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回顾与展望
李德雄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
摘 要: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技术层面、政府层面、发展层面和基建层面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不断优化马铃薯生产,这对昭通市马铃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昭通市是云南省的马铃薯生产大市,全市种植面积20万hm 2,覆盖农户100万户余。

发展马铃薯产业已逐渐成为昭通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进脱贫攻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

一、产业现状
(一)马铃薯种植面积统计(见图1)
(二)马铃薯种植品种及分布(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县区主栽品种各有侧重,部分品种如会-2、威芋5号、青薯9号、云薯505等老品种或高产高抗品种几乎在所有县区均有分布。

(三)专业合作社组建
近年来,昭通市推行良法覆盖、良种覆盖、合作社覆盖的“三个全覆
盖”发展模式,马铃薯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达718个,马铃薯合作社覆盖率达88.8%(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近几年全市推行“三覆盖”以来,除少数县(区)外,各县(区)马铃薯合作社基本实现全覆盖。

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合作社组织者往往因为缺乏专业合作社管理知识,利益分配不均,流转土地量少等原因,存在覆盖率高但实际运转率低的现象,多数属于空
图1 昭通市2020
年各县区马铃薯种植面积


























江县水


兴茶叶产业的必由之路。

茶叶产业化经营,依托龙头企业,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

(五)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管理,提升质量,形成自己的原料品牌,要坚持走“企业+初制所+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健全管理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

(六)建设茶叶交易中心
建设以“展示、交易、仓储、体验、科研、旅游”6大功能为一体的景东普洱茶综合交易中心。

借助浙江大学茶学系、茶叶研究所平台,加大对茶叶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水平,强化宣传、销售渠道,全力助推景东茶产业发展。

收稿日期:2020-06-26
编辑/杨华昌
名言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李白
32
壳合作社或挂名合作社。

(四)马铃薯深加工(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加工型马铃薯主要以块茎圆形、中薯比例大而整齐、芽眼浅的马铃薯品种为主,在区域分布上,以昭通、鲁甸、永善等马铃薯高品质区域和水富、绥江等冬马铃薯种植区域为主。

二、种植技术现状(一)优质种薯生产据近2年昭通市农业农村局用种数据显示,全市每年马铃薯种薯需求量为46.25万t,其中晚秋需求量3.18万t、早春大春需求量38.30万t、冬马铃薯需求量4.77万t,全市能生产种薯41.44万t (见表3),缺口4.81万t。

缺口种薯主要从云南省昆明市与四川省、贵州省等邻近省份进行调运。

在种薯生产上,目前昭通市已在昭阳区、鲁甸、永善等7个主产县(区)的高海拔冷凉地区建立县脱毒
县区马铃薯品种
昭阳区云薯505、青薯9号、威芋5号、会-2
鲁甸县云薯505、青薯9号、会-2
巧家县云薯505、青薯9号、威育5号、宣薯2号、丽薯6号、会-2
镇雄县云薯505、青薯9号、威芋3号、天薯1号、会-2
彝良县青薯9号、威芋3号、云薯401、会-2
威信县青薯9号、威芋5号、合作88
盐津县威芋5号、宣薯2号
大关县青薯9号、云薯505、云薯401、会-2永善县云薯505、青薯9号、威芋5号、会-2
绥江县青薯9号
水富市
青薯9号、宣薯2号、威芋5号、合作88
表1 昭通市各县(区)马铃薯种植品种分布
图2
昭通市各县(区)马铃薯合作社覆盖率




























江县水


120%100%80%60%40%20%0%
应知应会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提升执政水平需增强的“八个本领”: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
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33
加工型主要品种区域分布88、云薯304、天薯
53、青薯
表2 加工型马铃薯主要品种及分布
表3 昭通市马铃薯种薯供应统计
种薯基地,并在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集中扩繁、政府集中扩繁、农业农村部门集中扩繁、“一分地”工程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市已建成脱毒种薯基地1万hm2 ,其中二级种9000 hm2、一级种800 hm2、原种基地227 hm2。

全市规模化种薯生产企业有3家,包括昭通英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昭通昊环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昭通市千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供种薯能力5万t;具有一定规模(基地规模大于10 hm2)的专业合作社有7家,主要包括鲁甸县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大关县农业科技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昭通市昭阳区万州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通市丰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鲁甸县康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昭通市昭阳区
西魁种植专业合作
社、鲁甸县圆农马
铃薯专业合作社,
种薯年供应能力
6.4万t。

(二)优质商
品薯供应
从马铃薯种薯
供应来看,昭通市
种薯供应能力尚不
能满足生产需求,
其中早春和大春用
种缺口较大。

从外部种薯需求来看,全省乃至全国马铃薯优质种薯生产缺口大,按照优质种薯覆盖率50%计算,云南省每年需要脱毒种薯150万t,全国原原种需求量将达到24亿粒,目前脱毒种薯有效供给率只占25%,外部市场空间很大。

从表3看出昭通市虽然种薯自备率达90.3%,但严格按照脱毒种薯生产程序和标准生产的种薯仅有11.4万t,占需求量的25%。

而昭通市冷凉的气候环境和自然隔离条件为优质种薯、商品薯和加工薯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商业空间和便利条件。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产业基础薄弱
昭通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市,中低产田地比例
生产季节种薯需求量(万t)种薯自备量(万t)自备率(%)晚秋
农事谚语犁花香,早下秧。

新出土优质薯
34
应知应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六个从严”: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

大,基础设施薄弱,全市农田水利有效灌溉率在40%,马铃薯机械化覆盖率不足8%。

(二)种植结构不合理
2020年全市早春、大春、晚秋、冬作种植结构比为6.7∶79.3∶5.6∶8.4,晚秋、冬作及早春马铃薯发展速度较慢。

对于立体气候突出、一年四季均可生产马铃薯的昭通市来说,结构很不合理,导致大春鲜薯积压滞销,而秋冬季节少有鲜薯销售。

(三)产业投入不足
受财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马铃薯产业资金投入基本靠上级项目资金,缺乏稳定性。

在人员投入上,马铃薯规模化生产主要依靠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种地农户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四)种薯数量与质量不高,品种更新换代慢
种薯生产链尚未完整建设,现有种薯数量和质量均难以满足种植需求,部分仍然需要外调解决,对于昭通这样的优质种薯生产基地来说极为不合理。

农户对使用优质种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认识不足或购买力弱导致对脱毒种薯购买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脱毒良种的推广。

品种更新换代慢,造成产量低、效益差、产业链短,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壮大发展。

(五)贮藏加工能力不足
贮藏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全市所采用的马铃薯贮藏方式通常为农民自建窖,并且多数属于空房兼用,存在容量小、建设标准不高、设备不齐全等问题。

由于落后的马铃薯储运技术,导致马铃薯鲜薯无法长期保存,鲜薯上市时间较为集中,销售周期大幅缩短,加工企业的加工周期短,生产及加工效益难以提高。

(六)马铃薯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全市虽然组建了大量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但整体运行不规范、不理想,表现在组织群众创新发展模式、吸纳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发展产业的机制难以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产业连接松散、运行不规范、与市场对接不够、服务不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有名无实的“空壳社”“一人社”,没有真正起到合作共赢、互相帮扶、共同发展的作用。

四、推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于技术层面
一是加快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研发;二是加强新品种选育推广,加快推进脱毒种薯生产和应用;三是大力推广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四是加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力度;五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

(二)基于政府层面
一是加大政府保障力度,完善马铃薯补贴政策,提高良种补贴额度,积极招商引资,大马铃薯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二是加快推进马铃薯生产组织化建设;三是打造本土马铃薯品牌,利用农产品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中国马铃薯大会等为契机,全面展示、推介昭通马铃薯;四是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昭通市当地自然条件,将马铃薯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开发马铃薯产区旅游项目,建立“马铃薯种植+旅游观光+生态产品体验”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三)基于发展层面
一是开发马铃薯副食产品,推进真空低温油浴薯条、薯片、膨化休闲食品、全粉、变性淀粉(如环糊精、生物胶)加工,提高附加值;二是开发马铃薯方便食品,推出鲜切半成品,如清洗、切制(丝、片、丁、条、块等)、真空包装免洗薯加工,为食用提供便利;三是推进马铃薯多用途加工,充分利用马铃薯营养丰富、微量元素含量高的优势,开发马铃薯保健食品、保健药品、马铃薯饲料等衍生产品;四是推进马铃薯电商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将马铃薯产业推向智慧农业。

参考文献
[1]刘海云.马铃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12(12):80-81.
[2]逄学思,曲峻岭,郭燕枝.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现状
及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04):28-31.
收稿日期:2020-06-03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