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片作文范文(精选31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名片作文
家乡的名片作文范文(精选31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名片作文范文(精选3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1
故事中,那朵美丽、娇嫩的小黄花,从我出生到这个美丽的城市那年就飘着。
十四年像一粒粒沙子,每天的生活,随风而逝,但终究会堆积在一起,成为土丘。
而九江,这座依靠在庐山旁的城市,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关注着她的变迁。
家乡——九江,在我眼中也有一张属于她的名片。
水是家乡的名片。
甘棠湖,南门湖座落在城市的中央,相映成趣。
一条长约五百米的小坝,两旁高耸的梧桐,像擎天的巨人,与周围的树木,一同把两湖抱在怀中,免受周遭的侵害。
水,是最有活力的有灵性的物品,湖面上泛着涟漪,在落日的余辉斜射下波光粼粼。
水底却蕴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鱼儿们正在那儿嬉戏。
九江也正是这样一个城市,人们生活平淡质朴,内心却有着一股向上的激情。
用水来作名片的开端,既体现了水的重要性,也说出了九江人民的心声。
山也是家乡的名片。
庐山是九江东南角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险峻的弯道也被人们称做九十九道弯。
山,它不懂世间万物的冷暖,但未必不能体会。
她在春天里赋予树木的生机,夏季送上阵阵清风,深秋红了枫叶,寒冬里那满山的白雪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四季不同的景观,让身处亚热带地区的九江人,能够欣赏南北不同的景色,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啊!正如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诗句,庐山的雄奇与蜿蜒,足以让人叹服。
而情,是家乡的第三张名片。
淳朴的民风,热情爽朗的九江人更让这座魅力城市增添了风采。
有时候,人们在忙碌中难免出现烦躁、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但也很快就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掩盖。
山水赋予了
九江人拥有陶渊明般的悠闲,让我们能够留心世间万物,留心身边的一切。
山水无情,却令人难以忘怀;草木无声,却让人寄情于此。
心是热的,是滚烫的。
手的温度,一旦给予,就能掌心化雪,滴滴晶莹。
家乡的名片,已贴上了最完美的图画,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也保留着最真挚的温度。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2
没有大兴安岭浩荡的雪松,也没有江南水乡温柔得醉人的烟雨,我的家乡,默默坐落在不知名的一片土地上。
走进村子,两旁的土砖房夹着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的向前延伸。
偶尔,看见几个归田的农人,在微微发红的夕阳中结伴说笑。
我触摸着斑驳的墙壁,一块块土砖调皮地向外探着,有些地方爬满了青苔,碧绿碧绿的,映的天空有些青了。
这参差不齐的墙壁记录下了多少回忆?又有多少人如我一样在某一天的清晨欣赏着它独特的美?我不知道,但指尖所触之处,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眼前,一片碧绿。
下雨了,是那种缠缠绵绵的春雨,打在青石路上。
一个个小水洼渴求着雨的滋润,青石板被雨水洗的亮得透明,在绵绵细雨中吐露着过去,这条路,每天,乡亲们踏着它出发去劳动,亦是踏着它满载而归,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日日夜夜,你承载着代代村民的希望,是他们辛勤与喜悦的汗水敲击出了你身上深刻的印记。
雨水里夹杂着些泥土的芬芳,这黄土地,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我们生长在这里。
喜欢和同伴们在阳光热烈的曝晒下,在这片土地上飞奔,然后倒在上面仰望天空,嘴里还“呼呼”地喘着气,笑着对方像只花猫……我们把它弄得凌乱不堪,风儿又轻轻把它抚平,好像从未经过污染,如婴儿的眼一般纯净。
雨中的它,多了几分柔情,恍惚间闻到浓郁的沉香。
有一个人,自蒙蒙细雨中走来,哼唱着乡村小调,那婉转的声音在窄窄的小巷中氤氲。
他没有打伞,让雨尽情地打在身上,畅快淋漓。
我走过去,也没打伞,向他点头问好,他浓郁的家乡话让我觉得这座
小村愈发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古老,简约,是家乡的名片,我静静沉醉,细雨为它的古老蒙上了淡淡的面纱……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3
家乡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如此的缤纷,在岁月中磨砺;家乡是如此的古老,在年华里歌唱;家乡是如此的迷人,家乡拥有着一张张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乡是红军长征开始的地方——于都。
家乡有大盒柿,家乡的盒柿是于都的标志,是于都的珍宝。
于都所产的大盒柿皮薄肉厚、汁多味甜。
浓郁饱满的红,脆甜多汁的口感,芬芳馥郁的柿子香,垂涎欲滴。
为了让柿子长久保存,当地村民把摘下的柿子削皮晒干、晾干,做成柿饼,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胶质状,柔软清香,味美甘甜,柿霜丰富,具有润肺止咳清凉等作用。
大盒柿算得上是于都的美食名片。
家乡有唢呐,家乡的唢呐是于都的民间乐器,每逢红白好事要请人“吹打”是于都的乡土习俗。
于都客家唢呐历史悠久。
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就盛行于民间:“举于道路,往来人家,更阑不歇。
”于都唢呐一般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所以俗称“吹打”。
当地唢呐手就有这么四句顺口溜:“七寸吹打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
婚丧嫁娶没有我,冒声冒息蛮难过。
”而位于县城西南的禾丰、靖石一带还将唢呐手称为鼓手,实为“吹鼓手”音乐。
唢呐是于都的乡俗名片,古朴清新的歌唱形式,博得人们喜爱,给家乡添彩。
家乡有红军长征第一渡,有于都革命烈士纪念馆,它们是于都的骄傲,是人民努力前行的动力。
革命烈士他们用生命保家卫国,他们不屈不挠不向敌人低头,他们受尽苦难勇往直前,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他们世世代代被歌颂,他们将永远被铭记。
它们是家乡的红色文化名片,是家乡更是中国的历史遗产。
我的家乡,于都这座小城,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可古朴与温馨却成了它最动人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4
家乡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如此的缤纷,在岁月中磨砺,家乡是如此的古老,在年华里歌唱,家乡是如此的迷人,家乡拥有者一张张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乡在依山傍水的旌德。
家乡有砩石,家乡的砩石是旌德的标志,是旌德的珍宝。
它似翡翠,晶莹碧绿,玲珑剔透;它如萤火,幽暗深邃,微蓝波光;它若玛瑙,绿兰相间,青翠惹爱。
它在家乡随处可见,在夜晚璀璨放光,引得萤火虫纷沓而至,与萤火相呼应,发出极其美丽的颜色。
它是家乡的名片,在国外热销,在国内产能。
家乡有竹马灯,家乡的竹马灯是旌德的文化,是旌德的习俗。
这种习俗儿时便可玩耍,中年时便可以表演。
这种习俗是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又或者伺马而动展现马的各种姿态。
载歌载舞,形式活泼。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是从中汲取而来。
古老的文化有着浓郁的旌德特色。
它是旌德的名片,古朴清新的舞蹈形式,博得人们喜爱,给家乡添彩。
家乡有文昌塔,家乡的文昌塔是旌德的旗帜,是旌德的艺术。
文昌塔从下往上一层层地变细,每往上一层那古铜色的文昌塔渐渐往金色递进,那剥落的金角正是它的印记。
塔尖锥子般朝上,寓意步步高升。
文昌塔的深厚底蕴可追溯古代,也可发掘近代,是文人墨客的旅游胜地。
它是家乡的名片,是家乡更是中国的自然遗产。
家乡还有那美丽的人,他们一起互帮互助。
谁家的水没关紧,他们会提醒;谁家孩子犯错,他们会说理;谁家人生病,他们会照料。
谁家有难,都会有人来帮忙,这真实的一幕幕出现在家乡。
家乡还有这一张独特的名片。
家乡人就是如此乐于助人。
家乡的名片因缤纷而灿烂,因古老而朴实,因迷人而美丽。
让家乡在芬芳中更加美好。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5
我不记得是在怎样一个斜阳暖照的午后,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从抽屉角落里翻出那本陈旧的记事薄。
只是每当一张边角泛黄的明信片滑
落出来,那鄱阳湖畔渔舟唱晚的独好景色又会将我拉回记忆深处。
旧梦依稀,浮上心头。
我仿佛还是那个喜欢站在湖岸仰头细数青天雁行的孩子,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
那是我永远的家乡,是梦最初开始的地方。
一直以来,我所深深眷恋着的,是家乡清丽的山光水色。
这个依傍着山湖胜景的半旧小城,珍藏着我的太多太深的记忆。
记忆中的我,喜欢怯生生地拉着外公的衣角,陪他涉足庐山南麓的秀峰。
穿过葱郁的深林,绕过蜿蜒的山路,李白挥毫而出的那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便挂在对面山头灵动地飘忽。
清新的水汽夹杂着幽幽松香,正扑向我的面庞,沁入心扉肆意点染。
我与山水的不解之缘由此衍生,此后愈加向往薛萝中的“仁智之乐”。
或许只有自然所蕴含的风雅情趣,才能给予人心最纯粹的滋养。
还在人生路上蹒跚学步的年纪,我最享受的事,就是和家人一起,亲近家乡的每一寸肌肤,以热忱的赤子之心去感怀关于她的每一丝历史的痕迹。
我曾踯躅于横跨山壑的古老石拱桥上,小心翼翼地摩挲那布满点点苔痕的花岗岩筑就的桥身。
曾经坐在白鹿洞书院青瓦白墙的古朴学舍里,臆想自己如英台一般,和众多书香少年一同摇头晃脑、执卷诵读。
偶然间神游遐想,却又被先生手中戒尺的清脆响声而惊回。
每当黄昏临近的时候,我总要央求外公领我在鄱阳湖畔信步闲游。
迎着湖面吹来的携着淡淡腥气的舒爽微风,我尽情地拥抱着眼前“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的写意画。
也许是受兴致的驱使,也许是想要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抑或是出于对诗意的信仰的寻觅,我游走在家乡的山水中,将对她最真切的印象在尚且空白的内心世界中一遍又一遍地描摹。
这点点滴滴的印象集聚成了一张家乡的名片。
它凝聚着奇秀,托载着灵魂,更牵系着我与家乡千丝万缕的情愫。
每个人手里大概都持有一张家乡的名片,一枚由记忆拼凑汇合的纪念章。
他可以拿出与好友共睹,可以自豪地向路人展示,也可以藏在贴近胸口的衣袋里,当作一个温暖的依靠。
风华正茂的岁月,许多人都满怀飒爽豪情,不再甘愿被圈在这个小天地里,而要背起行囊外出闯荡,在更广阔更纷杂更自由的世界里追寻心中的信仰。
当那些锋
芒与棱角经过时光的冲刷和打磨,年轻时的不羁劲头也将慢慢消逝,届时人们大概才会意识到,自己无法如蓬草般漂泊无依。
人总是有恋土情结的,他们与那块生命最初扎根最终凋落所在的热土早已血脉相通。
回乡,免不了的是无心的慨叹。
昔日荣辱已一去不复返,曾经轻狂的青年终于衣锦归来。
这时,归乡的游子自己已成为了家乡的骄傲。
原来,每个人又都是作为一张家乡的名片走出去的,肩上寄托着家乡的希冀,就如同在外游历的孩子永远走不出慈母的牵挂。
你要为家乡而赞颂,为她而讴歌,为她的历史续写又一传奇篇章!
我的家乡,那片孕育着梦的丰饶土地,俨然融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脑海中关于她的一切,合成了一张可爱的名片,夹在了繁杂的情思中。
它将被我永远紧握,在手心掌纹间熠熠生辉。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6
我的家乡是合肥角落里的一个小城。
这个普通的小城没有著名的风景、特产、人物。
要说它的名片,就是小城里的居民吧。
小城在外人看来只是小城,在居民眼里都是不同样的。
那里每个人眼中的小城,或繁华或简约,或喧闹或宁静,或有趣或平淡。
他们属于小城,小城也属于他们。
记忆中,有蹒跚学步时走过的青石板路,冬日阳光里晾晒的花棉袄,邻居爷爷慈祥的微笑,空气里柴火和爆竹的味道,孩童时日复一日的梦乡。
小城的时光是凝固的。
大城市里的建筑拆了又砌,店铺开了又关。
看看小城吧,街头那座数十年前的小洋楼,巷尾那无奇不有的杂货铺,还有午夜的夜宵摊,永远是记忆中的模样。
小城里的人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与其说是小城的馈赠,倒不如说是人们不变的心、对生活的珍视、享受的结果。
小城是属于老人的。
村口那棵道不出年岁的歪脖子树,房屋之间九曲十八弯的石板小路,你家的猫他家的狗,谁家院里的干柴堆得比屋子还高几倍,都是老人们常与你描绘的事。
这是他们过了一辈子的地方,也许某个闲适的午后你能看到,一个老人默默地就流下泪来。
在这承载了他一生记忆的小城里,有时哪怕只是晒晒太阳,听听风吹
树叶的声音,也能美好地闪出泪花。
当然,小城也属于孩童。
这里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生命也似乎被无限拉长。
他们会在布满沙石的地上画出些只有他们能看懂的图画,这些画有的会在笑语中待上一会,有的变成扬起的尘埃。
孩子们可不会这么称呼,他们会说那是千军万马带起的风暴。
好玩的不止一样,路边的木板也成了飞驰的车,他们还会乘着木板一头栽进溪水里。
大自然是童年最美的礼物,即便是最不起眼的角落,在孩子眼里也藏着大世界。
我的家乡,这座小城,我每次见她几乎都是相同的模样,因为那里的人最初和最终似乎从未改变过。
小城的每位居民都是家乡的名片。
这座小城属于每一位居民。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7
旖旎古堰,掬水留香。
我的家乡都江堰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有功在当代,利存千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有科学泄洪的鱼嘴……但我认为最能体现家乡风貌的,还要数那静静匍匐在岷江内江上的南桥了。
南桥建立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前。
起初,这座石桥是供河两岸居民通商用的。
人们挑着担子,纷纷在这里出售自己的物品。
它就像一位老人,浊眼微睁,静静地见证着都江堰这座城市的繁荣兴衰。
夕阳终归是要落了,一对父子神气地规划着庞大的水利工程。
在这岷江内外江的分界点,它,自是禁不住水流的日夜冲撞。
终于,在一个黎明,伴随着日出的光华,它消失了。
日月如梭,都江堰渐渐地变成了举世闻名的旅游城市。
离堆公园初建成,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这个公园在河南岸,北岸的居民若是想前来游览,就得横穿整个诚市。
明明近在咫尺,却为水流阻挡,于是,有人想到了它。
数个日日夜夜后,南桥又回来了。
它更加牢固,更加宏伟,更加巧夺天工。
如今,本是用来作为道路的南桥已成了都江堰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桥上搭建了封闭的桥顶,两边的桥檐上都刻了古代的诗词句画。
走在
桥上,人们也不由得驻足。
享受着清凉沁人的江风,赏阅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何乐而不为呢?桥上还开辟了主桥道和侧桥道。
各式各样的商铺,小吃摊,纪念品店便落脚在了侧桥道上。
南桥,这繁华的风景,将历史与现代化元素完美融合,独一无二。
纵然都江堰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但在我眼中,南桥才是家乡的名片。
旖旎古堰,掬水留香。
繁华南桥,华而不扬。
南桥,是家乡的名片,是世界的篇章。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8
我的家乡在苏州,这里温雅,婉约。
而独有的“小桥流水”的水巷,则成为了家乡独特的名片。
清晨的小桥流水的水巷是婉约的。
在朦胧而又清凉的晨雾中,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黑黑的乌篷船,都不约而同地沉静在这浓浓的白雾之中。
似在沉静,可一切显得那样恬静。
水流潺潺,和着风儿的节奏,流的不急不缓,很少有一丝波纹。
乌篷船大大方方地倚在桥头岸边。
小桥静默在晨风中,一动不动。
这就是小桥流水的水巷宁静的一面。
这不就是它一一家乡独特的风貌吗?
落日时分,夕阳西下,在夕阳迸发出无限活力时,弯弯的小桥,淙淙的流水黑黑的乌篷船,都在欢跃地归家的歌儿,踏着轻快的'步伐一路小跑回家去。
夕阳斜射在水中,把水面用红毯铺地满满当当,水面上驶过一条条乌篷船,把红毯划开成一条条,支离破碎的。
那场景,很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英雄气概,那样的红,红的壮美,红的无畏洋洋洒洒地。
夕阳沉了下去水面与夕阳惊人地拼接成了一张完美的,壮丽却又柔弱的画。
这不就是他们一一苏州男子身上独特的精神吗!
夜晚悄然降临,月牙儿便迅速奔上了夜空,斜斜地悬在那里,无依无靠地散着清冷的光晖。
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黑黑的乌篷船又归于平静,但又不是晨中的平淡,弯弯的小桥横跨在小河上,静静地沐浴着月光,黑黑的乌篷大船借着月光历数着它身上的皱纹,水潺潺地淌,月光跌落在那一波波,一圈圈的水纹上,碎裂开来,成为了
水的嫁妆,在水中,同样倒映着整个的苏州。
一切都是那样婉约可人,一如苏州女子如水而又婉约的性格。
这不就是他们一一苏州女子身上独特的风情吗!
苏州水巷的“小桥流水”凝聚了太多苏州的风情和苏州的人情,化成了我的家乡一一苏州一张独特却又韵味十足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9
车窗内,有着几丛落日的余晖,话声似回音远去,红光耀眼。
风的一次次呼啸,时针的一次次转动,当红霞碎开,金光一道一道射出时,终于踏进了家乡的土地。
这,便是景似墨水,水情如浓茶的成都。
去时恰是冬季,风是冷的,心却是暖的。
霞光作笔,彩云作锦。
成都的名片的底色必定是红色,成都的红,在锦里的夜色里;成都的红,在川大的唯美里;成都的红,在火锅串串里;成都的红,在醉人的晚霞里。
成都名片的字体定是舒服温柔的。
慵懒的心情,久远的文化底蕴,是任何城市都复制不了的,毕竟这是属于成都的字体,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有人曾因钱钟书爱上了上海,而今,人们因为赵雷的歌,爱上了成都。
成都的名片里,是本乡人太多太多的回忆。
每一个都是风景,都是人文,都是历史。
羡慕家乡的景美,酿造了如此一幅水墨画。
宽窄巷子里,处处熙攘的是人群,清闲下来时,是黛瓦白墙,是青石板街,是别院小巷,是闲家住房。
琴台路上一块块铺路石上,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追求自由爱情的浪漫。
杜甫草堂建筑朴素典雅,楠木参天,诗稿中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家乡的名片里还有我们对吃的爱:火锅,茶,甜品等等。
一口火锅里,逐渐沸腾,香气顺着白雾向上爬,把食物一点一点推入锅中,等到食物熟透时,慢慢夹起,蘸上香料,大口品尝,就是对家乡独特味道的记忆;一杯茶,将所有柔情寄予在了杯中,一块甜品,是儿时嘴角上扬的密语;一场戏曲,便是对家乡文化最好的传承。
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名片前,是吃的玩的,名片后,却是人与人的温情,成都人是信佛的,连市中心也有一座寺庙。
逢年过节,便香火不断,或是上给故
去的亲人,友人。
或是保佑自己,岁岁平安。
许几个愿,放一盏灯,磕几个头。
可谓”拜佛率陀新”。
名片很大,有正面,有背面名片。
无论是哪一面,都是我最喜欢的那面。
再别家乡山水时,同样是傍晚,火烧云挂在天上格外耀眼,只不过这美景不属于我。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10
山,犹如圣哲,沉稳敦厚。
水,犹如豆蔻女子,灵动聪慧。
山与水创造了世界的美丽。
我的家乡有水、更有山,更显十分灵动之气。
人总不满于现状,有的人生在浩瀚无边,波澜壮阔的海边,却期待一览驼走大漠,长河落日的壮美;有的人生活在灯红柳绿的都市中,却向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乡间生活。
人们大多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静思品味时,就会发现这边风景独好。
我的家乡在四川,位于乐山大佛脚下岷江边的五通桥。
这里四周环山,长年远看山色都是青幽幽的。
山上有许许多多姿态各异的石头,有的相互依靠,好像在说悄悄话,那神态宛如羞涩的少女;有的则高高站起,似乎要昂头长啸,抒发内心的激情,表述豪情壮志;有的石头则三五成群的缩在一旁,那神态好似几个调皮的顽童在捉迷藏。
每到春天,山上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每到夏天,树木翠绿,树荫遮日,凉风送爽……真是一派迷人之景。
山有山的灵秀,水有水的柔美。
说到水就不得不提一提我们家乡著名的夜景湖——小西湖了。
小西湖美景可比杭州西湖,但杭州西湖风光是美在白天,咱们的小西湖则美在夜景。
每当夜幕降临,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总是映着一些彩色的星星噢!那是路上的彩灯的倒影。
小西湖是活的,层层波粼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灯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玩耍,通明透亮的城市把整个湖面照的明亮,时不时出现的一圈圈水波和一窜气泡,噢,那是鱼儿在歌唱。
湖是软的,像一幅迎风飘舞的丝绸,湖是硬的,想一块无暇的翡翠闪烁着动人的光泽。
在我的家乡,可以把好山好水看个遍,也可以品尝到很多的美食。
家乡的小食很多、薄饼包丝丝、豆腐干夹丝丝、蒸笼牛肉、蒸笼粉肠、
麻辣烫、……、火锅更是人人皆知,辛辣的味道刺激味蕾,真是独特的感受,不容错过!
我家乡的名片,如此之美!
家乡的名片作文篇11
没有黄河夏季的浪沙滚滚,没有黑龙江冬日的漫天飞雪,更没有雅鲁藏布江春日的郁郁青青。
长江的水,静悄悄的,偶有礁石在水中划开一片波澜,偶有轻风在空中带起一片水汽,而信号船的红灯被风吹得一闪一闪,几粒小人的影子倒在水里。
长江,缓缓地流着,流过家乡的沃土。
早春,清晨水珠晶莹。
孩子挽过母亲的手,白乎乎的小脚丫裸露着,在江中踩水。
“嘶!好凉。
”孩子打了个寒噤,但玩着玩着就忘记了早春的寒冷。
三月,江边玩水的人很多,大人小孩都有。
鹅卵石被丢出,人们比谁丢得远,片片涟漪划开,江水的冰凉终抵不住人群的热情,在暖暖春光下,渐渐升温。
长江,缓缓地流着,流过人们的笑颜。
满夏,正午日光灿烂。
“叮叮叮”
自行车停在了榕树下。
少年倚在栏杆上,望尽江水东流。
“什么时候才能去到长江下游呢?”少年摇着头。
白日,来往船舶停靠,少年有时想跳上船,随着这江水去下游看看,看看那些繁华的城市,灯火通明。
长江,缓缓地流着,流过少年的心绪。
深秋,傍晚银杏满地。
夕阳下老人的影子显得有些单薄,风吹起银杏叶沿他额头读下,飘入江水。
老人眯起了眼,他年轻时,也马不停蹄,四处奔波。
如今老伴去世,儿女在外,还是留在了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