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疑难易错专练 7(选修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
时间: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疑难易错专练7(选修Ⅴ)
建议用时:30分钟
1。

下列不是我国干旱多发原因的是( )
A.耐旱农作物品种少
B.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

土壤保水性能差
【解析】选A。

干旱是土壤和空气中缺水的现象,因此干旱的成因既与气候有关,也与土壤有关。

A选项为某些地区旱灾的成因之一,BCD选项是干旱的成因。

2.飓风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解析】选B。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A、B、C、D分别位于菲律宾东侧的太平洋海区,墨西哥湾附近的大西洋海区,秘鲁西侧的南太平洋地区,日本东侧的太平洋地区。

台风是多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的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中称为台风,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东岸称为飓风。

3。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与之对应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环境破坏严重
②地壳活动日益频繁
③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密集发展
④减灾措施不健全
A.①④B。

②④C.①③D。

①③④
【解析】选C。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

4。

下列地区旱灾较为严重的是(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南地区
D.东北地区
【解析】选 B.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但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华北地区降水虽然比西北地区多,但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18年7月25日,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
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回答5、6
5.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乙C。

丙 D.丁
6.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

完善预警系统B。

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D。

建防护林
【解析】5选B,6选C.第5题,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乙地处于低压槽,且为向岸风,所以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乙。

第6题,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修筑沿海堤坝,完善预警系统只能减弱风暴潮带来的灾害,围海造田和建防护林不能有效抵御风暴潮.
7。

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解析】选D。

黄淮海平原主要为旱灾和洪涝灾害严重。

8.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

东北地区B。

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D。

华北地区
【解析】选D。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

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9.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不会( )
A.带来沿海风暴潮
B.诱发地质灾害
C。

缓解高温酷暑D。

引发沙尘暴
【解析】选D。

台风是发生在夏秋季节的天气系统,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发生时会伴随大风、暴雨(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及风暴潮,同时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酷暑。

沙尘暴是发生在冬春季节的天气现象。

台风不会引发沙尘暴。

10.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B。

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C.地震、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
D。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
【解析】选D。

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而台风、洪涝属于气象灾害.地震发生时其释放能量的大小与震级有关,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增加30倍左右。

地震、火山喷发主要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处。

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除自然因素外,与人类的某些活动(如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11。

下面为“醉林示意图”,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崩塌B。

滑坡
C.水土流失D。

地震
【解析】选B。

由图中坡体整体滑动的特征,可以确定为滑坡现象,故选B。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12、13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
12.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

①③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13.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关于其灾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

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D。

很难确定
【解析】12选D,13选C。

第12题,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灾害强度越高,导致的灾情越大。

第13题,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则损失绝对数量大;抗灾能力强,则大大降低灾害程度。

14。

有关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遥感技术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B。

遥感技术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C。

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无法使用遥感技术
D。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替代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解析】选A。

遥感是利用卫星对地面信息的获取过程,而不是处理过程,所以其不受地面性质的限定,可在自然灾害减灾
防灾中起到监测功能。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完成15、16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
15。

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A。

a B.b C。

c D。

d
16.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
A.冲锋舟
B.食品C。

矿泉水 D.棉衣
【解析】15选B,16选A。

第15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粤北段高速离长沙最近。

第16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17.(2019·台州模拟)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高发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1)分析A地发生泥石流的频率要高于D地的原因,B、C两地都是滑坡和泥石流高发地区,其发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2)在滑坡和泥石流高发地区,为防治或减轻其危害,应采取哪些对策?
【解析】第(1)题,A地发生泥石流的频率高于D地与植被覆盖情况密切。

B地位于黄土高原,泥石流主要受当地地形特征、土质状况及降雨强度的影响。

C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不稳定,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第(2)题,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应从技术、政策、生物和工程等措施分析。

答案:(1)原因:A地气候干旱,植被条件差,地表松散,碎屑物质多,山脉海拔高,山顶冰川积雪融化易形成泥石流;而D 地气候湿润,植被茂密,碎屑物质少。

发生条件的不同:B地属于黄土高原区,黄土疏松易被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沟深坡陡,降水变率大,且多暴雨;而C地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体破碎,多地震,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2)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
的政策法规体系;各种施工建设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对陡坡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18。

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内蒙古冬季降雪的水汽源地主要来自______.
(2)描述内蒙古冬季平均积雪深度分布特点。

(3)分析M区域牲畜受灾严重的可能原因。

【解析】第(1)、(2)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3)题,灾害严重的原因主要从降雪量、草料、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1)太平洋
(2)积雪深度分布不均;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小;最大积雪深度分布在东北部.
(3)平均积雪深度大;人均牲畜多;草场载畜能力低(单位面积产草量小)(或草料储备少);抗灾能力弱等。

2021版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疑难易错专练 7(选修Ⅴ)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