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07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07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
作要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市卫生局
•【公布日期】2007.02.14
•【字号】深卫防发[2007]16号
•【施行日期】2007.02.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07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的通知
(深卫防发〔2007〕16号)
各区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将《2007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二月十四日
2007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7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认真按照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落实各项防制措施,力争将我市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我市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的能力建设,努力控制和降低相关传染病的疫情。
(一)认真研究分析近年来影响我市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提出可行的防制方案。
力争2007年我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丙类传染病得到有
效控制。
(二)举办深圳市首届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重点解决我市传染病防制的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进一步规范犬伤人员处理程序。
(三)促进我市暴发疫情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警水平,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应急反应的能力。
(四)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员、技术、物资储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全市疫情的分析和评估工作,提出前瞻性意见,为行政部门提供防制决策依据。
(五)继续加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预报、预警、防控。
二、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疾控工作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一)做好疫情网络直报的综合质量评估,不断完善全市疫情网络报告系统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力争今年实现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网络报告;
(二)研究建立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模型,探索疫情预警预报的新方法;
(三)完成全市公共卫生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改版,提高检测数据的综合利用,加强预警预报服务。
(四)组织全市传染病报告工作督查,提高全市传染病报告质量。
三、进一步落实《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提高艾滋病防治规划执行能力。
(一)充分利用宣传、教育、计生、义工联、红十字会等部门的力量,在市民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和艾滋病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更准确地掌握我市艾滋病疫情。
(三)继续做好孕产妇的艾滋病筛查和综合干预工作,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告知和随访管理,尤其是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沟通协作,积极探索出有关检测、咨询、预防保健、追踪随访、抗病毒治疗指导和职业暴露后预防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制度。
(五)认真落实《深圳市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实施方案》,强力推进美沙酮门诊试点工作。
(六)积极推动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基层组织的多部门集合平台,将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落实到基层。
(七)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强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科研技术和决策参谋水平。
四、抓好寄生虫病预防工作,降低寄生虫病感染水平。
(一)认真贯彻《2005-2015年广东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做好土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调查。
(二)做好肝吸虫病的调查工作。
对重点人群进行普查普治。
(三)做好疟疾等相关寄生虫病的监测工作。
五、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规范消毒管理工作。
(一)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关注虫媒的消长情况,密切注意布雷图指数变化。
积极开展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预防及监测工作。
(二)加强消毒容器效果抽查力度,全面提高我市压力消毒容器的合格率。
(三)组织内窥镜消毒情况检查,进一步掌握我市使用中内窥镜消毒情况。
六、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全面推进免疫规划工作。
(一)按照《深圳市关于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深圳市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经费预算、使用和被审计等工
作。
(二)按照《深圳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健全免疫规划实施网络,加强对预防接种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对免疫接种单位的督导、检查力度。
(三)加强流动儿童免疫管理,实施全人口免疫策略,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积极应对群体性预防接种和应急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疫苗相应传染病的发生流行。
同时,建立健全异常反应监测、流调、处置和补偿等机制。
(四)发挥信息管理优势,拓展软件系统功能,增加护士工作站、短信预约通知、成人免疫记录、儿童入学管理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五)加强学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免疫规划相关内容的专题研究,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七、做好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价、预报、预警及干预工作,提高防范、应对重大健康危害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一)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强化霍乱防治意识,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率,进一步扩大肠道病毒的监测面,确实做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
(二)探索建立我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强化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预报,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三)进一步规范全市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组织开展全市的应急预演,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继续完善及完成“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
(四)研究建立市、区疾控机构主要理化检测项目工作方案,有效整合资源,加强新项目、新方法的研究,提升全市整体检测水平。
(五)开展《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健康危害因素污染监测、评价及预警》项目;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环境与疾病监测示范点项目”。
(六)继续建立健全深圳市学校卫生监测体系,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
行为进行干预和完善学生伤害的监测工作;
(七)积极开展《深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监测评价与预警项目》,上半年完成资质的申报评审,为政府卫生防病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建立全市预防性卫生学评价技术体系,提高卫生学评价技术水平。
八、积极开展防病知识宣传。
针对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形式,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卫生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市民对传染病认识和自我防病能力。
九、贯彻“质量管理年”的要求,制订并全面落实相关制度和措施。
(一)组织修改下发《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技术资料汇编》,使各项业务工作有准确的标准参考依据。
(二)完成《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编撰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
(三)进一步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化管理,逐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项目化管理。
十、加强国内国际的合作和交流。
促进与有关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在科研和人才培训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十一、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整体检测水平。
(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市监测水平。
(二)加强实验室技术储备工作,积极应对新发传染病,力争更多技术项目在区域上发挥优势。
十二、进一步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严防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
(一)加强布病的监测工作,按要求扩大监测点和面,完成国家的监测任务。
消除布病对我市人民健康的影响。
(二)加强在预防猪链球菌、禽流感、狂犬病等方面的合作,及时通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