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9(内附详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
即时演练
1. (2019·烟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续古诗十首(其四)
白居易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风雪折劲木,润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
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韵梨花》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梨花,《东栏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两种手法
各自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舟中立秋
[清]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①愁。
洊饥②今有岁,倚棹③望西畴。
【注】①军储岭海:时局动荡,岭海府储存了大量的军粮。
②洊饥:指百姓遇到了连年的饥荒。
③棹:代指船。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
陈维崧
夏五大雨浃月①,南亩半成泽国,而梁溪人尚有画舫游湖者,词以寄慨。
翠釜②一朝裂,铜狄尽流铅③。
江南五月天漏,炼石补仍穿。
骤若淫龙喷沫,狂比长鲸跋浪,庐舍没长川。
菱蔓绕床下,钓艇系门前。
今何日,民已困,况无年。
家家秧马④闲坐,墟井断炊烟。
何处玉箫金管,犹唱雨丝风片⑤,烟水泊游船。
此曲纵娇好,听者似啼猿。
【注】①浃月:整月。
②翠釜:天空。
③铜狄流铅:铜人泪如铅水。
④秧马:农具名。
⑤雨丝风片:和风细雨。
*(1)词的上阕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者评收尾“此曲纵娇好,听者似啼猿”10字“有千钧之力”,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预测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愁绝”一词为全词之“眼”,请简要分析词中包含了哪些“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结构形式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吴中冯秀才
[唐]杜牧
长洲苑①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注】①长洲苑:吴中古迹。
客意
[金]元好问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1)试解释元诗诗题“客意”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在写法上同中有异,试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即时演练
1.【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思想感情的鉴赏。
这首诗通过写“山上春草”借高山之势而高入云霄,“涧底青松”却遭风摧雨折的不公平现象,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不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的愤懑、感伤之情。
第二问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由第一问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守节不渝、卓有才识的寒门子弟遭受冷遇和摧残,而豪门贵族子弟享恩泽、踞高位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无奈、愤懑和感伤之情。
(2)全诗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以“山上春草”比喻豪门贵族子弟,以“涧底青松”比喻寒门子弟;把涧底松坚强而富有生命力却遭风摧雪折和山上草以寸茎之长却享受雨露滋润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和命运
进行了对比,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解析】《次韵梨花》表面赞美了梨花的洁白,实则赞美梨花的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
《次韵梨花》运用衬托的手法写梨花,首句用“人面”“桃花”之红艳反衬梨花之雪白纯洁,结句用月色正衬梨花的素雅纯洁。
《东栏梨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写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把一树梨花比做“一株雪”。
参考答案:(1)《次韵梨花》赞美了梨花一尘不染的高洁。
(答“表达了诗人对像梨花一样的高洁品行的赞美”亦可。
)《东栏梨花》寄寓了诗人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2)《次韵梨花》中,诗人化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说美丽动人的“人面桃花”也比不上如玉的梨花,用衬托的手法表现梨花天然、纯洁之美。
(答“用‘桃花人面’的红艳反衬梨花的雪白”亦可。
或答“第四句用淡淡月色衬托梨花的素雅纯洁之美”亦可。
)《东栏梨花》中,苏轼把东栏一树梨花比做“一株雪”,形象地表现了梨花齐放、满树雪白的特点,同时亦暗含诗人惆怅、伤春之感——由梨花盛开感到春光即逝。
3.【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思想情感的鉴赏。
要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首先要找出诗中选取的“水流”“阴云”“急雨”等物象以及“倚棹西望”的诗人形象;其次抓关键词“畏”“沉”“乱”“愁”等。
第二问考查表现手法。
这一联写景,暗蕴着诗人愁乱的情怀,显然是借景抒情。
参考答案:(1)诗人的情感经历了由看到秋天生出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到由看到岭海府储存的军粮和百姓的连年饥荒,生出对时局动荡、百姓愁苦的无奈和忧虑的变化。
(2)借景抒情。
诗人通过写立秋之日站在船上,看到天空阴云沉沉、岸边青草瑟瑟仆倒,急雨乱点滩头、小舟摇摇荡荡的迷茫秋景,抒发了内心纷乱和阴郁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如从对偶等手法进行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4.【解析】这首词为民生疾苦而呼。
词的上片极写水势之狂猛,灾情之严峻。
主要采用了渲染或夸张手法,写出了洪水给民生带来的巨大破坏,表现了词人对民生的深切忧虑。
下片“今何日,民已困,况无年”之疾呼,痛切之情,溢于言表。
面对着“玉箫金管”,听唱着“雨丝风片”,词人怒发冲冠,一针见血地正告悠哉游哉的“游湖者”:“此曲纵娇好,听者似啼猿。
”赏析此词的结尾,要联系全词的思想感情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主要采用了渲染或夸张手法。
“翠釜”“铜狄”“天漏”“淫龙”“长鲸”等一系列意象排闼而至,突出了洪水之凶猛,灾情之严重。
“庐舍没长川。
菱蔓绕床下,钓艇系门前”则主写洪水给民生带来的巨大破坏,表现了词人对民生的深切忧虑。
(2)在洪水滔天、民生凋敝之际,竟然还有人赏水游玩,听曲作乐,如此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使词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懑,将游赏者的音乐指斥成山中啼猿,是对漠视民生的荒淫之音和荒淫之人的强烈的讽刺和抨击。
故曰有“千钧之力”。
创新预测
1.【解析】第一问考查对思想内容的鉴赏。
本词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在边关征战的兵士的命运如同边草一样悲惨。
兵士征战边关,春去冬来,年复一年,归期渺茫。
他们望断边草,眼见其渐渐变白、枯干,深感青春消逝、年华老去,在这僻远广漠的边地,更勾起了浓重的乡思。
接下去视角从边草转到白雪、明月。
雪晴、月明的宁静景象,令人可以想象到征人伫立在苍茫雪中的形象及其排解不尽的缭乱边愁和绵长悠远的思乡情怀。
第二问考查表达技巧。
这首词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即重章叠句。
重叠运用“边草”“明月”,营造了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
这种结构有利于吟诵和强化抒情。
参考答案:(1)①戍边兵士的思乡之愁。
词中描绘“千里万里”的明月,既写出了戍卒离家之遥远,又寄寓了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
②兵士长期戍边的孤独寂寞之愁。
词中以边草枯萎来比喻戍卒之老,不仅写出了戍卒守边时间之长,也道尽了其人生的凄凉。
(2)这首词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全词有两对叠句,即“边草”与“明月”。
通过反复歌咏,既强化了感情,又起到了创设意境的作用。
2.【解析】(1)《客意》是诗人在回乡途中的一个夜晚所作。
诗人孤独地躺在床上,心里思念着家中的儿女,可是他不直说自己在思念儿女,而是想象儿女如何思念自己,在计算着他的归期,盼他回家。
所以,诗题的含义就是这首诗的主旨。
(2)考查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但思念的对象不同:杜诗思念好友,以回忆寄相思,景中蕴情;元诗思念亲人,却不写自己,而是想象儿女如何思念自己,婉转感人。
参考答案:(1)“客意”指的是诗人在旅途中(归家途中)的孤独之感与思亲之情。
(2)相同点: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抒发思念之情,都采用虚写的手法来写情感。
不同点:杜牧的诗是通过回忆以前(当日在暮烟秋雨中的枫桥)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而元好问的诗则是运用想象,通过写家中的儿女如何思念漂泊在外的自己(在计算着自己的归期,盼望着自己的归来)来表达自己的思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