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论文:论朱元璋重典治吏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292 社会其它论文
论朱元璋重典治吏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

一、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原因
明初政权刚刚建立,前朝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朱元璋在吸取前朝灭亡经验教训的前提之下,不得不对明初的吏治进行整饬,以巩固刚刚建立的朱明政权。

“重典治吏”政策的产生不仅是当时国情的需要,也是朱元璋特别的出身和性格所决定的。

(一)“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天历元年,对于元朝末年吏治的腐败有着切身体会。

元朝末年,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统治阶级忙于争权夺位,官员素质普遍低下,吏治彻底腐败,贪污贿赂盛行。

据记载,仅1303年因贪污腐败受罚的官吏就多达一万八千人,脏银四万五千多锭,可见腐败的严重程度。

对于这种社会现实,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朱元璋深有感触,《明史?循吏传序》有云:“明太祖惩元末吏治纵弛,民生凋敝,重绳贪吏,置之严典。

”可见,朱元璋对于元
朝?缤龅脑?因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从而为后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典治吏”政策奠定了基础。

(二)“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社会背景
在明朝建立后,虽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但是在大部分开国功臣之中滋生出居功自傲、贪图富贵的享乐主义思想,企图不断扩大自己的特权。

皇权与相权的冲突不断加剧,文官内部矛盾重重,文官之间互相推托,严重影响了政令的畅通。

同时,武官集团在明初享有较大的政治特权,朱元璋只得一边安抚,一边采用各种手段予以防范,可防范和限制越深,皇权与武官的矛盾就越深。

朱元璋生性多疑,难以与勋臣贵戚建立融洽的关系,他认为臣子的位高权重已经威胁到了皇权的巩固,所以他以“重典治吏”的名义,削夺相权与军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来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

(三)“重典治吏”政策产生的个人因素
朱元璋生长于乱世之中,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又亲眼目睹了元朝灭亡的亲身经历,因此在登上一国之主的地位后,他深刻意识到想要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就必须对各级官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由此可以看出,“重典治吏”政策是应当时社会和国情需要产生的,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百废待兴,吏治松弛的状况,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吏”是一个在情理之中又行之有效的举措。

二、朱元璋“重典治吏”政策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立法加大惩处力度
(1)制定《大明律》,整顿吏治。

明初的法制十分不完善,元朝残留下来的法律制度已经无法沿用下去。

面对明初法令松弛、官吏贪污成风、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朱元璋命人制定律法,“盖太祖之于律令也,草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

日久而滤精,一代法始定。

中外决狱,一准三十年所颁”。

这就是明朝的《大明律》,历经多年、多次修改,终于修订而成,颁行天下。

(2)颁布《明大诰》,严厉治贪。

《明大诰》可以说是一部具备无上法律效力的特别的刑法,因为它实际上是专门为皇帝制定的一部圣书,由朱元璋亲笔写成。

就其内容而言,《明大诰》最大的特点是把重典重刑推向了极端,实质上为“残民之刑酷”[1]。

(二)严格执法,重典治贪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力度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是空前严苛的。

他主要针对的正是官员中的贪官污吏。

(三)任用廉吏,推行廉洁教育
官吏是国家政治的奠基石,官吏品质的优劣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朱元璋深知官吏的重要性,所以他十分重视官吏的选拔和廉政教育。

(四)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1)设立都察院,监督官员;
(2)建立特务网络,控制官员;
(3)建立上访举报制度。

三、朱元璋“重典治吏”的评价
(一)积极影响
(1)明初“重典治吏”清明了吏治;
(2)明初“重典治吏”稳定了社会秩序;
(3)明初“重典治吏”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

(二)朱元璋“重典治吏”的局限性
(1)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明代官员从政的积极主动性;
(2)过于严峻的刑罚导致社会的封闭保守。

四、朱元璋“重典治吏”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启示
朱元璋对于铲除贪污腐败恶瘤的决心,也给我们了一定的启示。

(一)完善立法预防腐败
(二)严格执法权力制衡
明朝虽然有严密的法制系统和完备的监察管理制度,但是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皇帝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这就导致在重典治吏的过程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法司所上狱状,一奉严旨,不敢执奏,改轻从重,辄经屡更”,以致“希合圣意,不能不枉”。

整治贪污腐败的工作也因此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贪赃枉法的行为也难免再次滋生。

[2] (三)高薪养廉建设廉政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一定要重视作为支撑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官员的作用,一方面完善公职人员的薪水制度,保证公职人员不会因为入不敷出而产生贪
污腐败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中。

(四)强化监督实现真正的法治
防腐的关键在于政务的公开透明,有必要让所有政务的进行都在阳光下,摒弃一切的暗箱操作,铲除腐败滋生的劣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