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草船借箭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5草船借箭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课后10个二类生字,会写课后14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能通过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人物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设计
(一)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板书课题,齐读。

引导学生了解“剑”和“箭"的区别(结合文章所述,主要引导学生知晓“箭”适用于水上作战,用竹子、翎毛和胶漆来制作)。

简要介绍其出处(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2.默读全文,思考: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引导学生厘清文章叙述顺序,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二)精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1.故事中共写了几个人物?师据生回答板书。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2.生自主阅读,画出描写四人物的语句。

仔细研读这些句子,做
旁注。

思考:通过这些语句,能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师巡视。

3.小组讨论交流。

4.字词指导。

A.擂:多音字。

四声,擂台;文中二声,擂鼓。

B.读音书写:妒忌。

“忌"上半部分书写(己和已)
5.汇报交流: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诸葛亮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

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①识人心,随机应变A.识周瑜的嫉贤妒能、步步紧逼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3
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历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顺水推舟,顾全大局(周只想到“造",而诸葛想到的是“借”,智商不同)拓展:两人话语背后是这么想的?学生交流发言。

指导有感情读文。

B.识鲁肃的忠厚善良“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顾全大局,善良助人“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

船用青不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精心准备,便于受箭C.识曹操的多疑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胸有成竹“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多疑奸诈②算天气,胸有成竹A.“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只要三天。

”—胸有成竹B.“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精通天文(指导有感情朗读。

鲁肃:害怕、吃惊;诸葛亮:高兴,得意。

)C.“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只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精通天文,提前预知(此句叙述啰嗦,可否精简?神算天气,运筹帷幄,胸有成竹)③懂地利,巧妙安排“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防止走散,便于行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师画地形图。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

)诸葛亮谋划周密,安排巧妙。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谋划周密,安排巧妙。

(三)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1.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首: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尾: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刻画人物性格语言:第2自然段神态: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笑”,应对自如,胸有成竹
4.用词巧妙,语句精炼“草船借箭"中为何不用“骗”。

“借",是针对“还”的。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只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写是为了更好体现诸葛亮的先前预知和胸有成竹。

(四)作业布置,拓展实践
1.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人物特点。

2.课外自主阅读《三国演义》,知晓其中精彩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