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河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管理经验 沈改1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6年,唐家河成为全国首批51个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 • 2007年,省林业厅将唐家河管理权调整为委托广元市人民政府代管,同年广元市人民政
府决定由青川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对生态旅游 进行开发。 • 2008年,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唐家河区内办公用房、博物馆、电力、通讯、 林区公路、保护站房等基础设施和设备全部毁损,直接经济损失3.77亿元。 • 2009年,《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四川唐家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其中21个项目实现立项,唐家河开始有 序重建。 • 2011年6月,青川县整合各类资金2.6亿元,其中浙江援建1.1亿元完成唐家河灾后重建, 生态旅游区实现对外开放。
白熊坪保护站 水池坪保护站
摩天岭保护站
蔡家坝保护站
白果坪保护站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部分监测站
图:大草堂科考站
图:大草堂监测站
图:石桥河监测站
图:小草坡监测站
图:洪石河监测站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站所建设标准化,功能布局合理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电力设施建设标准化:自保护区建立,一直以小水
关虎游客中心
川 浙 交 流
在规划中,有21个项目被纳入灾后 重建,青川县整合各类资金2.3亿元, 其中浙江援建1.1亿元开始唐家河灾 后重建,2011年完成建设并对外开

放,目前,所有项目完成审计,总

投资额近3亿元。项目严格按照可研、
生物多样性评价、环评等程序进行。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游客中心建设管理 标准化
•引进第三方及西部自然基金会,解决保护区有林权争议的问题。通过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资金,逐步取得由老百姓拥有林权的林区。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设立科普宣传“社区专栏”
“社区现代化”能力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宣传
总结与展望
大草堂徒步径考察线 马鞍岭徒步径考察线
• 7个自然教育课程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生态教育解说体系建设标准化
• 7个主题教育馆
• 8条解说步道
自然课堂
植物课堂 兽类课堂 鸟类课堂 水生课堂 两栖课堂 随机课堂 随机课堂
• 7个自然教育课程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引进国际标准化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设与管理经验汇报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2013.11
唐家河保护区概况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 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万公顷。是岷山山 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51个示范 自然保护区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为A级自然保护 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 “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011年,被国家林业 局等七部委评估为管理水平“优" 。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社区工作总体思路
• 社区范围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区内村社主要有落衣沟村、石玉村、和平村;周边乡镇 主要包括平武县的高村、木皮、木座和青川县的青溪、桥楼、三锅乡。
• 建设目标 改善社区村民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的传统生活方式,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唐家河与社区更加融合,社区收入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序
健立正确的机制
• 监管审批机制:保护区管理处主要负责制定规划、公布管理体系、监管管 理过程、监督旅游行为、审批自然深度体验旅游活动计划。
• 市场化经营管理:成立四川唐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据市场规律进行 经营管理,法人代表由唐家河保护区同志兼任。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序
广泛合作:目前唐家河监测数据通过智能分析与处理后,与科研院校实现资
源数据共享,目前与中科研生物研究所、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西华师大生命 科学学院、绵阳市师范学院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合作。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化 建设平台,省林业厅特授予唐家河“四川省扭角羚野外保护研究中心”和“四 川省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两个品牌,力争通过3—5年,使唐家河在信息化基 础上,科研能力有大的提升。
• 建设中尽量保护动物迁徙廊道; • 色彩与自然融合; • 科研中心采用地源热泵方式供热,减少空调
系统对环境污染; • 科研中心、游客中心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系
统,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唐家河林区喷灌。
动物通道标志牌
建筑色彩与自然融合
地源热泵
污水处理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配备标准化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唐家河保护区发展历程
• 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主要经历了“四化”建
设过程
• 2011年至今,依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对“四化”建设要求,启动
了“智慧唐家河”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生态教
育系统解说等项目。
主要内容
1.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2.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3.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序 4.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严格规划建设:修编总体规划
1999年总体规划中功能区划分: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严格规划建设: 修编总体规划
2009年版《总体规划》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严格规划建设:《生态旅游规划》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严格规划建设: 《建设性规划设计》
蔡家坝保护站
•与TNC合作编制未来5年管理计 划,编制新阶段《保护行动规 划》 •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将培训计 划纳入管理计划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唐家河保护区保护行动计划(CAP)概念框架
主要内容
1.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2.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3.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序 4.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周边林缘社区 能源利用冲突与管理对策研究。
• 2005年,唐家河编制上报《唐家河自 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生态旅游》,被 省林业厅列入科技先导计划启动实施。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帮助发展乡村旅游
• 阴平村:该村是唐家河最早进行结对帮扶的周边村,早期通过帮助改水、改 厕、改灶,发展养兔、栽植水果、技能培训、引进WWF、GEF等项目进行帮扶, 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现在主要是通过环境教育、规范服务等与该村进行互 动管理。该村现有农家乐59户,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农家乐户均 收入在10万—50万之间。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管理信息化助推生态旅游管理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管理信息化助推生态教育宣传
目前唐家河保护区建有多处二维码,主要为唐家河保护区扭角羚 科普知识专栏、金丝猴科普知识专栏。
主要内容
1.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2.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3.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序 4.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 咨询服务 • 导游服务 • 票务管理 • 旅游购物 • 自然教育 • 车辆管理
图:咨询、导游服务
图:票务管理
图:旅游购物
图:自然教育
图:车辆管理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道路建设标准化
“建设标准化” 提升基建水平
道路建设标准化
• 一类:允许观光车、自行车、步行3种方 式进入的路段,6.5米宽沥青柏油路面;
生态教育解说体系建设标准化
• 7个主题教育馆
• 8条解说步道
主题教育馆 自然博物馆 唐家河历史馆 扭角羚体验馆 大熊猫体验馆 金丝猴体验馆 昆虫体验馆 珍惜动植物展览馆
• 7个自然教育课程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生态教育解说体系建设标准化
• 7个主题教育馆
• 8条解说步道
主要解说步道
蛇岛自然观察步道 灵猴谷溪畔自然漫步游径 水淋沟顽猴生态观察步道 森林与健康登山健行道 百雄关生态保护解说廊道 阴平古道生态历史解说步道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建立社区共管模式
已发展起来的社区 主要在社区进行宣传互动,技能培训、管理提升等方面予以共管。 未发展起来的村社 主要是通过组建社区工作组,建立帮困扶贫方案、通过扶持产业、给予资金支持来实现共管 资金扶贫 我们确立了与周边接壤的8个村建立共管、帮扶的主要工作方式,每年拿出10万元帮助周边 村社改善基础设施、发展致富产业。 解决争端
电发电为主,通过能力建设和灾后重建现已在各个保护站分 别修建了自用水力发电站并投入使用。在灾后重建过程中,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电力通讯设施通过地埋进入唐 家河,最大限度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线缆地埋
图:蔡家坝电站实景照片
图:摩天岭电站实景照片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化: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帮助发展周边旅游
在阴平村带动下,青溪镇东方村、东桥村先后发展农家乐、客栈、乡村 酒店194户,发展床位近4000张。依托唐家河,青川县整合中央基金、浙江、 温州各类资金5亿元,修复了青溪古城,去年通过招商引资完成了漂流、温 泉度假宾馆、摩天岭酒店、骑马走阴平、三文鱼养殖等项目,总投资达20亿 元。生态旅游辐射带动能力已经显现。
,将区内前哨村65户301名群众搬离出保护区。
唐家河保护区发展历程
• 建设阶段(1987年至2011年):主要经历了建立管
理模式、开展科研项目、进行保护区基本建设、完成5.12 特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
• 1992年,四川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将四川省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更名为“四川 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属四川省林业厅直属的副县(处)级事业单位, 定编43人。
• 二类:允许自行车、步行的路段,设计 为4.5米宽泥结碎石路面;
• 三类:允许徒步的路段,以2米宽登山步 道、栈道和巡护便道为主;
• 四类:巡护线路(自然深度体验线), 该类是需申请批准方可进入的线路,主 要为巡护监测线路。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站所建设标准化:共建设了5个保护站,13个监测站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规划先行:编制了《智慧唐家河》可行性研究报告,
策划了信息化蓝图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分步实施:监测信息化工作已全面启动
“智慧唐家河”一期工程之: “蔡家坝分中心野外视频监测系统” 1、2、野数外据监中测心终服端务器+UPS电源
3、监测中心视频矩阵+控制台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规范旅游管理过程 严格管理车辆
我区现有环保车15辆,正筹备 采购30辆,主要为管理线路设 置需要和机动车管控需要。
规范游览流程
制作管理手册,目前游览参观 遵循先停车再购票,在免费接 受接受博物馆的自然教育之后 才能乘观光车游览的流程。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序 规范的游览流程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序
唐家河保护区发展历程
• 建立阶段(1956年至1986年):主要经历了从森林
砍伐到成立保护区,并实现大部分区内群众搬迁出保护区 的过程。
• 1956年,建立青川县唐家河森林经营所。 • 1965年,建立绵阳地区青川伐木厂。 • 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四川省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 1986年,国务院批准唐家河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林业厅拨款110万元
“智慧唐家河”二期工程之: “野外监测数据管理分析应用系统”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智慧唐家河”二期工程之:唐家河生态因子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用于监测保护区动物、植物、气候、水文、负氧离子、 森林生态系统等,建立信息化管理运用平台,为科研提供支 撑,为环境承载力提供依据,为旅游提供服务。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 工作方式 主要是开展建设和帮扶工作,先后开展了基础建设项目、种养殖业示范项 目、节能示范项目、技能培训项目、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项目、野生动物危 害防治、农家旅游等项目。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制定社区发展规划
• 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的帮扶社 区发展。通过优势分析,主要确立了 帮扶石玉村、和平村发展中锋养殖, 帮助落衣沟、阴平村发展乡村旅游。
健全各类管理制度
将游客行为管理 与《自然保护区管 理条例》结合,彰 显唐家河生态旅游 管理特色,在文明 行为劝导、自我管 理垃圾等方面规范 游客行为。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序 建立反补机制
旅游公司还承担反补保护区 生态和周边社区居民生活水 平提高的职责。
主要内容
1. “建设标准化”提升基建水平 2. “管理信息化”助推能力提升 3. “经营规范化”促使管理有பைடு நூலகம் 4. “社区现代化”推进生态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