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最终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服务。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第三单元“家乡山水”,第四单元“可爱的动植物”。

每个单元都以主题形式呈现,将道德、法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各个具体主题之中。

每个单元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每个主题都基于儿童的生活原型,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开展,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的现实需要。

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才会花时间关注和思考,因
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处于发展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班级、小组和家庭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积极上进、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行为与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懂得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事情;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观察能力;能够关心和爱护周围的同伴和动植物。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的特点;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案例分析、游戏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欢迎新同学”
“上学路上”
“课间活动真快乐”“我认识您了”
“美丽的校园”
“我爱老师”
“家乡的风土人情”“中秋节”
“重阳节”
“国庆节”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
“课间十分钟”
“铃声告诉咱该怎么做”“上课了”
“班级里的小主人”“卫生保健我知道”“安全上学去”
“放学了”
“春游去”
“运动会”
“我们的校园”
第三单元:家乡山水
“我的家乡在哪里”
“家乡的美景美物”
“游公园”
“家乡的传统”
“可爱的家乡动物”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家乡的变化”
“我和我的家乡”
“祖国的生日”
“好孩子讲文明”
“从小做个遵纪守法的人”“爸爸妈妈多辛苦”
第四单元:可爱的动植物
“可爱的动植物朋友”“我与小金鱼”
“小蚂蚁”
“好样的,森林小猎手”“小鸟,你快回来
“我们爱动物”
“爱护公共财物”
“小小志愿者”
“我是地球小卫士”
“做个快乐的小天使”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作为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教学方法与措施
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措施: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七、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注意力表现等。

作业:定期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我是小交警”、“我是环保小卫士”等,评价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和成长进步。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
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辅助材料:教学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其他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