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在我国城乡分治的就业制度和经济社会加速转型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突出问题。
为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针,制定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系列政策措施,以缓和社会矛盾。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突出问题对策身份转变制度政策城乡统筹就业和谐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转型,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涌现则是这些变化中最大、最突出的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 谋求发展。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动因、心理定位、身份认同、发展取向、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他们对农业生产不熟悉, 对农村生活渐趋陌生,正在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从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从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与发展转变。
他们的就业经历和成年后的生活历程更多地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然而,由于我国城乡分治的就业制度障碍依然没有被打破,加上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期和利益结构加快调整期,他们无法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种更为漂泊不定的状态,面临着非常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城市和农村双重边缘化的境地。
他们户口在农村但又生活在城市,反映出一种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他们在多方面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甚至被排斥,只能游离于城市的边缘;另一方面,他们没有种地的经历,不能在农村务农养家。
事实上,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和农村都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正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
他们的工资增长缓慢,工资水平普遍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不断增长,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近几年,有所增长,但仍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他们除去在城市生活的各种开销后基本所剩无几。
由于社会保障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并未参保,游离在失业、养老及医疗保险之外。
其重要原因,既有现行制度门槛高、转移接续难等问题,也有用人单位怕增加人工成本、地方政府担心影响本地投资环境等问题。
至于城镇社会救助体系,也只覆盖城镇户籍人口,农民工享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及救助。
而且,他们享受不到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在住房方面,适宜务工人员租赁的低租金房屋供应严重不足,农民工居住面积普遍较小,生活设施不配套,环境质量差,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
在子女受教育方面,相当一部分城市还没有将农民
工子女就学纳入到本区域事业发展规划中,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医疗服务方面,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分割制度,导致绝大多数城市对进城农民工“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使广大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不能行使政治权利,及参加城市基层社区的组织、活动和服务,享受不到市民的各种待遇。
如此,屡屡受到排斥与歧视,难以融入城市经济社会与主流文化,成为“边缘阶层”,农民工对城市社会普遍怀有一种疏离感和责任匮乏心态。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不断攀升凸显这个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统筹城乡就业,从我国实际出发,加快研究制定新形势下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吸纳农民工的重要途径。
必须加快推进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户口性质相关的行政社会管理配套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加快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
同时,构建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工资支付保障体系,健全劳资纠纷协调机制,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
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及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力度,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此外,还应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应急救助、贫困救助、教育救助和法律援助等。
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氛围。
转变观念,把进城农民工视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和社区的平等元素,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努力构建起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特点、满足他们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氛围,让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产生归属感,真正融入城市、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另外,可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
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县域流动,增强县域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和带动就业能力,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
积极引导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办各类企业。
我们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同时,也要加快培育新生代职业农业工人,保障现代农业建设后继有人。
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大力发展精细、特色及精品农业,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提高务农收入,吸引年轻人。
另一方面,加快培育高素质的新生代职业农民,建立农业教育基金,选拔青年农民到农业高等院校进修培训,鼓励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
正确认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积极提供对策措施,相信一定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4期
2.《人口研究》编辑部. 新生代农民工:特征、问题与对策. 人口与发展论坛,2010-3
3.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 2001; 3: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