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试题 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是在测量中粗心大意造成的
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2、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
2020 年 12 月 8 日,中国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
A . 8848.86 分米
B . 8848.86 厘米
C . 8848.86 米
D . 8848.86 千米
3、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 3.80cm 、 3.79cm 、 3.81cm 、 3.97cm 、 3.82cm 。
则物块的长度为()
A . 3.805cm
B . 3.81cm
C . 3.83cm
D . 3.80c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7cm 、12.36cm 、 12.34cm 、 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 12.357cm
B . 12.46cm
C . 12.35cm
D . 12.36cm
5、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 36.3cm 、 36.4cm 、39.4cm 、 36.4cm ,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A . 37.1cm
B . 36.3cm
C . 36.37cm
D . 36.4cm
6、如图所示,是某型号小汽车的车轮及其有关数据,车轮的断面宽的单位应当是()
A . km
B . m
C . cm
D . mm
7、 2020 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 60 周年, 2020 年 12 月 8 日,中国、尼泊尔两国互致信函,向全世界共同宣布最新的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这个最新高程是()
A . 8848.86km
B . 8848.86m
C . 8848.86dm
D . 8848.86cm
8、某同学利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时,得到下列 5 个数据: 25.99cm ,25.98cm , 25.53cm , 26.00cm , 26.01cm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课本长度为 25.995cm
B .第三个数据是错误的
C .刻度尺分度值为 0.1cm
D .多次测量目的是减少误差
9、某学生用刻度尺测得某一物体长度,四次结果如下:,,
,,其长度应记为()
A .
B .
C .
D .
10、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 3.5km=7×10 3 m
B .5mm=5×10 -6 m
C . 2.5h=25min
D . 120s=2min
11、小明测得一物体长度为 1.578d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 . 1mm
B . 1cm
C . 1dm
D . 1m
12、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学生刻度尺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3、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45cm 、2.46cm 、 2.64cm 、 2.46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 2.50cm
B . 2.457cm
C . 2.45cm
D . 2.46cm
14、下列关于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B .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应拿起量筒让液面与视线相平
C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
D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底座调至水平
15、小伟 5 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 18.52cm , 18.52cm , 18.11cm ,18.50cm , 18.51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B .最后结果应记作 18.5125m
C . 18.50cm 中最后一位“ 0 ”可以去掉
D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
16、下面的几幅图中,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A. B .
C .
D .
17、冬冬为了给教室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合理的是()
A .分度值是 1mm ,长度是 20cm 的学生尺
B .分度值是 1cm ,长度是 15m 的皮卷尺
C .分度值是 1mm ,长度是 5m 的钢卷尺
D .以上刻度尺均可测量
18、小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 、 2.35cm 、 2.65cm 、 2.36cm ,发现有一次记录错误,则这次测最结果应记为()
A . 2.35cm
B . 2.357cm
C . 2.43cm
D . 2.4cm
19、同学用刻度尺正确测的某物体长 2.745dm ,则该同学所选的刻度尺是()
A .米刻度尺
B .分米刻度尺
C .厘米刻度尺
D .毫米刻度尺
20、小敏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模拟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 .实心球成绩为 80m
B .立定跳远成绩为 10m
C .跳绳 1s 跳 100 次
D . 1000m 跑步用时 4min
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
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 。
2、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__ cm ,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 cm 。
3、 2020 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大小 125nm= ___________ m ,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领军人物并获得共和国勋章是 ___________ 院士。
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 ,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 ,秒表读数为 ______ s 。
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___ (选填“ A ”或“ B ”),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 cm 。
三、简答题(共5题,共20分)
1、某同学用一把如图12-3-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3-2
2、某同学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3、某同学用一把如图6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 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图6
1:
2:
3:
4:
4、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和周长?请配合示意图说明。
5、挂在弹簧下的物体在位置O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将物体拉到A处,松手后,物体会在A、B间上下振动,如图乙所示.小张、小王和小李已经知道物体每振动一次(由A到B再回到A)所用的时间相等。
为了精确测定该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小张的测量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最下面的位置A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再次运动到位簧A时停止计时,直接测量出物体振动一次的时间。
小王的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最下面的位置A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振动30次,再回到A处时停止计时,用测得的时间除以30,求出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小李的方法是,当物体运动到位置O时用停表开始计时,当物体振功30次,再回到O时停止计时,最后求得物体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经过分析,你认为他们三个人中谁的方法最好?理由是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30分)
1、如图中物体长度为 ______ cm 。
2、某同学先后三次采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2.57cm 、2.58cm 、 2.58cm ,则他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______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
______ 。
3、如图中木块的长度是 ______ cm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详解】
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即便是再细心、再认真都不能避免。
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均可以减小误差。
故 ABD 错误, C 正确。
故选 C 。
2、 C
【详解】
珠穆朗玛峰最新雪面高程为 8848.86 米。
故选 C 。
3、 B
【详解】
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 3.80cm 、 3.79cm 、 3.81cm 、 3.97cm 、3.82cm ;其中 3.97cm 的准确值与其他 4 位同学不同,为错误数据,则物块的长度为
故选 B 。
4、 D
【详解】
12.37cm 、 12.36cm 、 12.34cm 准确值都是 12.3cm , 12.75cm 准确值读错了,为错误数据应舍去,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故选 D 。
5、 D
【详解】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 39.4cm 这个数据与其它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
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36.4cm 。
故 ABC 不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6、 D
【详解】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通过给出的数据 195 可知, km 、 m 、 cm 作单位时,轮胎的宽度都太大,是不可能的,它的单位只能是 mm 。
故 ABC 不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7、 B
【详解】
根据地理知识可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 8848.86m ,故 ACD不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
8、 A
【详解】
AD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最后结果应该与每次测量数据保持相同的精确程度,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测量结果的倒二位为准确值,可看出,第三个数据是错误的,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测量结果最后一位为估计位,为分度值下一位,所以,刻度尺分度值为 0.1cm,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9、 B
【详解】
四次结果中第一次结果与其它三次结果差别太大,属于错误数据,其它三次数据求平均值,则其长度应该记为
故选 B 。
10、 D
【详解】
A . 1km=1000m ,故
故 A 错误;
B . 1m=1000mm ,故
故 B 错误;
C . 1h=60min ,故
故 C 错误;
D . 1min=60s ,故
120s=2min
故 D 正确。
故选 D 。
11、 A
【详解】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578dm 即 157.8mm ,最后一位的 8 是估读的值,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故 A 符合题意, 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12、 B
【详解】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一端和 1.00cm 刻度线对齐,一端的读数为 2.15cm ,测量结果为
2.15cm-1.00cm=1.15cm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为 1.15c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B 。
13、 D
【详解】
四次数据中第三次数据与其它三次数据相差太大,是错误结果,剔除后求其它三次数据的平均值,即测量结果应记为
故选 D 。
【详解】
A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应放在桌面上,蹲下来让液面与视线相平,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是必要的,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底座调至水平,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15、 D
【详解】
A .测量的数据中, 18.11cm 是错误的,故 A 错误;
B .最后结果应记作
精确程度应该与原测量数据保持一致,故 B 错误;
C . 18.50cm 中最后一位“ 0 ”不可以去掉,它反映了测量的精确程度,故 C 错误;
D .根据测量结果,最后一位为估读位,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故 D 正确。
故选 D 。
16、 D
【详解】
A .物体的起始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 A 错误;
B .物体的起始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 B 错误;
C .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 C 错误;
D .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刻度线开始,故 D 正确。
故选 D 。
17、 C
A .长度是 20cm 的学生尺,教室窗玻璃的边长大于 20cm ,学生尺量程不符合测量要求,故 A 不符合题意;
B .分度值是 1cm 的皮卷尺,分度值较大,误差较大,皮卷尺分度值不符合测量要求,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分度值是 1mm ,长度是 5m 的钢卷尺,量程和分度值都满足测量要求,故 C 符合题意;
D .学生尺和皮卷尺不符合测量要求,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18、 A
【分析】
(1)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2) 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 3 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
【详解】
观察 4 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 2.65cm 与其余 3 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应该去掉;故物体的长度为
故选 A 。
【点睛】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19、 D
【详解】
刻度尺在读数时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此物体的长为 27.45cm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所以选用的是毫米刻度尺。
故选 D 。
20、 D
【详解】
A .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一般在 10m 左右。
故 A 不符合题意;
B .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一般在 2m 左右。
故 B 不符合题意;
C .中学生跳绳一般 1s 可以达到 3 次。
故 C 不符合题意;
D .中学生 1000m 跑的成绩一般在 4min 左右。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二、填空题
1、 2.54~2.56
【详解】
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 ,测量物体从刻度尺的 2 刻度线开始,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55cm (因为个人估计不同,所以 2.54~2.56cm 都可以)。
2、 0.1 3.50
【详解】
( 1 ) 一大格 1cm 平均分成了 10 等分,故每一小格为 0.1cm 。
( 2 ) 一共 35 格,分度值为 0.1cm ,估读即分度值的下一位,故读数为 3.50cm 。
3、 1.25 × 10 -7 钟南山
【详解】
( 1 ) 新冠病毒大小为
( 2 ) 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领军人物是钟南山院士,他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4、 1mm 4.60 337.5
【详解】
( 1 ) 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 2 ) 物体左侧与 5.00cm 对齐,右侧与 9.6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9.60cm ﹣ 5.00cm=4.60cm
( 3 ) 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 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 ,指针在“ 5 ”和“ 6 ”之间,偏向“ 6 ”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5min = 300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 ,指针在 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7.5s ,即秒表的读数为
300s+37.5s = 337.5s
5、 B 2.40
【详解】
( 1 ) 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所以 B 正确。
( 2 ) 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40cm 。
三、简答题
1、思路解析: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答案:(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2)刻度尺没有放正
(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2、略。
3、略
4、各3分
5、(1)小李的方法最好.
(2)小张的方法误差最大,小王进行了改进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但小王选择的测量位置不如小李,小李选择的测量位置处,物体运动的速度最大,时间的测量会更准确.
四、实验,探究题
1、 2.20
【详解】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物体一端位于 11.00cm 处,另一端位于 13.20cm 处,物体长度为 2.20cm 。
2、 1mm 2.58cm
【详解】
( 1 ) 由测量数据 2.58cm 可知,准确值是 2.5cm ,估计值是 0.08cm ,分度值是 1mm 。
( 2 )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
3、 1.59
【详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 = 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木块左侧与 7.00cm 对齐,右侧与 8.59cm 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 = 8.59cm ﹣ 7.00cm = 1.5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