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时间]2018-09-30[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20170106310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企业合法性视角的农村社区参与与农业创业企业成长研究”(GD16XGL46),华南农业大学教改重点项目“经管创新创业虚拟实验平台建设与应用”(JG17030)。
[作者简介]李巧璇(1976-),女,广西北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及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陈永晴(1984-),男,江西吉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通信作者:杨学儒(1980-),男,四川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和创业教育。
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文章在创新创业能力构成
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探析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阐述了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健全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在于结合专业教育优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第一课堂实验课程,大力建设第二课堂实验课程;建设院级实验实践资源,整合院级校级和社会公共平台多层级资源。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05-0131-04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
日益增加。
大学生自主创业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与此同时,创新意识与以敢于行动为内核的创业精神无疑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关键素养,是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之义。
目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下文有时称为双创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风向标,并已呈现出双创教育普及化。
我国开展双创教育时间短,经验不足,一些问题仍需不断探讨。
201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近年来,如何系统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符合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经验归纳、理论提升的成果较少,制约了双创教育的持续深入推进。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一)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含义Chandler&Hanks 将创业能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
利用机会的能力”[1]
,Lumpkin&Dess 认为应包括创新精神、冒险倾向和积极行动的能力[2],Chen 则认为它包含市场意识、创新精神、管理能力、风险承受力和财务控制力在内的创业能力五维结构模型[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能力的核心在于具有“开创性”特质。
创业者的创业活动与受雇者的日常工作,在这个变化日益剧烈的时代,都不得不经常面临各种不确定情境,因此个体的敢于承担风险的冒险精神、首创精神、独立判断、果断决策和迅速行动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创业能力的含义已经涉及创新能力,比如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和独立意识等,这充分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创新和创业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另外,人的本性大都是喜欢安稳和从众的,这意味着创新创业能力是稀缺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创新能力是改进和创造新事物,并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的行为能力,是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一些学者认为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4]。
还有学者认为它主要包含逻辑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理论分析、创新感知能力及沟通能力[5],等等。
经过对上述研究进行梳理可知:首先,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内容比较宽泛,关于两者构成的表述各有不同,但不同表述间有不少共同的内涵。
其次,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构成中有交叉重叠的部分,例如承担风险的能力、创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在创新或创业方面都是重要的能力构成。
再次,能力构成中的商机识别能力、项目运作能力、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等等,其能力高低的背后决定因素是综合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经管专业技能训练加以提升。
就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关系而言,具有创新能力不一定会必然带来创业能力与创业活动,但大多数成功的创业活动往往伴随着创新活动。
国内学界更倾向于将两者合二为一称为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活动的天然本质中就带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
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李巧璇1
陈永晴2杨学儒1
(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131
在院校育人阶段可将创新创业能力分解为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等四个维度。
创新创业意识是指能敏锐觉察和关注社会中的创新行动和创业行为,并由此产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创新思维能力是借助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并对其发展进行推测,产生创意和想法,知晓创新行动的路径;创业技能是包含了创业产品设计、市场调研与策划、商业模式设计、财务分析、商业计划书撰写等的一系列创业项目运营过程技能;创业精神是指通过创业学习和实践内化积淀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个性气质,例如敢于行动,具备强抗挫抗压能力和积极沟通能力等等。
(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设定
2012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在《创新创业教育:英国高等教育提供者指南》中认为,创新教育是指让学生获得产生想法并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而创业教育则试图让学生获得创建新组织或发展已有事业的知识、态度和能力[6]。
国内高教界目前已经对在院校育人阶段开展“广谱式”双创教育达成了共识:广义的创新教育与广义的创业教育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7]。
双创教育是指在学生习得的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创业过程技能训练,不断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综合素质和能力。
开展双创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意识启蒙以及开展企业创办并商业化运作的创业技能训练,培养有进取心、敢于行动、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等品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意识的启蒙在于通过创新创业案例信息的接触和了解启发思考、产生兴趣并形成积极的态度,这是创新创业的起点和前提。
产生创新创业行动的土壤在于创新思维。
勇于改变而且有能力创新,才能产生优质的创新创业行动。
创新思维培养中需要关注不同专业背景的创新思考和设计能力培养,比如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多见于新技术新产品设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重在从商业模式、财务供应链管理、区域经济特色、创业团队管理等角度进行创新思考和规划创业实践。
创业技能训练重在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后,结合解决社会痛点问题的创新思考进行实验训练,使学生熟悉创业全流程及过程技能。
创业精神主要表现为敢于行动、强抗挫抗压能力、积极沟通等品质,属于双创综合素养中虚化、内隐的部分,通常受到家庭文化、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共同影响,潜移默化地形成,并在创业实践行动中逐渐培养发展。
二、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实践教学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习活动、方案制订、调查活动等方面[8]。
双创活动具有天然的实践性特征,实践教学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去构建更科学合理、严谨的实践教学体系呢?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结合
双创教育从根本上需要实践教学体系支撑,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
但就目前来看,高校双创教育以理论见长,实践教学环节普遍比较薄弱,缺少实践教学支持系统,没能形成系统科学的运行机制,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相互脱节,不能满足学生双创实践活动的需求,学生对双创课程的满意度不高。
因此,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在双创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并根据具体需求适当开设独立的实验实训课程或理实一体化课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抓好实践教学的实施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结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目前的双创教育以理论课程见长,多通过讲座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和实战经验,知识零散,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
在双创教育普及化的趋势下,就顶层设计和可操作性而言,双创教育不宜脱离专业教育。
首先,双创教育的目标与专业培养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共同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服务。
其次,实现双创教育目标需要以专业知识储备为基础。
吸收知识然后形成知识储备,这是创新的前提。
学生在院校学习阶段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应该花在专业知识学习上。
学生立足于专业背景更容易产生好的创新创业设想。
(三)技能提升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下,可以将经管类专业学生技能提升的路径设计为“企业基础认知—专业技能训练—创新思维拓展—创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和试验,产生创新思维火花,从而有更大的可能产生好的创业产品原型设计,并进一步依据学科背景知识展开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财务分析、营销策划、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创业技能项目训练。
这样,可实现较系统的创业能力培养。
(四)产学协同
产学协同、、紧密合作
创新创业的生动案例和实战信息更多地来源于行业企业。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注意架设产学信息沟通机制,通过聘请第二课堂讲师、开设讲座、召开创业项目打磨会等多种形式,将行业和企业导师资源引入双创实践教学,将会大大强化教师团队,协同提升双创育人质量。
三、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双创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其内容见下图所示。
(一)结合专业教育优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无论是科研型、应用型还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抛开专业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都是不切实际的。
系统的专业学习是思维训练和思维成长的主要途径。
创新思路和创业思考的灵感更多地来源于熟悉的专业领域,所以双创能力培养也应首先立足于专业教育体系,由此出发,仔细研究,将双创教育内容融进专业教育体系,使之成为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反过
132
University Education
来,双创思考与行动也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活化与应用。
可以说,两者相互影响。
首先,优化课程结构。
考虑到目前高校普遍重理论教学的现状,围绕双创教育的能力目标,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教学体系,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加强实验实践环节,设置企业基础认知、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实验课程。
除了优化调整理论课时与实验实践课时的比例以外,可设置理实一体化课程和独立实验(实训)课程,完善实验实践课程架构。
其次,优化课程内容。
为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耦合度,可由系部或专业教研室组织研讨,确定各门课程重点结合双创问题进行讲解的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双创意识启蒙和双创信息传递。
可成立双创教师团队,挖掘和充实各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例如适合学生创业的科研成果情况介绍等。
(二)完善第一课堂实验课程完善第一课堂实验课程,,大力建设第二课堂实验课程
首先,着力建设完善现有的第一课堂双创实验课程。
应逐渐完善课内资源建设,例如特色教材、精品课程建设。
其次,大力建设第二课堂实验实践课程。
学习是一种主动构建,为了给学生更多的第二课堂自主学习选择,应逐步拓展丰富第二课堂实验实践课程,例如设计更多样化的开放自主学习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开拓更适合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学科(创业)竞赛种类,引入SYB 、KAB 创业培训课程,开办创业论坛与讲座、项目打磨会、案例分析、学科调研活动,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实验室共建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产学合作育人平台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等。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有助于促使实践教学体系由封闭、统一、刚性转向开放、灵活和柔性。
(三)建设院级实验实践资源建设院级实验实践资源,,整合院级校级和社会公共平台多层级资源
在双创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普及化趋势之下,如何实现实践教学全覆盖并使学生的创业技能得到切实有效地提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院级实验实践资源建设,例如院级双
创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可大大助力双创技能训练全覆盖,
成立院级专家库有利于加强创业实践和创业大赛的个性化指导。
其次,应整合聚集院级校级以及校内外资源系统。
院校两级双创实践资源平台,甚至连同校外的社会公共创业孵化平台等多级资源平台,需要紧密对接,形成立体架构,为双创人才多层级、个性化培养提供便利。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思考在高校双创教育中院级层面和校级层面各自承担什么任务,各有侧重又相互结合,形成体系。
普及化双创教育实践环节适宜立足于院级层面的实验资源与专业师资,校级层面则有利于聚集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和资源、对接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等,例如华南农业大学校级层面可聚集8个国家级8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与中科招商集团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创设亿元级创业基金。
院级虚拟创新创业实验平台便于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联结起来,便于推动双创过程技能训练的普及化。
立足于实验平台训练而形成的创业创意,可供遴选出有商业转化价值的项目,进行项目打磨后进入校级创客空间进行孵化,进入真正的创业实践环节。
有潜力的优质项目则可在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创业孵化公共资源平台进一步发展。
四、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在构建双创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运行机制,才能保障整个体系有效运转起来。
(一)实验实践平台建设首先,建设双创经管虚拟实验平台。
利用该平台开展创业技能训练,将实验技能课有机融入创业管理课程中。
通过双创实验教学促使创业知识转化,训练创业过程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搭建通向理性实践创业的桥梁。
双创虚拟实验可以吸纳大量的学生,较好地解决因经费短缺和创业实践成功率低而带来的双创教育普及化之下创业实践难以开展的问题。
在平台建成应用以后,可望大大强化双创教育的实验实践环节,在满足学院开课需要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平台对外开放,辐射兄弟学院开展双创实验教学。
其次,加强产学合作实验室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双创行动中很多有益的创意和项目打磨意见都来自行业企业,加强产学合作实验室共建,切实建设利用好校外双创实习基地,有利于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方法改革在知识讲授以外,鼓励采用案例讨论、小组探究、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灵感。
鼓励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为补充,教师教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鼓励突破课堂局限,通过创业大赛、创业论坛与讲座、项目打磨会、案例分析、学科调研等多种途径加强实践。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师资比较擅长理论讲解,但对实验实践课程的驾驭能力有待加强。
应不断加强双创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努力组建包括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在内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构成
图1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创业精神创新思维能力
创业技能创新创业意识
创业文化
SYB/KAB 课程社会孵化器创业实践
社会公共资源
平台
校级众创空间创业实践
双创案例库
校级资源平台
双创园区参观
双创论坛/讲座
决策思维训练企业基础认知实验
专业教育
专业单项/综合技能
学科竞赛
院级资源平台
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科研前沿介绍
创业虚拟平台课程
项目打磨会
产学合作育人
平台
133
的多样化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间不同领域的信息交流、成长与合作。
(四)制度建设
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一视同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酬,确保实验系列教学人员职称晋升通道畅通。
在实验室管理制度上,除了课内开放实验,也要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在学习时间、实验内容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学生学业管理制度上,实行多途径学分转换制度和弹性学制管理制度,为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支撑条件。
(五)创新创业文化培育
形成朝气蓬勃、敢于行动的双创局面需要有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课堂内允许奇思妙想,课堂外通过网站和微信平台丰富创业学习资讯并提供平台鼓励创新行动,鼓励参加国际创业文化交流,例如可以参加斯坦福创业夏令营、国际创客马拉松等,努力培育活泼包容的创业文化。
促进校际院际之间的双创活动交流,营造双创文化,例如促进理工科学生与经管类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跨学科组建创业团队。
五、结语
双创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肩负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双创活动本身具有实践性特点。
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助于弥补目前双创教育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短板,提升双创教育质量。
同时也应着力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
实践教学体系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Chandler,G.N.&Hanks,S.H.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merging businesses:a Validation Study[J].Journal of Busi⁃
ness Venturing,1993(5):391-408.
[2]Lumpkin,G.T.&Gregory G.Dess.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1):135-172.[3]Chen,C.C,Green,P.G,Crick A.Dose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e entrepreneurs form manaf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4):295-316.
[4]殷朝晖,魏春桃,王碧云.研究型大学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8(4):52-56.
[5]王明月,田刚元.基于ERP实训平台的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J].商业经济,2017(6):
174-176.
[6]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Enter⁃pris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guidance for UK high⁃
er education providers[EB/OL].[2018-06-16].http://www.
/uploads/attachements/books/books_3233_0.pdf.[7]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庞丹丹]
可以提高听说能力,又能扩充人文知识。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独特的语境释义,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而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可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
例如《综合教程2》第一单元Text A的单词ploy,百科详细介绍了泰国的同名电影,可以推荐英语水平高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该电影的海报、情节、演职人员、主要角色、电影导演、电影评价、赞助、上映影院、电影节及获奖,引导学生去欣赏东南亚国家泰国拍摄的电影,以及了解当地的英语特点和社会风俗习惯,为学生今后旅游、就业减少障碍。
四、结语
有道词典因词条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实用而受到青年大学生的喜爱。
只有教师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和引导,才能让学生提高词典意识和养成充分利用词典的习惯。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有道词典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而目前,学生对有道词典的用途认识不足、利用片面是普遍现象。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注重词汇的专业释义学习,这有利于其专业词汇的积累,并且有利于其未来的职业学习。
有道词典虽然具有单词本功能,但都是按字母顺序排列,如果能提供多种词汇单词本归类功能,比如按查询顺序、词汇类别,将更有利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
[参考文献]
[1]吕良环.谈英语语块教学内容的组织[J].中小学英语教
学与研究,2012(4):40-43+56.
[2]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Publisher)Ltd,1978:111.
[3]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EB/OL].[2018-06-30].http: ///article/413468_626210661.html.
[4]陆谷孙,王馥芳.当代英美词典编纂五十年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36-141.
[5]有道词典用户量破6亿牵手朗文共促在线教育发展[EB/OL][2018-06-30]./16/1015/21/
C3ES1RCJ00097U88.html.
[6]Hartmann,R.R.K.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exicography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62-68.
[7]秦秀白,张怀建.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2[M].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5-11.
[8]有道词典[EB/OL][2018-06-30]./doc/ 1115353-1180102.html.
[9]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10]李瑞雪.90后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现状调查:基于对九江学院二年级学生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19.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上接第124页)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