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想象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1、一岁半至两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 出来。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去,就有想象成分的参 与。
2、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简单复活。 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 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简单的相似联想。 比如,别人称她为小妹妹,她也把自己的玩具娃娃称作“小妹妹”。
三、想象充满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在学前儿童进行的象征性游戏、结 构游戏、体育游戏、表演游戏等各种游戏活动中,想象都在其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想象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不能掌握新知识。 比如,幼儿听故事,想象是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的。正是想象活动, 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于故事情节。
4、力求符合客观逻辑:该年龄的幼儿注意到所创造的想象形象 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喜欢问:“我画的像不 像?”,说明他们已注意到使自己的想象尽量符合客观现实。
一、2—3岁的儿童
想象活动完全没有目的;想象过程进展缓慢;想象与记忆的界 限不明显;想象内容简单贫乏;想象依靠感知动作;想象依赖于成 人的语言提示。
二、3—4岁的特点
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 容贫乏,数量少而简单。
原因分析:
1、想象受感知形象的直接影响:
2、不追求想象成果。他们在活动中不追求达到的目的,不试 图作出预定成品,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 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 的自由联想,可以成为表露式创造。严格的来说还不是创造。▼ 幼 儿创造想象的形象和原型(范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 的基础上有一点改造,可以说即是模仿,又不全是模仿。▼ 幼儿创 造想象发生的表现在于: 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 种类逐渐增多以及能够从不同种找出非常规性的相似。
第一节 想象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
(一)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儿童的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 依靠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作为原材料,才可以进行。
(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第一,想象依靠记忆。儿童想象依靠原有表象;
第二,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儿童的识记、保持、 回忆等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3、没有情节的组合。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 替另一物。
二、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从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发展; 从单纯再造想象 创造性想象发展; 从极大夸张 符合现实逻辑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综合特点
一、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一)无意想象的表现及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3、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六种水平:▼ 最低水平: 儿童不 能接受任务,不会利用原有的图像进行想象。他们只是任意的 想象。▼ 儿童能在图片上加工,画出图画,但画出的物体形象 是粗线条的,只是轮廓,没有细节。▼ 能够画出各种物体,已 有细节。▼ 所画的物体包含某种想象的情节,比如,画出的不 仅是一个女孩,而且是女孩在做操。▼ 根据想象情节画出几个 物体,它们之间有情节联系。▼ 按照新的方式运用所提供的图 形。不再把原来的图画作为主要部分,而是把它作为想象形象 的次要部分。
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幼儿在绘画前说出的绘画主 题往往是几样东西的罗列,这些内容之间没有多少意义联系。
四、5—6岁的特点
1、有意性相当明显: 大班幼儿在想象活动前已经有明确的主题, 整个行动过程能够有秩序地按计划进行,比如,一个大班孩子画“大 街上的人”,整个过程画了37分钟,所画的内容都没有脱离主题。
三、4—5岁的特点
仍以无意性为主,出现了有意成分:4—5岁幼儿的想象过程 常常随着感知形象、外来因素和自己的情绪而变化。想象的有意 成分,表现在行动之前能够说出想做什么,行动能够按目的和计 划进行。
目的计划非常简单: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常是边想、边说、边 行动。但他们在画完之后的描述比画前要丰富的多。
三、想象有极大的夸张性
(一)夸张的表现: 1、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2、混淆假象与真实: (二)夸张的原因: 1、认知水平的限制: 2、情绪对想象的影响: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人画得大大的, 把不喜欢的人画得小小的,并却放在角落里。 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第四节 各年龄段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三)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 幼儿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不 同于成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深入现实、反映现实本质的。因 此,幼儿的想象是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很多实事说明,幼儿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 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比如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幼儿由于同情被 捉去的小鸡,就产生了“把小鸡救回来”的想象。
2、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想象的内容比以前广的多,他们 想象的内容可以涉及天文地理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且,活动有命题、 有情节。
3、内容的新颖性程度增加: 比如围绕:“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的主题,幼儿想象“飞向天空”、“把太阳摘下来放在草原的家中”、 “拿镜子取下太阳光给老师暖手”、“象鸟儿一样飞翔”等。
二、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一)再造想象的发展
1、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 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 描述。▼ 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实际行动 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2、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幼儿期的想象,大多是 再造想象。原因分析:第一,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相比,它要求的独 立性和创造性较少,是较低发展水平的想象,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 第二,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幼儿期是大量吸收知识的 时期,幼儿依靠再造想象来理解间接知识。他们听故事、看图形需要 再造想象,了解文艺作品和音乐作品也需要再造想象。
4、幼儿创造性想象在生活中的表现:▼ 时常提出一些不 平常的问题;▼ 自编新故事:有的幼儿能够把它听过的故事以 及他生活经验中的各种事物加以综合、改造,编成新故事;▼ 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游戏中尤其是角色游 戏、建筑游戏和造性游戏中表现得最充分;▼ 创造性地绘画活 动:有的大班幼儿绘画时完全可以不按照老师的范画去做,而 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去画。
3、再造想象为创造想象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想象的发展
1、 儿童创造想象的发生: 创造想象的发生主要表现在能够 独立的从新角度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独立性: 这类想象不是在外界指导下进行,不是模仿,受 暗示性很少。二是新颖性:他改变原先知觉的形象,摆脱原有知觉 的约束,更多从新的角度进行联系和联想。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 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 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 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为了实现主题逐渐克服一定困难。但总体来说, 6岁前儿童有意想象的水平还很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