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师范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师范大学附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
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物理量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A.密度B.质量C.热量D.温度
2.压强的国际单位主要是为了纪念科学家()
A.牛顿B.帕斯卡C.伽利略D.阿基米德
3.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4.新型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持续30分钟高温可有效灭活病毒。
能有效灭活病毒温度至少是()
A.0℃B.37℃C.56℃D.100℃
5.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升同一重物A。
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当绳子自由端移动了相同距离时,力F1、F2做功分别为W1、W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F2B.F1=F2
C.W1>W2D.W1=W2
6.将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ρ甲>ρ乙,且ρ甲=4×103kg/m3,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甲乙相同的高度∆h,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切除之前,甲的高度为20cm
B.乙的密度为2×103kg/m3
C.当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时,切除高度为8cm
D.若将甲乙切除的部分分别叠放在对方上面,最终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
二、填空题
7.雨后彩虹,是阳光经高空的冰晶或水珠折射时,是光的现象,三原色光,是指红光、蓝光和,在上课时有同学发现黑板上出现了“反光”看不清黑板,这是因为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8.《天工开物》中记载: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
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较小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
为了减小人向上提水时所需的拉力,应将配重物(选填“靠近”或“远离”)支点。
汲水的过程中,水的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9.AI智能音箱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
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明星的声音,该音响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0.加油机在空中给匀速飞行的战斗机加油,则以战斗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的(选填“静止”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战斗机在进入战斗前抛掉副油箱的目的是战斗机的惯性(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增强战斗机灵活性;战斗机在发射导弹后,机身向后发生抖动的原因是
11.冰的密度为900千克/米3,某冰块的体积为0.01米3,其质量为千克。
若该冰块全部熔化成水,质量将,体积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小徐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看到老师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发生扩散,写下了如下猜想:分子在,并且分子之间存在。
为了验证猜想,他要设计实验收集证据。
以下选项中,可以证明以上猜想的事例是。
(填选项)
A.水的体积难以被压缩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C.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40mL
三、实验题
13.如图1甲,小红撑着伞在雨中行走,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吹翻。
她猜想伞面受到升力
大小可能与空气的流速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1乙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小红制作一个上凸下平的模型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用电风扇在模型正前方吹风模拟气流。
打开电风扇,调整气流速度,读出测力计的示数,记入表中: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为:空气流速越快,模型受到的升力越(选填“大”或“小”);
(2)夏天,若在电动车上加装遮阳伞(如图1丙),则电动车快速行驶时,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请说明理由:;
(3)为解决某地下商城“工”字形通道的通风问题,技术员设计了如图2 所示的几种方案,弧
形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其中最有效的是方案;因为;
(4)流体的流速变化引起压强变化,既给我们带来便利,也可能造成危害,如火车急速行驶
过站时,容易将人吸入,所以我们可以防止这一事故发生,可做的措施有:;
(5)根据上述研究,下列生活实例中,能利用上述的规律解释的是。
A.飞艇可以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C.两艘船并列高速行驶时,易发生碰撞
四、作图题
14.在图中,正方体所受重力G为5牛,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地面所受
压力F 。
1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B′.
五、计算题
16.将体积为1×103m 3的物体的一半浸入在水中,求: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
17. 热量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 另一种是“卡路里”,简称“卡”,符号Cal ,这个单位被广泛使用在营养计量和健身手册上。
“卡”是这样规定的:在1个大气压下,将1 克水温度升高1 摄氏度所需要吸收的热量。
(1) 1卡合多少焦耳;
(2)若运动员在长跑训练中汗水蒸发吸收热量, 使质量为60kg 的运动员体温下降0.1℃,求汗水蒸发吸收的热量。
人体主要成分是水,可认为人的比热容和水的比热容相等,水的比
热容为 ()3
J 4.210/kg ⨯⋅℃
18.实心均匀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该柱体的体积为3×10-3m 3、密度为2×103kg/m 3,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1)求该柱体的质量;
(2)求该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3)若将该柱体沿竖直方向切下一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方,叠放后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为
5
4
p ,求切去部分的质量Δm 。
19.如图(a )所示,侧壁竖直且足够高的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底面积为22510m -⨯,其中装有深度为0.1m 的水。
教材表述:“液体内部的压强不受容器形状的影响,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它与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也无关。
”教材表述:“液体内部存在由于液体所受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设想在距液面下h深处取一面积为S的水平液面,在该液面上方有一个体积为Sh的液柱,该液柱对此水平液面的压力F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
(1)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2)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3)现向容器中再加入深度为0.08m、重为19.6N的水,如图(b)所示。
为求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总,两位同学查阅了教材,如图1、2所示。
(a)小明认为F总等于水的总重力G总。
请判断小明观点是否正确,并依据教材说明理由;(b)小红认为F总相当于一个水柱的重力G柱。
请依据教材写出小红的理由,在图(b)上画出该水柱并求出F总。
六、实验题
20.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用若干个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们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
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
表二
表三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5与8,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根据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选填“能”或“不能”)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4)甲、乙、丙三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甲同学计算了每次实验中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比值不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不同;乙同学计算了实验序号1、
4、7三次实验中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差值越大时,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丙同学计算了每一组中任意两次实验的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由此得出结论:当压力变化量与受力面积变化量的比值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乙同学的结论是,丙同学的结论是.(均选填“错误”、“不完整”或“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