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6月,太阳表面出现了160多个太阳黑子(如图),这是20多年来太阳黑子数最多的一个月。
更多的太阳黑子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太阳耀斑,还意味着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即高能带电粒子流的抛射,该粒子流是太阳风的主要成分)事件。
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下一次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可能是()
A.2027年B.2028年C.2034年D.2039年
2.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
A.我国北方地区极光绚烂
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如图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
A.乙>甲>丙>丁B.乙>丁>甲>丙
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阴雨多晴天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B.乙地海拔高云层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C.丙地纬度低气温高,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D.丁地距海远降水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载有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后,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哈雷彗星
②准备发射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③陨石
④太空运行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空间站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7.最可能干扰空间站与地面通讯的是()
A.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C.日地距离D.气候异常
如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完成下面小题。
8.“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B.卫星C.恒星D.彗星
9.“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
C.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11.岩石圈是指()
A.①整体B.②的顶部
C.①整体和②的顶部D.③的外部
12.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地壳B.上地幔顶部
C.上地幔上部D.下地幔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飞船次日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
完成下面小题。
13.飞船升空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是()
A.降低—升高—升高—降低
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D.升高—降低—降低—升高
14.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流运动显著B.夏季高度高于冬季
C.利于高空飞行D.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如图为“地质年代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主要依据是()
A.土壤和植被B.岩石和地貌
C.地层和化石D.地貌和土壤
16.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
A.代、宙、纪B.纪、代、宙C.代、纪、宙D.宙、代、纪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
如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7.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的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8.地质年代甲()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是重要的成铁期
C.爬行动物盛行D.现代海陆形成
1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B.湿润,森林茂密
C.寒冷,冰雪广布D.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图1为某城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21.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④减弱B.①增强③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
22.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盐城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覆盖地膜,提高大气逆辐射
B.建塑料大棚,加强太阳辐射
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
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如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④B.③C.②D.①
24.此时,北京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C.偏北风D.偏南风
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图1)。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
图2为“风塔”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5.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
A.美观居室B.用作热源C.作为冷源D.用于集雨26.该建筑的气流在()
A.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上升
B.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下沉
C.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上升
D.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下沉
27.该建筑能通风降温,所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A.地震波B.温室效应C.水循环D.热力环流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
适合赶海的时间是开始涨潮前的两个小时。
如图示意我国某海滨城市某日的潮汐时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产生潮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A.日月引力B.风力作用
C.海水惯性D.地转偏向力
29.下列时刻中,适合赶海的时间是()
A.4时、16时B.10时、22时C.2时、14时D.8时、20时
北京时间2023年8月,华北多地遭遇强降雨,极端天气造成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城市可采用建设海绵城市的方式,减少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此次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①蒸发减小
②降水增多
③地表径流增多
④下渗增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1.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②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③补充城市水源
④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1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2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
A.降水增多B.蒸发加剧
C.土壤含水量增多D.地表径流增多
33.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②环节的水量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①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D.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行走在福建平潭岛海岸会发现潮间带上分布着一道又一道弧形石堤—石沪(如图),石沪是
古代人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捕鱼设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石沪捕鱼主要利用()
A.潮汐B.海浪C.洋流D.海陆风
35.仅考虑海水运动,下列日期石沪捕鱼量最多的可能是()
A.农历初一B.农历初八
C.农历二十D.农历二十五
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波浪的高度要在1m左右,最低不少于30cm。
图1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图2为冲浪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36.波浪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A.日月引力B.海底摩擦
C.风力作用D.地转偏向力
37.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8.下列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
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9.图中数码所示的洋流中为暖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0.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有降温作用
C.洋流①能带来北极地区的冰山
D.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10分)“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图1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图2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如图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单项选择题)。
(2)在图2中判断甲乙两处风力最大的是,原因是。
(3)依据所学,简述图中“穿堂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42.(10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②,④⑤。
(2)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现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循环。
(3)下列现象中,具有图中②环节作用的是。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D.高山冰川融化
(4)按水循环原理,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措施是。
A.拦蓄和利用雨水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铺设防渗膜
(5)请同学为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至少两项的可行措施:。
4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1)图1中学母ABC中代表海水温度的是,代表海水密度的是。
(2)读图1,说明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全球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
(3)图1中C线中数值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二图2示意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其中Z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4)图二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的水温由高到低排序为。
(5)比较图二中M地和N地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44.(10分)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
读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性质不同的洋流对流经沿岸地区会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导致景观有显著差异。
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温度偏高,原因是沿岸有(暖流或寒流)流经,具有的作用;印第安港通常在0℃以下,原因是沿岸(暖流或寒流)流经,具有的作用。
(2)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时间较去美洲的时间短,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原因。
(3)丙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海域盛产鳕、鲽、鲱、鲑等鱼类,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4)某年4月,丁处海湾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发生大量原油泄漏,油污带可能漂向(单选)。
A.北美西海岸
B.巴西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欧洲西海岸
(5)如图为“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图中C处洋流的是。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6月,太阳表面出现了160多个太阳黑子(如图),这是20多年来太阳黑子数最多的一个月。
更多的太阳黑子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太阳耀斑,还意味着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即高能带电粒子流的抛射,该粒子流是太阳风的主要成分)事件。
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下一次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可能是()
A.2027年B.2028年C.2034年D.2039年
【分析】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平均周期约为11年。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若202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则下一个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为2034年,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
A.我国北方地区极光绚烂
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在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等。
【解答】解:极光主要出现于高纬度地区的夜空,我国北方地区纬度低,看不到极光现
象,A错误。
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这些物质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对有线电视信号没有影响,B正确,C 错误。
太阳活动可能诱发水旱灾害,但不是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D错误。
故选:B。
如图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
A.乙>甲>丙>丁B.乙>丁>甲>丙
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
【分析】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
【解答】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220~230kWh/m2,丁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120~130kWh/m2,甲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90~100kWh/m2,乙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150~160kWh/m2,因此,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丙乙丁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阴雨多晴天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B.乙地海拔高云层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C.丙地纬度低气温高,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D.丁地距海远降水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解答】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因此,云层较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A正确。
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多晴朗天气,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高,B错误。
丙地海拔较高,云层较薄,因此年太阳辐射量较为丰富,C错误。
丁地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D错误。
故选:A。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载有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后,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哈雷彗星
②准备发射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③陨石
④太空运行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分析】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
【解答】解:哈雷彗星、行星、流星体、月球、星云、恒星等都属于自然天体,①正确。
太空中运行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属于人造天体,④正确。
坠落于地表的陨石和准备发射的神舟号飞船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能称为天体,②③错误。
故选:C。
6.空间站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分析】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空间站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月系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可观测宇宙,空间站位于地月系中,属于太阳系、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最可能干扰空间站与地面通讯的是()
A.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C.日地距离D.气候异常
【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解答】解:空间站与地面通讯通过无线电短波通信联系,耀斑和太阳风等太阳活动会对电离层产生强烈干扰,从而对无线电短波通讯造成影响,A正确。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能量,不会对电离层造成影响,B错误。
日地距离和气候异常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CD错误。
故选:A。
如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
完成下面小题。
8.“蓝月亮”应属于()
A.行星B.卫星C.恒星D.彗星
【分析】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解答】解:根据材料,“蓝月亮”绕着行星公转,属于卫星,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
【分析】读材料可知,科学家模拟银河系中一个孕育生命的天体,该天体应该与地球相似,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环境来判断。
【解答】解:读图可知,行星和卫星本身不能发光,恒星是自身能够发光的天体,所以“篮月亮”上的光照来自于最近的恒星。
故选:D。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
C.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分析】读图,根据横波和纵波的特征,判断S为横波,p为纵波,地球内部由两个不连
续面,①②之间的虚线为莫霍界面,②③之间的虚线为古登堡界面,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
【解答】解:据图判断,①地壳和②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B正确。
在古登堡界面以上,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古登堡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A错误。
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降速,C错误。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错误。
故选:B。
11.岩石圈是指()
A.①整体B.②的顶部
C.①整体和②的顶部D.③的外部
【分析】读图,根据横波和纵波的特征,判断S为横波,p为纵波,地球内部由两个不连续面,①②之间的虚线为莫霍界面,②③之间的虚线为古登堡界面,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外核。
【解答】解: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①)和上地幔(②)顶部坚硬的岩石部分,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地壳B.上地幔顶部
C.上地幔上部D.下地幔
【分析】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解答】解: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有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源地;因此,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C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飞船次日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
完成下面小题。
13.飞船升空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是()
A.降低—升高—升高—降低
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D.升高—降低—降低—升高
【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
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解:地球大气层自下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高度先上升后降低,所以故飞船在过程中经历的气温变化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故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14.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流运动显著B.夏季高度高于冬季
C.利于高空飞行D.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解答】解: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不利于空气的平流运动,A错误。
对流层夏季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夏季高度较高,冬季较低,B正确。
对流运动不利于高空飞行,C错误。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减,D错误。
故选:B。
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如图为“地质年代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主要依据是()
A.土壤和植被B.岩石和地貌
C.地层和化石D.地貌和土壤
【分析】地层是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是一层或一组具有某种统一的特征和属性的并和上下层有着明显区别的岩层。
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
【解答】解: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为化石,故研究地球演化史的主要依据是地层和化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
A.代、宙、纪B.纪、代、宙C.代、纪、宙D.宙、代、纪【分析】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解答】解:结合所学可知,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故选:D。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
如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