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过关测试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培优过关测试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为比较X 、Y 、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金属X 产生氢气 金属Y 无明显变化 金属Y 表面析出银 金属Z 无明显变化 A .X Y Z >> B .Z Y X >> C .Y X >、Y Z > D .X Y >、Z Y >
2.非金属间的置换规律与金属的相似:已知Br 2+2KI =2KBr+I 2; Cl 2+2NaBr =2NaCl+Br 2.则下列非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顺序正确的是( )
A .I 2、Br 2、Cl 2
B .Br 2、Cl 2、I 2
C .Cl 2、I 2、Br 2
D .Cl 2、Br 2、I 2
3.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B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 .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矿石资源
4.X 、Y 、Z 三种金属中,只有Z 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 放人X 的盐溶液中,Y 表面有X 析出。
则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X > Z > Y
B .Y > X > Z
C .Y > Z > X
D .Z > Y > X
5.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 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 不可能表示( )。
A .消耗铁粉的质量
B .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 .溶液的总质量
D .生成氢气的质量
6.为探究Fe 、Cu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B.
C.
D.
7.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
8.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不可行的是()
A.Fe、Ag、Cu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9.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的Fe2+和Cu2+
C.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
10.向 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Mg(NO3)2和 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11.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
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
12.为了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Zn>Fe>Cu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
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
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13.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A.稀H2SO4 B.稀HCl C.CuSO4溶液D.FeSO4溶液
14.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B.食盐和生石灰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D.烧碱和生石灰
15.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X>Y>Z B.Z>Y>X C.X>Y、Z>Y D.Y>X、Y>Z 16.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7.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是FeCl3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
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18.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
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
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
19.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Ag、X、Fe B.X、Fe、Ag C.Fe、Ag、X D.Fe、X、Ag
20.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
21.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质量相等
B.铝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
C.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
D.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22.向Cu(NO3)2、AgNO3、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
关于滤渣和滤液有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②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④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3.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明显变化
(2)再把甲放入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24.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有铝粉、铜粉和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25.“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下列关于鉴别“愚人金”与黄金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比较硬度,硬度小的是“愚人金”
②灼烧,表面变色的是“愚人金”
③浸没在稀硫酸中,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愚人金”
④浸没在硫酸锌溶液中,表面附着白色物质的是“愚人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6.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
C.D.
27.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固体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
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 (NO3)2
28.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29.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30.X、Y、Z代表三种金属,将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无明显现象,Y、Z逐渐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将Y放入ZCl2溶液中,发现Y表面有Z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
B.Y>X>Z
C.Y>Z>X
D.Z>Y>X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将X加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将Y加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将Z、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故金属活动性为:X>Y>Z;故选A。
【点睛】
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非金属间的置换规律与金属的相似,则活动性强的非金属单质能把活动性弱的非金属单质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r2+2KI=2KBr+I2,说明Br2的活动性比I2强;
Cl2+2NaBr=2NaCl+Br2,说明Cl2的活动性比Br2强;即非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顺序是I2、
Br2、Cl2。
故选A。
【点睛】
非金属间的置换规律与金属的相似,类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B
解析:B
【解析】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正确;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错误;C、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正确;D、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的冶炼金属产生的污染,保护了环境,正确。
故选B。
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Z的活动性最强,将Y放人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的活动性比X强,所以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 > Y > X ,故选D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从硫酸的溶液变为硫酸亚铁,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不能从零开始。
所以C错误。
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
6.A
解析:A
【解析】
A、铜不能将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银不能将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银的强。
但没有比较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错误;
B、铜不能将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铜能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铁、铜、银,正确;
C、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银不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铁、铜、银,正确;
D、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铜位于氢的后面;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位于氢的前面;铜能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铁、铜、银,正确。
故选A。
点睛: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最简单的方法有两种:用中间的金属和两边金属的溶液或中间金属的溶液和两边的金属。
如判断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方法有:硫酸亚铁溶液、铜、硝酸银溶液或铁、硫酸铜溶液、银。
7.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排在氢、铜之前,所以铁会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铁还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铁粉过量,所以溶液中没有氯化铜和稀盐酸剩余,只含有生成的氯化亚铁,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应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A、由于铁与氯化铜和盐酸反应都生成了氯化亚铁,所以,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Cl3,错误; 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应是铁和铜的混合物,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时,固体质量增加;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时,固体质量减小,故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正确; D、由于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使溶液的质量减少;而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使溶液的质量增加,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能会能减少,错误。
故选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8.B
解析:B
【解析】
A、Cu、Ag、FeSO4溶液这三种物质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Ag 与CuSO4溶液不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此方案可行;
B、因为铁的活动性在三种金属中最强,所以Cu,Ag都不能和FeSO4溶液反应,得不出Cu,Ag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比氢和银的活动性强,铜和稀盐酸不反应,但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比银强,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这三种物质中,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Cu与AgNO3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故选B.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铁和铜的活动性都比银强,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且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反应顺序为:铁先置换出银,铁反应完铜再反应。
【详解】
A、由于不知道铁和铜的量,所以不能判断出剩余固体成分是否含有铁和铜,但是在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故A正确;
B、铁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由于不知所加的铁和铜的量,若铁未反应完,则溶液中无Cu 2+,故B错误;
C、由A分析可知,固体中肯定含有银,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铁或铜,故C错误;
D、多种金属与一种金属盐溶液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铁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与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酸亚铁,而不是可能含有Fe2+,故D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于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镁>铁>铜>银,把一定量的铁放到AgNO3、Cu (NO2)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首先和AgNO3反应,再和CuSO4反应,而不能与Mg(NO3)2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同时也生成了硝酸亚铁,因此在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 (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
【详解】
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 Fe(NO3)3、Mg(NO3)2和 Cu(NO3)2,故错误;
B、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都会使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错误;
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11.B
解析:B
【解析】
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活动强比Y,Z强,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强比Z强, 综上所述,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
12.D
解析:D
【解析】
A、该方案根据锌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能,只能说明金属Zn的活动性比Cu强,不能确定Fe与金属Zn、Cu的活动性强弱;故A不正确;
B、该方案根据铁能与硫酸反应而铜不能,只能说明Fe的活动性比Cu强,不能确定Zn与金属Fe、Cu的活动性强弱;故B不正确;
C、该方案根据Zn、Fe两金属能置换铜,只能说明Zn、Fe两金属活动性比Cu强,但不能判断Zn、Fe两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不能确定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 不正确;
D、该方案中Zn能置换硫酸亚铁中的铁,说明Zn活动性比Fe强;Cu不能置换硫酸亚铁中的铁,说明Cu活动性不如比Fe强;则活动性顺序为Zn>Fe>Cu;故D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
首先分析,把铁加入下列溶液,是否反应.如果不反应,则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如果反应,再看反应后,生成的溶质的质量是否增大或减小,从而判断出溶液的质量的变化.
A、铁与H2SO4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溶液质量增加.故A错误;
B、铁与HCl反应后,生成FeCl2溶液,溶液质量增加.故B错误;
C、铁与CuSO4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溶液质量减少.故C正确;
D、铁与FeSO4溶液不反应,溶液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4.C
解析:C
【解析】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B.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食盐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错误;C.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并发生反应,生石灰则能吸收水分,故C正确;D.烧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C。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6.C
解析: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越活泼反应越快,故A正确;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故B正确;C、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说明金属均已全部反应完,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是甲>乙>丙,则相对原子质量是甲<乙<丙,故C错误;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氢来源于酸,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越多,故D正确。
17.B
解析:B
【解析】
假设溶液中含有FeCl3,那么它肯定会与铜和铁继续反应,即A答案前后是矛盾的;另外,无论那一个反应都会生成FeCl2,而且铁会与CuCl2反应,所以固体中肯定会存在铜,而铁和CuCl2不一定会存在。
故选B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需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及污物清除,因此铝丝需要砂纸打磨,正确;
B.铝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面的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正确;
C.由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可知,铝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面的铜,故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 Al2(SO4)3,故错误。
故选D。
19.D
解析:D
【解析】根据题意: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X活泼性大于银;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说明Fe活泼性大于X。
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X、Ag。
故选D。
点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处于H元素前的金属可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A
解析:A
【解析】
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
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错误。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
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
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
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将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说明硫酸全部参加反应,溶液的溶质由硫酸变为硫酸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生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质量比为120∶114,所以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选D。
【点睛】
常见金属:锌、铁、镁、铝,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与足量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铝、镁、铁、锌。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比铝弱,不能与硝酸铝溶液反应;向Cu(NO3)2、AgNO3、
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锌首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
①滤渣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可能只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银和铜,也可能是银、铜和过量的锌,故①正确;
②硝酸铝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硝酸锌,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Al(NO3)3,故②正确;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滤渣中可能不含锌,故③错误;
④锌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2AgNO3═Zn(NO3)2+2Ag、Zn+
Cu(NO3)2═Zn(NO3)2+Cu,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生成银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大于生成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可能相等,故④正确。
正确的是①②④有3个。
故选C。
【点睛】
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
本题要考虑锌的质量对反应后的溶质成分、过滤后的滤渣成分的影响。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把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硫酸中,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明显变化,说明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丙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甲、乙>H>丙。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再把甲放入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弱,即乙>甲。
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选B。
2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一定含有铝和铜,因此①说法错误;
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g,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铝,滤液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因此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因为银、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铝没有剩余,说明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被溶解,故②说法正确;
铝位于氢前,铜位于氢后;铜可以置换出银,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