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崇尚的兵事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襄公崇尚的兵事法则
在春秋的泓之战中,宋襄公崇尚的用兵法则是兵不厌诈。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
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
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
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根据《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泓水。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面对敌军有利战机,子鱼两次请求出战都被驳回。
宋襄公一定要等到敌军站好队伍才作战,否则就是不道义的事情,足以见得旧思想观念对宋襄公的禁锢。
宋襄公在危急关头,依旧秉持“不鼓不成列”的信条,依然“以礼待人”,发扬礼乐指教足以见其“迂腐”。
作战是宋军本就出于人少的劣势,领导者更应该趁敌军队伍未整时先发制人,趁其不备袭之,用最小损失将敌军打个措手不及,成功方能几率大增。
子鱼两次提醒宋襄公,可见子鱼有审时度势的远见。
宋襄公没能分清场合和局势,沉浸在高尚思想中。
可是在权力争夺中,根本无人在意是否仁义,包括楚军在内。
兵不厌诈的故事
兵不厌诈,汉语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指用兵作战不排斥运用诡变、欺诈的策略或手段克敌制胜,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骗人。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
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
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
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
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