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题(二)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题(二)有答案
一、地球表面的形态
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出露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形成过程中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不能。

因为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解析(1)由图可知,该岛屿是由背斜成山,出露海面而成。

(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3)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非储油构造。

二、地球运动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d、a、e所在的是________(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

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__半球,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3)在赤道上,此时属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__________________(长、短),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晨6105°E~180°(2)东6(3)20°W~15°E
(4)长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解析(1)晨昏线的判断要依据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e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为6:00,计算找出0:00经线105°E画出饼状图,可以得出范围。

(2)a地夜长约为6小时。

(3)由图可知,赤道白昼范围为15°E~0°~165°W,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求交集即可。

(4)此后三个月,即夏至到秋分时段,北半球虽然昼逐渐变短,但始终昼长夜短,且越往高纬昼越长。

北极圈内极昼会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下图为“我国某地10月某日气象铁塔不同高度风速与气温统计图”。

完成1~2题。

1.影响垂直方向上风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气压.摩擦力 D.地转偏向力
2.影响垂直方向上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全天时段内,海拔越高,风力越大,垂直方向上影响风速变化的主导因素为摩擦力,近地面摩擦力大于高空,则风速小于高空,故C项正确。

第2题,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所以影响垂直方向上温差变化的主导因素为地面辐射,故B项正确。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5年11月14日,日本九州萨摩半岛近海发生7.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材料二2015年6月,朝鲜遭遇百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粮食作物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材料三国家气候中心统计:2015年入汛至6月22日,我国南方地区已发生了21次强降水天气过程,造成受灾人口2200多万,成灾面积达150万公顷。

(1)材料中涉及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2)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3)根据材料三和图示,指出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分布特点。

并分析不同区域形成该洪涝灾害的共同原因。

答案(1)干旱、洪涝。

(2)①②④⑤
(3)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原因:降水多且集中,排水不畅。

解析(1)材料一所示是地震和海啸,分别属于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材料二所示是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材料三所示是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属于气象灾害。

(2)山区本身地形起伏
较大,发生地震后,地表疏松物增多,若出现强降水,可引发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④滑坡,还可能使水库大坝地基受损,甚至出现⑤水库决堤。

(3)材料三所示是降水造成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加之夏季风强弱和进退早晚不同,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形成多是因为排水不畅,积水成涝。

五、人口与城市
下图是“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

读图,完成1~2题。

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A.土地租金高
B.位于城市中心
C.周边居民数量多
D.交通通达度高
2.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A.甲:休闲旅游中心
B.乙:化学工业中心
C.丙:对外交流中心
D.丁:仓储物流中心
答案 1.D 2.A
解析第1题,图示两大M区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

第2题,甲位于城市外围上风、上水地带,临河流与湖泊,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中心。

六、区域产业活动
(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在《风吹麦浪》中,歌手李健是这样描写他的家乡东北——“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完成1~2题。

1.李健家乡田野风吹麦浪时,下列地区最有可能看到相似景观的是()
A.墨累—达令盆地
B.恒河三角洲
C.美国中央大平原
D.刚果盆地
2.与南方的水稻种植相比,歌词中描述的小麦生产中投入更多的是()
A.良种培育技术
B.劳动力
C.灌溉用水
D.机械设备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李健家乡田野风吹麦浪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冬季;美国中央大平原种植小麦、玉米,此时春小麦夏收正忙;恒河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刚果盆地季节变化不明显且主要为雨林景观。

第2题,歌词中描述的小麦生产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机械设备投入多。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由于长期缺乏治理,该流域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成为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 A)。

经过多年的实践,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和管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部分河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

(1)由图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田纳西河流域为美国的________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具体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河流治理,值得借鉴的方面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实行梯级开发
(2)混合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发
(4)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强管理,实行自然资源的统一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