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完成1~2题。

1.冲积扇是河流泥沙在出山口形成的自然沉积体。

与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古冲积扇相比,新冲积扇位置偏向南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农业生产活动B.地表水下渗
C.祁连山地南移D.冰川融水量增大
2.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 )
A.沿河流呈南北走向B.沿河流呈东西走向
C.地处戈壁呈南北走向D.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解析: 1.C 2.D 第1题,冲积扇是河流泥沙在出山口形成的自然沉积体,其形成与人类活动和地表水的下渗关系不大;冰川融水量增大会使径流量增加,冲积扇位置北移;祁连山地的南移会使河流泥沙在出山口沉积的位置南移,因而使得新冲积扇的位置南移。

第2题,图示区域祁连山脉北侧冲积扇地区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人口和城镇数量较多,且地形较为平坦,因而该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结合某区域地形图,回答3~4题。

3.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4.四聚落中( )
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
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
解析:3.C 4.B 第3题,图中丙聚落位于河谷地区,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甲、乙、丁三聚落所处河谷较为平坦,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

第4题,丁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

乙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势最高,水量小,洪涝灾害少,但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发展缓慢。

下面的左图为古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 ⑤相对于河岸a、b和c,河岸d在洪水期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6.古人对该镇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疏风防寒
C.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使交通便利
解析:5.B 6.C 第5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古镇位于河流凸岸处,取水方便,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稍高,可避免洪水威胁。

因此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挟带的泥沙较多,因此,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这主要是受弯道环流的影响。

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和d;河岸d位于下游地区,在洪水期相对于河岸a和c更易决堤。

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街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可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2018·福州模拟)读下图,完成7~9题。

7.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天山B.秦岭
C.横断山脉D.台湾山脉
8.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光照B.气温
C.降水D.地势
9.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B.地壳运动
C.风力增强D.气温升高
解析:7.A 8.C 9.D 第7题,根据我国主要山脉的海拔高度及其分布可知,秦岭、台湾山脉位于地势的第二、三阶梯,而且海拔较低,山顶根本没有冰川分布,故排除选项B、D;横断山脉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南坡是迎风坡,冰川面积分布应该较大,而图中是北坡冰川面积分布多,所以该山脉应该是天山,故选项A正确。

第8题,热量、气温主要是通过影响雪线的升高与降低,进而影响不同季节冰川面积的变化,与同一季节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关系不大,故排除选项A、B;地势高低影响山峰上部是否有冰川分布,与面积大小,关系不大,故排除选项D;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最主要因素是降水,一般情况下山地迎风坡一侧降水量大,冰川面积大,如天山北坡有来自于北冰洋、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进入,形成迎风坡,所以北部冰川面积大,故选项C正确。

第9题,地壳抬升冰川面积变化无关,故排除选项B;风力增强对冰川面积减少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故排除选项C;降水减少对于迎风坡的冰川面积减少影响较大,仔细观察图2,不同坡向冰川面积都在缩小,说明冰川在大量融化,可见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故选项D正确。

某地理研究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

读表回答10~11题。

农作物熟制北界
一年一熟向北推移200~300 km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向北推移500 km左右
10.该地理研究小组的理论依据是( )
A.臭氧层空洞变大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D.全球降水量增大
11.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2030年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1月0 ℃等温线南移
B.内蒙古高原适宜生长季延长
C.长江三角洲变大
D.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减轻
解析:10.B 11.B 第10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农作物熟制北界北移。

第11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 1 月 0 ℃等温线北移;内蒙古高原的适宜生长季延长;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长江三角洲将变小;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使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加剧。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四种外力中,图示地区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作用明显。

这两种外力不仅影响图示地区,而且对我国的广大地区都有影响。

它们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了我国多样的地表形态。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种在它们作用下形成的典型沉积地形。

(10分)
(2)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

(4分)
A.湖北省B.河北省
C.吉林省D.广东省
(3)从图中气候资料来看,此地最冷月与最热月的温差超过__________℃,比同纬度的多数地区温差都大,造成此地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4)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哪个地段?并简述理由。

(6分)
解析:第(1)题,判断图示地区所受的外力作用,可依据图中信息:由气候统计图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流水作用显著;从该地沙尘暴信息可知,该地受到风力作用。

结合流水和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分别写出两种典型地形即可。

第(2)题,判断图示区域所在的省区,应联系四省的地理特点,结合图示信息判断。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不可能是湖北省和广东省;该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吉林省纬度相对较高,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故最可能是河北省。

第(3)题,根据图中气温曲线可计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分析温差大的原因应联系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第(4)题,判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地段,应依据水土流失的原理及成因。

答案:(1)流水风力流水作用形成的沉积地形: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风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地形:沙丘、黄土堆积。

(2)B
(3)30 冬夏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冬季风加剧了冬季的寒冷。

(4)乙地。

因乙地地形最陡峭,进行农业耕作最易引起水土流失,故应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13.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_______,B处呈________。

(4分)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11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

(9分)
解析: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

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

答案:(1)“V”型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
(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