B.强制隔离治疗 C.必要的卫生处理 D.报告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处理 E.提请卫生防疫部门处理
正确答案:C
21、医疗机构对其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2004)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施的是(2003)
A.卫生行政部门
B.疾病控制中心
C.民政部门
D.司法部门 E.公安部门
正确答案:E
15、对疑似甲类传染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的场所 进行(1999)
A.医学观察 B.留验 C.隔离 D.访视 E.就地诊验
正确答案:C
16、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处 理的原则是(2004) A.就地控制、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B.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C.就地控制、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D.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E.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就地康复
A.属地管理 B.层级管理 C.级别管理 D.特别管理 E.专门管理
正确答案:A
9、教育部所属综合大学的附属医院发现脊髓灰质炎疫情, 应当报告的部门是(2006)
A.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B.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所在地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正确答案:E
正确答案:D
17、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有权在本行政 区域内(2006)
A.调集各级各类医疗、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 B.停工、停业、停课 C.封锁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疫区 D.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E.宣布疫区
正确答案:A
18、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 2005)
11、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 当(2003) A.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在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E.在8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费用由省级 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接种第二类疫苗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 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考点5:传染病预警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考点6: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 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C
6、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 承担(2003) A.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B.责任地段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C.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D.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E.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监督、监测管理工作
正确答案:B
12、患儿刘某,因发热3日到县医院就诊,门诊接诊医生张 某检查后发现刘某的颊粘膜上有考氏斑,拟诊断为麻疹。 张某遂嘱患儿刘某的家长带刘某去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按 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张某应当(2004) A.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再转诊 B.请上级医生会诊,确诊后隔离治疗 C.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由防疫部门进行转送隔离 D.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对刘某就地进行隔离 E.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防疫机构报告 正确答案:E
考点10.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
即组织力量,切断传染源;必要时可以停工、停业、停课
考点11.转院 :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 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考点12:报告时限:立即(传染病暴发流行);国务院1小时, 非国务院2小时(甲类以及乙类甲管的传染病);24小时(乙类 其他以及丙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