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
概要: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声像信号,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乐趣,在教学中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奋点得到多方面的刺激,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现实价值
(一)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育要想发展就要迎合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知识结构丰富等特点。
特别是教学内容与网络的融合,可以有效实现知识共享,达到最新知识的迅速传播,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发展,给予学生传播知识的全面性与权威性。
(二)教学方式生动,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黑板、书本的教学道具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讲解与说明,很难达到最佳效果。
而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从传统的死记硬背改变成了对知识的理解接受,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与创造力。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决定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有限,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张。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地传播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广的全面人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速度快,知识量大而不乱,广泛而不偏的特点,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教材,具有易保存、直观等特点。
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便于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
(一)更新观念,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作为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教学中他们分工明确,教师要在既定的目标下完成课程教学,知识传授;而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成为一个好的接受者。
那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大多教师存在授人以渔的观念,教师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角色。
不难理解在这样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基本的形式采取满堂灌,而学生在教师的授课中,角色相对次要,也就导致整个教学活动难以适应知识的更新,信息的量变,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为教学是教师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教师的教学任务由简单的传授,转变成了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一改以往光讲理论、讲书本的方法,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推进教学进程。
所以在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更新观念,双方主动成为教学中的主要元素,形成互动。
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也就主动地转变成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自觉地完成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配合。
(二)用于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听懂学会,体验成功感。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例如在自然课教学中,许多生命现象往往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来讲授,学生学习时缺乏感性认识,因而枯燥无味,造成对某些知识学习的困难,但生物的生命现象又是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我们就可使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枯燥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象力,既降低学习难度,又突破了重、难点。
(三)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牟探究学习,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每个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敢于展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学生能接受到的实际例子来引课,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心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树
立学习信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这样即达到了授课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四)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过一些手段去了解、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的目标、任务通过网络发给学生,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
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
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笔者赞同有些人的观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用于导入新课,唤起学生求知方面的好奇心。
在教学中,往往所学新课的内容同上节课的知识毫无联系,这就给我们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带来了不便。
如在计算教学中,由于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一些操作问题,而且各个操作问题之间都联系不大,这样我们就无法用上一个问题来引出下一个问题。
这时我们就可以将用相关的新知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通过观察课件来发现新知识、新内容,从而引出新课。
【参考文献】
[1]张菊.电教化教学的意义及方法[J].大观周刊,2013(21)
[2]李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