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初探
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最基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

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从而扭转思想品德课形象的迫切要求。

一、“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方式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组成的完整而复杂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构成一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方式,其内涵可以表述为:在素质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体现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主线,构建教师导学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程序。

二、“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方式的操作流程
(一) 导课:精选材料,设疑启思,引发求知
立足“学情”,精选背景材料,巧妙构思问题,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是本教学方式的操作起点。

精选什么样的材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本环节的关键。

作为教学起点的材料,既要紧扣教材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具有“导学”功能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钻研教材,又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为此,我们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言锦句、时事政治等素材,运用演绎设疑、归纳设疑、扩展设疑、发散设疑、辨析设疑、层进设疑、反向设疑等方法,引导学生入课,唤起求知热情。

(二)新授:自学探究,合作互研,探索创新
经过选材设疑,以疑导思的入课环节,教学方式便进入到核心阶段:“自主--合作--创新”的新授环节。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

作为导师,就应视“学生为上帝”,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提供服务,创设体验知识生成的学习氛围。

1.自主学习:自学探究的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学习能力是本教学方式的价值取向之一。

学生的自学探究由“学、思、疑、问”四个互相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

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科学学习方式。

2.合作学习:合作互研的学习形式。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形式加以解决。

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互研。

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互相研讨。

二是小组合作互研。

合作小组以4人为宜。

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

三是整班集体互研。

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3. 创新学习:探索创新的学习追求。

在自学探究、合作互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
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

这是本教学方式创新学习的价值追求。

质疑求新的“抓手”,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利用课本中有关思考题质疑;;B、引导学生在新知旧识的综合、比较中质疑;C、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综合,从中质疑;D、联系当今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展开质疑。

(三) 归纳:释疑解惑,归纳织网,提升能力
通过上述诸环节学习后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感性的、零散而不成系统的。

因此,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教师要努力做的。

此时,教师既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归纳梳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识的结构;更应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图。

归纳知识网络图的常用的方法有表格式、提纲式、因果式等,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能清晰、有序、完整地展示知识间的关系。

(四)结课:能力检测,反馈矫正,明理笃行
组织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教学方式也不例外。

通过能力测评,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

就检测的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书面检测;可以是当堂检测,也可以是课后检测;甚至还可以把学生整理听课笔记作为检测形式。

就检测的内容而言,既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的特点。

三、“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方式的特点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本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场教学或学习的革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本教学方式中教师立足于“导学”,学生致力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正是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情境性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具体方法的综合运用。

2.本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教学方式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学为主体”主要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

“教为主导”主要表现为: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拨指导→启迪创造。

3.本教学方式倡导的“生生合作”、“师生和谐”体现了民主教学观
“生生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行为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它是合作表现形式。

“师生和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达到协调,它是合作的实质。

此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给予正确引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培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们积极尝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成的一定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加以灵活变通,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规范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