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郡国并行制
2. (2分) (2017高二下·遵义期中) 秦统一全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经济上自公元前216年始,“使黔首(百姓)自实田(自己上报土地数目)”,这一法令表明秦朝()
A . 秦朝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
B . 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
C .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
D . 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
3. (2分)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 .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 . 社会上层的倡导
D . 传统文化的影响
4. (2分) (2018高二下·温宿期末) 清朝打破了传统回避制度按政区划分的做法,改以百里为限,即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

其目的在于()
A .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 .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C . 防止地方势力做大
D . 瓦解地方宗法体系
5. (2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都是()
A . 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斗争
B . 以攻击外国教堂、租界为目标
C . 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D . 被清朝出卖而失败
6. (2分) (2019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 .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B .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C . 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D .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7. (2分)(2018·浙江会考) 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

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

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

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

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

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

这说明()
A . 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B . 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 . 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 . 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8. (2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

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 . 美苏争霸的影响
B . 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9. (2分)“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 . ①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①②③
10. (2分)“自由女神”是美国的象征,因而“自由”也便成为美国人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但实际上美国也
并非是一块自由的乐土。

从建国至今美国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是()
A . 金钱政治
B . 种族歧视
C . 性别歧视
D . 暴力犯罪
11. (2分) (2017高一下·牡丹江期末)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 . 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 . 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 .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12. (2分) (2018高二上·玉溪月考)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B . 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 . 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D . 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
13. (5分) (2020高一下·四川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

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

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在渐渐地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14. (5分)(2017·新乡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00—1800年的确是一个空前跨文化交流的时代,它越来越多地影响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早期近代几乎把世界各个民族都纳入彼此经常的、紧密的、持续的联系之中,跨文化交流延伸到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之外,包括了全世界。

1500—1800年,经过新航路的开辟,无论奢侈品还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和风险都大大降低了,这些航路上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可以传播给更广泛地区的商人。

各地复杂的货币制度,通过可以互相兑换的黄金、白银、铜币、汇票,也促进了全球贸易。

——摘编自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5. (10分) (2018高三上·南平模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369年,朱元璋实行“诸王分制”,皇帝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其余诸子封为亲王(藩王),分封到全国各地。

亲王的嫡长子继承其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

郡王之下又按世系依次封爵。

同时,按世系等第享受优厚的宗禄待遇,由此形成皇族宗室的宗藩制度。

宗室子弟不从事士农工商,“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成为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人数不断扩大。

如,山西初封仅晋府一王,岁支禄米1万石,到嘉靖时,晋府宗室人员增至1851人,岁支禄米87万石。

巨额的宗禄开支使政府越来越无法承受。

1565年,嘉靖皇帝颁诏推行《宗藩条例》,禁止宗室滥娶妾媵,以减缓宗室人口增长;通过奏减和折支等办法,减少禄米和其它用费等。

但由于没有让宗室参加科举考试和自谋生计,宗室仍由国家供养。

——摘编自林延清《论明朝嘉靖中后期的改革活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明朝宗藩制度有哪些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嘉靖时宗藩制度改革的作用。

16. (10分) (2017高二下·宜昌期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中)苏联石油工业相继出现生产下降、开采下降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强项是资源潜力,德国的优势在于技术能力。

为保卫国家主要的工业力量,苏联工业向东部地区转移,高加索,特别是巴库的石油设备也在东迁之列。

苏联向东部疏散了600车皮的石油设备,德军占领高加索6个月后生产不出1吨石油,此举有利于粉碎德国占领高加索战略资源的企图。

为满足军事需要,苏联采取的措施是,后方“液体燃料尽可能用煤气代替,汽车尽量使用固体燃料”。

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由美国《租借法》提供的航空汽油是苏联自己产量的1.4倍。

为避免两线作战而采取的“先德国、后日本”的战略方针为苏联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持。

在对德石油斗争中,苏联不仅保存了本国的石油潜力,而且使国家石油工业在受到战争冲击的条件下继续发展。

——摘编自王绍章、李爽《石油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苏联保存本国石油潜力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油战”对二战战争进程的影响。

17. (20分) (2020高一下·易县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局部)
材料二:“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

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答案:13-1、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
答案:15-2、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
考点:
解析:
答案:17-1、答案:17-2、
答案:17-3、答案:17-4、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