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PPT3 语文版 (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律楚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 脱脱,元代史学家。 • “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作品(多 由别人记述),是正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般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 般说来,“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 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 我国传记文学产生较早,如《史记》 的《本记》、《世家》、《列传》 等。
返回
于成龙,字北溟,1617年。清顺治十八年 (1661),45岁的于成龙以副榜贡生出任广西 罗城县令,后迁任知州、知府、巡抚、两江总 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关心百 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生活清苦,廉政勤政, 深受百姓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三次被举“卓 异”,成为清初廉政官员的典范。康熙二十三 (1684),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江南 民众“巷哭罢市,绘像祀之”。康熙亲撰碑文, 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作为封建官吏,于 成龙的思想道德、人生信条固然有着历史的局 限性,但他清正廉明、关怀民众的事迹,到今 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阅读P3
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
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谬
论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的爱国之心。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
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
阅读 P 4-5
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
பைடு நூலகம்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正)一、智服盗贼
为官机智
(正)二、不贪贡砚 (正) 三、不辱使命
(侧) 四、改革吏治 (正) 五、待人接物
为官廉洁 巧言善辩
刚正严峻 克已奉公
练习
•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 种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 归。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 罗包老”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返回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 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 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 出生时,他父感到金的大势已去,取《左传》中 “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典,给他取名耶律楚 材。燕京被元军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 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 中书令(宰相),为治理国家、维护民族团结、 发展经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 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 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 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 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 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 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 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 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老 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 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 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
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 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 1、2、3、5 ) 侧面描写: ( 4 ) 概括描写: ( 2、 4 、5 ) 具体描写: ( 1、3 )
你想知道课本中包拯的 故事吧! 用心读一读,
1、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体现了包拯的 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任知县时破获的一起割他人牛舌案
聪明机智 语言简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2、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办事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 第二句:写他看穿盗贼伎俩,并先发制 人,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
些清官?说说他们的 事迹。
历史上的清官
海瑞
于成龙
耶律楚材
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 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一天,他带着几个衙役 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两个身 强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身上盖着被子, 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 时有人去掖掖被子。走了一会儿,他们在路旁休息一会儿, 再换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攀谈,得知是这家的妹妹身染 恶疾,特地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外地看医生的。 海瑞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看到这群人来到一个村子最西 头的房屋前,两个人把他们接了过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去将那伙人抓了起来,从那间屋里搜 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得知他们是一伙强盗。
文言知识点
• “……也”
• 古判断句的形式,翻译时加 判断词“是”。
1、第二段写了件什么事?和第一
段比较,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上贡端砚的 数量,并没有接受一方砚台的馈赠。 写得比较概况
2、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个方
面?
A、他坚决、有效地堵死了官吏用来趋炎 附势的源头。 B、“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作者: 脱脱,元代史学家。 • “传”是记载人物事迹的作品(多 由别人记述),是正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般采用纪传体的形式。一 般说来,“传”主要叙述传主的生 卒、地望、职官、生平事迹等内容。 • 我国传记文学产生较早,如《史记》 的《本记》、《世家》、《列传》 等。
返回
于成龙,字北溟,1617年。清顺治十八年 (1661),45岁的于成龙以副榜贡生出任广西 罗城县令,后迁任知州、知府、巡抚、两江总 督等职。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关心百 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生活清苦,廉政勤政, 深受百姓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三次被举“卓 异”,成为清初廉政官员的典范。康熙二十三 (1684),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江南 民众“巷哭罢市,绘像祀之”。康熙亲撰碑文, 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作为封建官吏,于 成龙的思想道德、人生信条固然有着历史的局 限性,但他清正廉明、关怀民众的事迹,到今 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阅读P3
这段写了件什么事?与前两段
相比,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荒谬
论点,写出了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的爱国之心。
写法上与第一段相同,描写具体,通
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
阅读 P 4-5
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四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段:写他为官刚直不阿,不巧言
பைடு நூலகம்
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正)一、智服盗贼
为官机智
(正)二、不贪贡砚 (正) 三、不辱使命
(侧) 四、改革吏治 (正) 五、待人接物
为官廉洁 巧言善辩
刚正严峻 克已奉公
练习
•
说说下列语句表现了人物的哪 种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 归。 (2)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 罗包老” (3)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返回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 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 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 出生时,他父感到金的大势已去,取《左传》中 “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典,给他取名耶律楚 材。燕京被元军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 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 中书令(宰相),为治理国家、维护民族团结、 发展经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包拯(公元999-1062年) 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 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 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知县、 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 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 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 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 辅,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他当 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 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老 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 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 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
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 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 1、2、3、5 ) 侧面描写: ( 4 ) 概括描写: ( 2、 4 、5 ) 具体描写: ( 1、3 )
你想知道课本中包拯的 故事吧! 用心读一读,
1、第一段写了件什么事?体现了包拯的 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任知县时破获的一起割他人牛舌案
聪明机智 语言简洁,运用语言描写体现人物性格 2、语言描写写出了他办事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表现出包拯成竹在胸; 第二句:写他看穿盗贼伎俩,并先发制 人,使其惊恐万分,顺利破案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
些清官?说说他们的 事迹。
历史上的清官
海瑞
于成龙
耶律楚材
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 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一天,他带着几个衙役 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两个身 强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身上盖着被子, 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 时有人去掖掖被子。走了一会儿,他们在路旁休息一会儿, 再换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攀谈,得知是这家的妹妹身染 恶疾,特地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外地看医生的。 海瑞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看到这群人来到一个村子最西 头的房屋前,两个人把他们接了过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去将那伙人抓了起来,从那间屋里搜 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得知他们是一伙强盗。
文言知识点
• “……也”
• 古判断句的形式,翻译时加 判断词“是”。
1、第二段写了件什么事?和第一
段比较,本段有何特点?
写他在端州任职期间严格控制上贡端砚的 数量,并没有接受一方砚台的馈赠。 写得比较概况
2、包拯为官廉洁表现在哪两个方
面?
A、他坚决、有效地堵死了官吏用来趋炎 附势的源头。 B、“从我做起”“岁满不持一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