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友情提示: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你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不是信服,有无“他信”。
在现今时期,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类思想文化加倍频繁的交流、融合、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熟悉到,人类中心主义是致使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世界性危机的罪魁罪魁。
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熟悉、实践的起点和归宿,以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效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切。
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以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看成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讲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
这正是现今西方文化的死穴。
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此刻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
什么是“独特思维方式”?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
《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硕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
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为人必需遵从自然规律。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本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
达,正在于咱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知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咱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咱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
现今中国提倡建构人类命运一路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增进一路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
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讲,‘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围——‘道’。
”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试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用,地球上肯定会比此刻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路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可以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 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切自然。
C. 短处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熟悉的成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 中华文化以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熟悉是不同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拯救人类文明。
B. 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 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 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短处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短处提供有利的借鉴。
3. 按照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类文明此刻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置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是迫在眉睫了。
B.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不曾中断,主如果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 “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一路体”宏大假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 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若是取得全世界采用,人类社会将加倍欢乐、祥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纯爷们
余显斌
爷一手抱着爹一手提着刀,在空旷的原野上走过。
身后,是死寂的虎山峪,是鹅毛一样乱飘乱飞的雪片。
爹被寒风一吹,醒了,伸着胳膊踢着腿哇哇大哭起来。
爹的哭声撕扯着原野的寂静,撕扯着原野上的暴风,也撕扯着爷的心。
爷用脸轻轻贴了一下爹的脸道:“此刻,虎山峪就剩下咱们爷儿俩了。
”爷的声音喑哑着,被暴风阻塞住,梗咽了一下。
爷的刀上凝着血,复仇的血。
死者,一个是藤野,一个是韦二。
为了虎山峪,为了虎山峪一千多口子,爷提着刀摸进城去,手刃了仇人。
虎山峪啊,在一个叫作藤野的少佐的率领下,一晚上之间被一群披着人皮的东洋野兽围了起来。
虎山峪一千多人,上至九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刚诞生的娃娃,几乎无一幸免。
爷是在军队上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大叫一声晕倒在地上,醒来后,连夜赶回了家。
爷离开村子已经两年多了,走时,没娘的儿子放在朋友韦二的家里。
爷的妻子,也就是我奶奶,是难产死的。
可是,韦二在这次劫难中逃了出来,带着自己儿子进了城,却丢下了爷的儿子。
韦二能跑出来,是因为他有一个做日军翻译的表弟。
因那个翻译的求情,他带着他的病秧子妻子,抱着两个孩子——一个是他的,一个是爷的,走出人群,走向外面,可是迅即被藤野挡住了。
藤野瞪着血红的眼珠子问翻译:“不是说出去三个吗,怎么成了四个了?”说完,他仁丹胡抖动了两下,“嚓”的一声抽出战刀,在空中划过一道雪亮的光。
韦二一惊,马上怂了。
韦二的裤裆慢慢洇湿了,竟然失禁了。
他双手将怀里的孩子送过去,结结巴巴道:“我举报,他……他爹是八路,太君。
”
藤野一把扯过孩子,瞪了韦二一眼,狼一样嗥叫一声,狠狠将孩子掼在墙上,孩子一声没吭就死了。
人群里马上响起一阵惊叫声。
韦二的女人见了,张着嘴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然后,藤野举起手,使劲向下一切,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起,中间夹杂着喊叫声、哭
泣声和咒骂声。
当这一切都结束时,虎山峪一千多老少都倒在场地里,没有了声息。
一桶桶汽油泼上,藤野一声吼,一片火海升腾起来,掩盖了一切。
爷回来时,虎山峪已经不存在了。
爷站在那儿,如一尊石刻的雕塑,泪水一颗颗落下来。
然后,他抽出背后的钢刀,坐在磨刀石旁,咬着牙使劲地磨起来,整整磨了三天三夜,一把刀磨得雪亮,一双手磨得血水直流。
在一个黑夜,爷走了,消失在虎山峪。
第二天,整个丰阳城炸开了锅,藤野死了,死在一个窑子里,身上连中七刀,刀刀致命。
另外,丰阳城还死了一个人,就是韦二。
而韦二的儿子却不见了。
韦二被爷一刀杀了,可是儿子却被爷抱走了。
爷恨韦二,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藤野,惨死在魔爪下,这样的人不死天理不容。
至于爹,是虎山峪的爷们儿,获救。
爹于是就随着爷,就做了爷的儿子。
时间,一晃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后,解放了,一路从炮火硝烟里走来的爷成了将军,准备回到虎山峪,去祭祀那里的一千多亡灵,祭祀那群十几年前惨死的父老乡亲,告知他们,小鬼子已经投降了,国家已经解放了,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可是,在路上,却发生了车祸。
爷被送到了本地医院,需要输血。
爹听了,急了,一撸胳膊道:“用我的,我是他儿子。
”
医生听了,忙着抽血化验。
当爷知道这事后,苦笑一声告知爹:“不行的。
”
爹不解,忙问为何。
爷眼圈红了,再次想起故乡,想起虎山峪死去的父老乡亲,许久,告知爹:“孩子,你不是我儿啊。
”
爹长这么大仍是第一次听到这话,大惊,瞪着眼睛望着爷。
爷流着泪,把虎山峪的旧事告知了爹,过了一会儿,缓缓地道:“我是你的杀父仇人。
”
爹望着爷,想到爷对自己的好,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不相信地喃喃道:“不会的,怎么会?”
两人正愣着,医生跑进来讲:“快输血,化验成功了。
”
爷不解地望望爹,爹也不解地望望爷。
两个虎山峪的爷们儿几乎同时一声大叫,扯过化验单,睁大眼睛瞪着上面的结果,再次傻了眼。
爷看着看着,猛地醒悟到什么,一声长号,咚地跪在地下大叫:“我的韦二兄弟啊。
”
爹也醒悟了,也咚的一声跪在爷的身旁,流下泪来。
(选自2021年9期《小说月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擅长运用细节描述表现人物,写日本少佐藤野“瞪着血红的眼珠子”“一把扯过孩子,瞪了韦二一眼”,生动表现了藤野的凶残。
B. 小说运用伏笔暗示情节的发展,如韦二“结结巴巴道……”、韦二的女人“张着嘴惨叫一声”等,为出人意料的结尾作了铺垫。
C. 小说叙事时空跨度大,人物关系复杂,以“复仇”作为主线贯穿全文,串联起人物和故事,使情节发展集中紧凑。
D. 文章最后写爷咚地跪在地上,既是对韦二捐躯自己儿子,保全爹的性命行为的感激,也是爷误解韦二,为韦二冤死于自己刀下深深地忏悔和自责。
5. 请赏析小说第一自然段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4分)
6. 小说的题目是“纯爷们”,你以为文章要表现的“纯爷们”是谁?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材料一
12月3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岸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在周日19:30黄金档首播。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大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切挖掘。
节目共计10期,每期90分钟。
节目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一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民众甄选。
每件宝藏都拥有一名与之绑定的“国宝守护人”,他们将与各类不同的守护者一路,以各类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器”的前世此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摘编自钟菡《〈国家宝藏>很年轻!有连年轻?上下五千年!》,《解放日报》2021.11.28)
材料二
近日,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取得无数好评,就连一贯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了高达9.0的评分。
为何并非罕有的文博综艺节目,能取得如此高的热度?原因只有一个,《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此生,而9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让节目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
在第一期节目中,王凯扮演乾隆一角,演绎了清朝集中国磁器之大成的瓷瓶——各类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
在剧中,穿越到清朝的王羲之、黄公望和雍正皇帝都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可是,乾隆皇帝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又完美地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怀疑。
正是这种鲜活、接地气的呈现方式,拉近了文物与普
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更乐于去了解文物本身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在呈现与表达方式上的成功,对文化遗产的推行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摘编自陈子仪《〈国家宝藏>热播文化遗产要讲好新故事》,《中国青年报》2021.12.26)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曾阳、刘莹《以统计数据做好博物馆公众服务——沈阳故宫博物院观众调查报告》,《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01期)
材料四
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戏剧研究的高级讲师托尼·杰克森的率领下,研究者们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和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进行专项研究,旨在阐明戏剧对学校孩子们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影响。
研究报告表明,在博物馆中利用演员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工具。
研究者发现,当某个故事是由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员说出的时候,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更强,他们也容易对人物深表同情,容易理解问题消极和困难的方面。
“按照学生们告知咱们的,似乎这种演出容易患到认可,因为演员们恍如是在与朋友、邻居而不是与小学生进行交谈。
”而在非戏剧组,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均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虽然这些演出鲜活有趣,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可是要想维持这种演出,没有资金的帮忙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戏剧演出日复一日,完尽是博物馆自己在硬撑着。
现在,编写和排演一个新的角色可能花掉的费用达4000欧元,这对于博物馆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样看来,在英国博物馆教育中发挥着传统作用的戏剧演出也面临窘境。
(摘编自陈成军《戏剧演出与英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国文物报》2021.4.29)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宝藏》中,乾隆皇帝以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展现出公共化的审美观,扭转了世人对釉彩大瓶的观点。
B.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调查中,男性和中青年群体是主要观众群体,大部份人渴望通过各类方式对展品有更多的了解。
C.据材料三可以看出,目前观众对沈阳故宫博物院提供的服务尚存在各类不满,该博物院的服务情况不容乐观。
D.尼·杰克森率领的研究者们通过对比研究证明了戏剧演出的效果,从而为英国博物馆教育的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8.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是用哪些全新的方式来介绍文物并取得好评的?请归纳说明。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盈.虚者如彼②连峰去天不盈.尺
B.①所守或.匪亲②或.五十步而后止
C.①却.坐促弦弦转急②却.与小姑别
D.①委.身为贾人妇②府首系颈,委.命下吏
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①不拘于.时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①鸷鸟之.不群兮②舞幽壑之.潜蛟
C. ①蟹六跪而.二螯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D. ①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②固一世之雄也.
11.下列不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①悟言一室之内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合从缔交
C.①直不百步耳②虽有槁暴
D.①长乐王回深父②或师焉,或不焉
12.下列加点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②足以荣.汝身
B.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亦余心之所善.兮
C.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①吾从而师.之②商人重.利轻别离
13.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A.仰观宇宙之大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誓天不相负D.渐见愁煎迫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李进,保定曲阳人。
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
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
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砍木开道七百余里。
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
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
进潜视间道,
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是夜二鼓
,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
..
入者二十人。
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
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
,围合州钓鱼山寨。
夏五月,始通,诸军尽度。
进以功受上赏。
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
...
宋军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
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先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
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
,复进怀远大将军,命屯田西域别石八里。
二十三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
十九年,赐虎符
..
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
从至掺八里,遁还。
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
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
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砍木开道七百余里
B.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砍木开道七百余里
C.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砍木开道七百余里
D.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砍木开道七百余里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二鼓,即二更天,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二更大致相当于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 行在所,又叫“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来指京都,后用以专指皇帝巡行天下时所到之地。
C. 虎符,古代兴师动众用的兵符,用青铜或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成两半,一半给将帅,另一半皇帝保留。
D. 卒,古代对不同阶级的人的死称号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医生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进跟从张柔,初建军功。
张柔率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周旋,夺取宋军大舰,因战功升为百户。
B. 李进担任总把,智勇双全。
李进被丞相封为总把,跟从作战,在七十关趁夜解决宋营,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
C. 李进作战勇猛,多次受赏。
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D. 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赖。
李进在洪水山与仇敌作战时,寡不敌众,兵败被擒,伺机逃回,后仍被授官职。
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4分)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号。
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述了“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颈联视听结合,描述不时浮此刻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解的乡思乡愁。
D. 本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酷寒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19.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份。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比喻阐明学习可以改善人的本性,从而得出了“,”的结论。
(2)《离骚》中“,”两句写出了诗人因政治上不得志而烦闷失意,走投无路。
(3)《师说》中,从职责上,韩愈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
(4)当在外生活不如意时,碰到和自己遭际相似的陌生人,有些人往往会发出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一样的感慨。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意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此刻木版年画上。
特别是在的日子里,这些年画额外具有感染力,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木版年画往往是进行民间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漠,可谓。
木版年画描画过的戏曲多不胜数,很多在年画上出现过的剧目现在早已绝迹不存。
至于那种的描述风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期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咱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人独特的视角。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和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人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
但是,这些遗存却鲜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2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适当的一项是(3分)()
A.丰硕多彩辞旧迎新无所不包绘声绘色
B.多姿多彩辞旧迎新无所不有惟妙惟肖
C.丰硕多彩迎来送往无所不包绘声绘色
D.多姿多彩迎来送往无所不有惟妙惟肖
22.文中画线的部份有语病,下列修改最适当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