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终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期终考试卷
注意事项:请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会惯通怅(chàn)惘 B.鞭僻入里恍(huǎng)惚
C.矫揉造作褴褛(lǚ) D.若既若离滑稽(jī)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些稚拙的美,一些惊人的丑,以一种牢不可分的天长地久的姿态栖居
..在某个深深的巷底。
B.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
去为它孵化和催生
..,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C.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如果我们放弃在本国高校学习的机会,而
选择去遥远的外国大学求学,岂不是舍本逐末
....吗?
D.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
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
3.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惧其不已.也已:停止。
B.帝感.其诚感:被……感动。
C.一厝.朔东厝:座。
D.汉之阴.阴:水之南。
4.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
研究《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校车安全问题首次在国务院条例层面系统地从制度、措施上得到梳理:,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
安全管理责任;,从源头上保障校车安全;,确保校车使用
安全;,严格责任追究。
①强调建立健全校车安全标准体系②明确了法律责任③明确对校车使用实行许
可制度④明确了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5.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你幸福吗?”“我姓曾。
”这组问答或许是最近一段时间里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词语出自央视调查栏目《你幸福吗》,亦有网友将栏目中“神回复”片段剪辑成短片上传至网络。
当记者问及“你幸福吗?”,一些人给出的却是回避、冷笑以及自嘲式的回答。
现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增加。
在紧张的生活节奏驱使下,人们逐渐变得浮躁、焦虑,人心为物欲所蔽。
社会进步了,但是我们的心却变小了,被物欲填满,变得自私、冷漠,再也容不下曾今的那些单纯的幸福。
幸福不是别人能给予的,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
当你尝试心平气和,放下过重的私欲,幸福也会随之而来。
A.“你幸福吗?”实为讽刺。
B.生存压力大,民众无幸福可言。
C.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只要心平气和,幸福也会随之而来。
D.幸福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6. 对右侧这幅漫画的内容、主题及讽刺效果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孩子撑着“升学”的滑杆,绕开一本
又一本的中外名著,不断滑行着。
B. 个别孩子为了升学而避开一切课外书虽不
可取,但也体现了其对学习的认真。
C.为了升学而避开一切课外书是不可取的,
如此走捷径,是在成长路上走了弯路。
D.画面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从侧面揭露了当前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魏知古①起诸吏,为姚崇②所引用,及同升③也,崇颇轻之。
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道选事。
崇二子恃其蒙恩,请托。
知古悉以闻上。
上召崇,从容谓曰:“卿子才乎?皆何官也?又安在?”崇揣知上意,因奏曰:“臣有三子,二人为官洛阳矣。
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④知古,然臣未及闻耳。
”及闻所奏,上大喜,且曰:“卿安从知之?”崇曰:“知古微时,是臣荐以至荣达。
臣子愚,故必干之。
”上于是明崇不私子之过,而薄知古之负崇也,欲斥之。
崇为之请,上久之乃许。
翌日,以知古为工部尚书,罢知政事。
【注】①魏知古:人名。
②姚崇:人名,唐代著名宰相。
③同升:当时二人同时为相。
④干:求取。
7. 下列句中的“以”与“知古悉以闻上”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是必干知古 B. 而吾以.捕蛇独存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咨臣以.当世之事8.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后来二人同殿为相。
B. 魏知古将姚崇的儿子向他求取职位的事情禀报给了皇上。
C.姚崇不知儿子的所作所为,如实向皇上进行了说明。
D.皇上对姚崇儿子的做法很生气,想要罢免他们,因为姚崇的再三请求才作罢。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崇颇轻.之轻:(2)崇二子恃.其蒙恩恃:
(3)及.闻所奏及:(4)上久之乃许.许:
10.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其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然臣未及闻耳。
(2分)
(2)崇为之请,上久之乃许。
(2分)
(二)(4分)
海棠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②,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②崇光:美艳的色彩。
这里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11.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2分)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三)(4分)
汉字与它的“芳邻”
①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
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
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
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甚至自由到了无所不至其极的程度,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鬼蜮,一时神宫,且不但神怪小说如此,即便写实性小说也常常如此,如《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玉泉山显圣,如《水浒传》中的神女天书,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⑤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
《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
但那线的构思与价值,依然宛在。
无线何以有网,网成愈见线功。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2. 从全文看,标题中的“芳邻”具体指什么?(2分)
13.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四)(5分)
说知论智
①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
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
②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
这又是“智慧”吗?不,最多是心眼多,是投机取巧,是机灵鬼。
③智慧,是指人的一种高级的、主要是知性方面的精神能力。
“智”强调的是知识与胆识,是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估量、选择与决策。
“慧”主要是悟性,是对于是非、正误、成败、得失等的迅速感受与理解掌拉。
④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
我们说到远见、大局、明辫、敏锐与周全,说到选择与决策、承担与应变、淡定与冷静、正视与勇气,这都不是鼠目寸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蝇营狗苟、妒贤嫉能、夸张娇饰、胆小怕事、苟且偷安的人所能做得到的。
相反,只有具有远大目光与胸怀的人,具有谦逊兼听、从善如流品德的人,具有求知好学、服膺真理性格的人才能做得到。
我还喜欢讲一句话:智慧是美丽的。
智者会有更好的风度,更宽阔的.“胸,更从容的举止,更自如的挥洒,更多的包容与耐受,当然也有更多更多的自信、自尊、自爱。
⑤在中国古人那里,不常用智慧这个词,而喜用“知”。
儒家讲得更多的是“学”字,要人重视学习,重视切磋琢磨。
老庄常常抨击或贬低知,提倡厚朴,反对滥用智谋。
老子讲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巧若拙、大辫若讷,这些意思都与我们今天讲的“大智若愚”相通。
⑥大的智慧,不等于万事通,事事通。
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
比如牛顿,为了便于家里一大一小两只猫出入,要求木匠在大门上凿出大小两个猫洞;因为着迷做实验,煮鸡蛋时却心不在焉地把怀表放进了锅里。
⑦我们要汲取全世界的一切智慧成果,弘扬民族文化的益智精华,倾听时代高端与科学前沿的信息与呼唤。
更重要的是,面时我们的生活实践,有所思索、有所尝试、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见解。
智慧的依据是生活,是世界,是实践,而不仅仅是书本。
14. 请概括出本文的主要观点。
(2分)
15. 说说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五)(14分)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会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
②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开始起步。
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
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③踏着斑驳的略有些倾斜的石板铺就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
沿街的小商品,各式饰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和叮当作响的银饰,令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欣赏,而又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
④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
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
这个尚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家族,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
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
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
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
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纳西的象形文字让我看懂了所谓的“爱”字是手掌里放上一个眼睛。
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把眼睛呵护在手心,足以说明爱之情深了。
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⑤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沧海桑田的老街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
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
想像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不必工工整整书写一笔一捺的汉字。
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
⑥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徜徉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在远古飞翔:纳西文字的笔画是粗犷的,犹如纳西人的豪放性格;纳西文字的姿态是柔美的,一如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纳西人是热情好客的,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
丽江古城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的气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
⑦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走失。
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
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⑧渐行渐远时,接到了友人短信,告知在“酒吧一条街”等我。
这时方才感到文字真是个好东西,无论你在天地间的任何角落,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将丢失的灵魂轻易打捞上岸。
赶到酒吧时,已是酒盏狼藉,即将散场了。
友人又走在了一起,但却不得不与丽江的夜色道别了。
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高跟鞋敲击老街的声音传得很远。
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16. 文章开头写丽江的水和老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7. 文章题目为“走失在纳西文字中”,联系全文,请概括回答作者逐渐“走失”的原因
有哪些?(4分)
18.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9. 文章第⑦段说“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
回归的泪”,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六)(10分)
20. 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1)晓战随金鼓,。
(《塞下曲六首(其一)》)(2)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5),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7)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9)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据媒体报道,国家大剧院竣工以来,全国30多个城市新建了投资在亿元级别的大剧院,总投资大致超过了100亿元。
对此现象,有人表示大力支持,因为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品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投入的资金被一些地方政府用于建设大型文化设施,成了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老百姓很难得到实惠。
请你对此发表评论。
要求:(1)要有明确的观点;(2)要作简要的论证;(3)字数
(二)(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
(2)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末考试答卷 2013.1
注意事项:请把试题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不要写在试题上。
…………………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3分)() 2.(2分)() 3.(3分)() 4.(2分)() 5.(2分)() 6.(3分)()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7.(2分)() 8.(2分)()
9.(4分)
(1)(2)(3)(4)10.(4分)
(1)(2分)
(2)(2分)
(二)(4分)
11.(4分)
(1)(2分)
(2)(2分)
(三)(4分)
12.(2分)
13.(2分)
(四)(5分)
14.(2分)
15.(3分)
(五)(14分)
16.(3分)
17.(4分)
18.(3分)
19.(4分)
(六)(10分)20.(10分)
(1)(2)
(3)(4)
(5)(6)
(7)(8)
(9)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22. (60分)
九年级语文期终考试答案
一、(共15分)
1.(3分)C
2.(2分)C
3.(3分)C
4.(2分)A
5.(2分)C
6.(3分)B
二、(共49分)
7.(2分)D
8.(2分)D
9.(4分)
(1)轻:轻视。
(2)恃:依仗。
(3)及:等到。
(4)许:许可,同意。
10.(4分)
(1)(2分)他们欲望多而少与人交往,因此一定会去找魏知古求取职位,但我还没听到确实的消息。
(“多欲而寡交”、“以是”、“干”、“未及闻”各0.5分。
)
(2)(2分)姚崇替知古求情,皇上沉吟了很久才答应。
(“请”、“乃”、“许”各0.5分,句意通畅0.5分。
)
11.(4分)
(1)(2分)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1分)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1分)。
(2)(2分)后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以花比人,由花及人,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1分)。
12.(2分)汉字的“芳邻”具体指:中国画、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古典小说,是一切中国
传统艺术的基础。
13.(2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说明了汉字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这一
特征,突出汉字的影响力之大(1分)。
14.(2分)智慧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和境界。
(若答“尽管智慧给人的印象首
先是一种能力,但能力不可能完全脱离品质与境界”,得1分。
)
15.(3分)画线句用举例论证(或摆事实)(1分),有力地论证了有些有大智慧的人,某
件小事上可能冒傻气(1分),具有说服力(1分)。
16.(3分)文章开头写丽江的水和老街,突出了丽江水的灵性和老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2分),为下文写纳西文字的魅力张本(或做铺垫)(1分)。
17.(4分)纳西手艺人的字画让作者迷失,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素朴的东巴文化让作
者丢失(沉醉)(2分);丽江古城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东巴文化的魅力和淡淡温馨的气息,使作者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而走失(2分)。
也可依据“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和叮当作响的银饰,令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欣赏,而又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丽江古城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的气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概括出四个得分点。
18.(3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纳西文字的丰富内涵和纳
西人的淳朴热情(1分),突出了作者对纳西文化和创造这些文化的纳西人的热爱赞美之情(1分)。
19.(4分)无论来自何方的被世俗的功名利禄困扰的人们(1分),都会在丽江的宁静、
纯净中得到心灵的净化(1分),都会回到生命中最初的恬静、清澈的本质状态(1分),并为之而感动(1分)。
20.(10分)略。
三、(共66分)
21.(6分)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楚,得6分;观点正确,论证较充分,条理
较清楚,得4分;观点不明确,论证不充分,条理不清楚,在2分(含2分)以下打。
22.(60分)建议切入分为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