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采金迹地植被恢复适应性草本的选择

合集下载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更新的研究—修改—2014[1].3.26(接受所有修改)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更新的研究—修改—2014[1].3.26(接受所有修改)

摘要自1987年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以后,关于该地区火烧迹地上植被的更新与恢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

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为例,通过对该局1974~2004年30多年以来历史火灾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对部分火烧迹地的踏查,以林火过后主要乔木树种的更新情况为研究对象,对火烧迹地主要乔木树种的组成情况进行调查,对不同火烧强度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并根据样地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恢复措施,为今后大兴安岭地区及国内其它地区火烧迹地植被的更新与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不同林型火烧迹地上乔木的更新有显著差异。

在塔河林业局施业范围内常见的六种林型中,更新能力最强的林型是草类林叶松林,其次是落叶松白桦林,而更新能力最低的林型是杜鹃樟子松林。

(2)不同火烧强度对乔木的更新也有显著差异。

轻度火烧有助于针叶树更新,中度火烧后以杨桦为代表的速生树种迅速更新,演替为阔叶林,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演替为针阔混交林;重度火烧后,很长很时间内林分以杨桦为代表的阔叶林为主。

(3)不同火烧迹地因立地条件、火烧强度、地形等方面的差异,森林植被的更新演替规律也有显著的差异,应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森林恢复途径,在经营条件较差的地段可任由其自然更新,在经营条件较好的地段则可采取人工植苗更新。

(4)通过对塔河林业局部分样地樟子松、落叶松人工更新情况的调查发现,火烧迹地上植被人工更新效果显著优于自然更新效果。

围绕商品林、公益生态林等两种不同的培育目标,针对塔河林业局落叶松、樟子松了两个主要树种提出了四种更新模式。

关键词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火烧迹地;植被更新;恢复模式AbstractSince the 1987 Greater Xing’an Mountai ns "5.6" big forest fire, research on this area burned vegetation regeneration and restoration is always a hot and focus problem in academic field. In this paper, taking Greater Xing’an Mountains area of Tahe Forestry Bureau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1974-2004 years 30 years and collation of historical fire data collection, investigation and the burned with fire, after the main tree species in the update as a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in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burned area, compared the recovery different fire intensity on the burned area, and to explore the means of recovery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lots, the updated on forest vegetation after scheme, shorten the fire forest ecosystem restor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covery.Through research, reach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 In different forest types and tree update on burned area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est renewal ability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grass forest of pine, and the lowest is the ability to update Forest Cuckoo.(2) Update different fire intensities on the tree also has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 Mild fire helps conifer update, moderate after the fire with poplars and birch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ast-growing species quickly update, succession of broad-leaved forest, with the succession time for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severe fire, in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will be formed to poplars and birches dominated broadleaved forest.(3)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burned by fire intensity difference, topograph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update law of succession, forest vegetation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hould be aimed at the restoration of proper forest management, in conditions of poor area can allow the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the area of business conditions can take artificial plant regeneration.(4)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artificial updates are found on Tahe Forestry Bureau part kind of Pinus sylvestris, Larix gmelinii,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burned vegetation than natural regener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egetation on the more obvious, can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burned vegetation. Commercial forest, public welfare forest around two different cultivation goals, according to the Tahe Bureau of forestry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Larix gmelinii, two main species presented four update modes.Keywords The Great Xing'an Mountain;Tahe Forestry Bureau;Burned Area;Vegetation Regeneration;Resume Mod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3)1.3研究目的与意义 (5)1.3.1研究目的 (5)1.3.2研究意义 (5)1.4研究思路与内容 (6)1.4.1研究思路 (6)1.4.2研究内容 (6)2研究地区概况 (7)2.1地理位置 (7)2.2自然概况 (7)2.2.1地形地貌 (7)2.2.2气候状况 (8)2.2.3土壤类型 (8)2.2.4植被类型 (9)2.3森林资源 (10)2.4火烧历史 (10)3研究方法 (11)3.1样地的选择与设置 (11)3.1.1样地设置原则 (11)3.1.2测定方法 (12)3.2植被更新的调查方法 (12)3.3数据收集与整理 (12)4火烧迹地植被更新状况分析 (14)4.1不同林型火烧迹地乔木的更新情况分析 (14)4.1.1不同林型火烧迹地乔木的更新情况 (14)4.1.2不同林型火烧迹地乔木的更新得分 (16)4.2不同年限火烧迹地乔木的更新情况分析 (18)4.2.1不同年限火烧迹地白桦的更新情况 (18)4.2.2不同年限火烧迹地落叶松的更新情况 (19)4.2.3不同年限火烧迹地山杨的更新情况 (20)4.3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乔木的更新情况分析 (21)4.3.1不同强度火烧下白桦的更新情况 (22)4.3.2白桦在不同林型中的更新情况 (24)4.3.3白桦在火烧和非火烧状态下的更新情况 (26)5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研究 (28)5.1塔河林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28)5.1.1重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28)5.1.2中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31)5.1.3轻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32)5.2塔河林区火烧迹地人工更新恢复模式 (32)5.2.1人工更新效果研究 (33)5.2.2人工更新恢复模式 (34)结论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5)个人简历 (46)1 绪论1.1 研究背景森林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控制全球变暖、防风固沙、防洪保土、涵养水源等功能,是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980―1999年大兴安岭灌木、草本和地被物林火碳释放估算

1980―1999年大兴安岭灌木、草本和地被物林火碳释放估算

放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
[ %] 年, [BRP<GGFK 首次成功地估算了热带森林由于
森林火灾而产生的含碳温室气体量( "&&$ 年在美国 \=RR=<GEQDK5 召开的第一次生物质燃烧和气候变化 的 *N<OG<? 会议, 比较全面地收集了有关估算由森
[ ", , "’ ] 林火灾产生的温室气体的研究成果 ( 在热带地
( -$%8"%$% ) 、 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科研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金项 目( ,$$%$,,#$$- )和 国 家“ 十 五 ”科 技 攻 关 资 助 项 目 ( ,$$"C:#$&C"8 ) ( !!通讯作者( L)G<=R:ED?R)IHY ?FHD( FPD( I? ,$$8)$#)$8 收稿, ,$$8)"$)"8 接受(
!"#$ —!""" 年大兴安岭灌木、 草本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被物 林火碳释放估算 !
胡海清! 孙! 龙
!!
(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 "#$$%$ )
摘! 要! 应用排放因子法, 对大兴安岭林区 "&’$ —"&&& 年间主要森林类型中灌木、 草本和地 被物因森林火灾释放的碳量及主要含碳温室气体量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 不同森林类型灌 木、 草本和地被物的排放因子不同, 以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的灌木、 草本和地被物层 *+, 排放 因子最大, 为 &-. $’/ , 樟子松林最小, 为 ’,. #0/ ; 樟子松林 *+ 和 * 1 2 3 排放因子最大, 分别 为 "$. ,#/ 和 $. ’%/ , 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最小, 分别为 0. ##/ 和 $. -$/ . 结合灌木、 草本和地 被物层生物量和碳储量数据, 得出 ,$ 年间大兴安岭典型森林类型灌木、 草本和地被物层因森 林火灾释放的总碳量为 0. #0 45, 年平均 $. -- 45, 约占全国森林火灾碳释放量的 "". ##/ 6 "0. -$/ ; 直接释放的含碳温室气体 ,,. $- 45, 其中 *+, 的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 ’#. ,$/ , *+ 占总释放量的 "%. ,"/ , * 1 2 3 占总释放量的 $. #&/ ( 关键词! 林火! 灌木! 草本! 地被物! 排放因子! 碳释放 ( ,$$8 ) ",7,0%87$8! 中图分类号! 980,.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7&--, %&’()*’(+, +- .*/0+, /121*&1 -/+) &3/40&,31/0*51& *,6 2(’’1/& (, 7*8(,5 ’ *, 9+4,’*(,& 0: -+/1&’ -(/1& (, !"#$;!"""< 2; 2<=)>=?5,9;@ AB?5( !"#$$% $& ’$()*+(, ,-$(+#).*+ ’$()*+(, /012 3)(*1+, ,4.(510 "#$$%$ ,6#10.) 7 26#107 87 9::%7 ;"$%( , ,$$8 , !# ( ", ) : ,0%87,0#-( =0&’/*.’ :C3 DE=?5 FG=EE=B? H<IJBK( LM) ,JN=E O<OFK FEJ=G<JFP JNF I<KQB? KFRF<EF <?P JNF FG=EE=B? BH I<KQB?)IB?J<=?=?5 5<EFE HKBG JNF ENKDQE,NFKQ<5FE <?P R=JJFKE =? G<=? HBKFEJ J3OFE =? S<1=?5 ’ <? NFKQ<5FE <?P R=J) TBD?J<=?E Q3 HBKFEJ H=KFE =? "&’$7"&&&( 4NF KFEDRJE ENBUFP JN<J JNF LM BH ENKDQE, JFKE P=HHFKFP =? P=HHFKF?J HBKFEJ J3OFE,U=JN JNF G<1=GDG <?P G=?=GDG LM BH *+, QF=?5 &-. $’/ <?P ’,. #0/ ,KFEOFIJ=VFR3 =? <)=>? :.%>*+() @ <.(1A B?)%1011 HBKFEJ <?P C10>* *,%3)*+(1* V<K( ?$02 JNF G<1=GDG LM BH *+ <?P * W 2 X QF=?5 "$. ,#/ <?P $. ’%/ , KFEOFIJ=VFR3 =? C7 *,%2 B$%1". HBKFEJ, 3)*+(1* V<K( ?$0B$%1". HBKFEJ,<?P JNF G=?=GDG LM BH *+ <?P * W 2 X QF=?5 0. ##/ <?P $. -$/ ,KF) EOFIJ=VFR3 =? <7 :.%>*+() @ <7 B?)%1011 HBKFEJ( *BGQ=?FP U=JN JNF P<J< BH Q=BG<EE <?P I<KQB? EJBK<5F BH ENKDQE, NFKQ<5FE <?P R=JJFKE =? P=HHFKF?J HBKFEJE, =J U<E FEJ=G<JFP JN<J JNF JBJ<R I<KQB? KFRF<EF HKBG ENKDQE ,NFKQ<5FE <?P R=JJFKE Q3 HBKFEJ H=KFE HKBG "&’$ JB "&&& <IIBD?JFP HBK 0. #0 45 <?P $. -- 45 ・ < 7 " ,BIIDO3=?5 "". ##/7"0. -$/ BH JNF JBJ<R <??D<R FG=EE=B?E =? *N=?< Q3 HBKFEJ H=KFE,<?P JNF FG=EE=B? BH *+, ,*+ <?P * 1 2 3 U<E ,,. $- 45,<IIBD?J=?5 HBK ’#. ,$/ ,"%. ,"/ <?P $. #&/ BH JNF JBJ<R I<KQB?)IB?J<=?=?5 5<EFE FG=EE=B? ,KFEOFIJ=VFR3( >1: ?+/6&:HBKFEJ H=KF;ENKDQ;NFKQ<5F;R=JJFK;FG=EE=B? H<IJBK;I<KQB? KFRF<EF(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
e c u v y a e r a lz d by usn p icia o on n nay i meho atr n e tg tn te fr s e eain f a h s r e r a we e nay e i g rn p lc mp e ta l ss t d fe iv siai g h oe tv g t t o o
生物多样性 为研 究对 象,应用主成分分析 方法,对各调查 区恢复情 况进 行分析 。研 究结果表 明:火烧迹地各层 物种数随火烧后恢复 时间的推移 ,乔木层 与灌木层 的 变化 不是很 明显,而草本层 变化 较 大,随 着时间的推移 物
种数 逐 渐 降低 ;各 层 的 物 种 多样 性 随 火后 恢 复 时 间 的 推 移 先 增 加 后 减 少 ,之 后 逐 渐 处 于平 稳 ;各 层 的 物 种 均 匀
s r b ly rwa h g e ta ng te a e , s r b ly r a r l y r,whih idiae ha h r it b n e ha h u a e st e big s mo r e ly r h u a e nd heb a e c n c td t t te f e d sur a c d a i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0 X (0 0 4— 1 0 0 1 0 5 2 1 )0 0 4— 5
E au t no un dSahV gtt nN trl etr t nE et i a ig nig Sn iag , ogX b vlai nB re l ee i au a R s ai f c D x a l / o gQl n ’ D n i・ o s ao o o sn n n i

孔繁花,博士,副教授 -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孔繁花,博士,副教授 -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孔繁花,山东日照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3 年以来,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2 篇,EI收录1篇。

2005 年,曾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工作与学习经历2007.12-至今,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工作,副教授2006.10-2007.12,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工作,讲师2003.9-2006.9,博士,日本广岛大学国际协力研究科2000.9-2003.7,硕士,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996.9-2000.7,学士,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研究领域:城市景观生态土地利用变化(LUCC)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满足城市居民与城市生态需求的绿地景观网络构建研究》,2008-201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城市公共设施可达性与公平性动态变化分析》,2008-2010,骨干参加;江西省发改委《国内外湖区开发利用比较研究》,2008.3-2008.10,骨干参加;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启动基金《济南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研究》,2006-2008,主持;日本广岛大学COE项目(The 21st Century Center of Excellence Program at Graduate School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Hiroshima University),2003-2006,骨干参与,项目中国研究部分的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兴安岭林火迹地植被恢复过程的景观生态学研究》,2003-2005,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景观要素空间分布对林火迹地演替过程的影响》,2001-2004,骨干参加;主要科研成果:孔繁花,尹海伟,济南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生态学报,2008,V ol.28,4,1711-1719;Fanhua Kong,Haiwei Yin,Nobukazu Nakagoshi,Using GIS and Landscape Metrics in the Hedonic Price Modeling of the Amenity Value of Urban Green Space: a Case Study in Jinan City. Chin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SCI、EI),2007,V ol.79, 3-4,240-252;Fanhua Kong,Haiwei Yin,Nobukazu Nakagoshi,Using GIS and moving window method in the urban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 analyzing,Geoinformatics 2007,(SPIE、EI检索),Proc. SPIE 6753, 67531Q (2007); Fanhua Kong,Nobukazu Nakagoshi,Spatial-temporal gradient analysi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Jinan, China,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SCI),2006,Vol.78, 3,147-164;KONG Fan-hua,Nobukazu NAKAGOSHI,YIN Hai-wei,Akira KIKUCHI,Spatial gradient analysis of urban green spaces combined with landscape metrics in Jinan City,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5,Vol.15,3,254-261;Fanhua Kong,Nobukazu Nakagoshi,Changes of Urban Green Spaces and Their Driving Forces: a Case Study of Jinan City,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2005,Vol.11, 2,97-109;孔繁花,李秀珍,尹海伟,大兴安岭北坡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V ol.29,2,33-38;孔繁花,李秀珍,尹海伟,王绪高,解伏菊,地形对大兴安岭北坡林火迹地森林景观格局影响的梯度分析,生态学报,2004,V ol.24,9,1863-1870;KONG Fan-hua,LI Xiu-zhen,YIN Hai-wei,Landscape change on burned blanks in Daxing’an Mountains,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4,V ol.15,1,33-38;KONG Fan-hua,LI Xiu-zhen,ZHAO Shan-lun,YIN Hai-wei,Research advance in forest restoration on the burned blanks,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3,V ol.14,2,180-184;孔繁花,李秀珍,王绪高,赵善伦,石秉路,高振岭,大兴安岭林火迹地森林植被恢复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2003,Vol.22,2 ,60-64。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对策初探

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对策初探
LIUWei1 WANGHeizilai2 LIUHuifeng2
(Firstauthor'saddress:VocationalCollegeDaxing'anMountains,Jiagedaqi165000)
Abstract Intheprocessofvegetationrestorationintheburnedarea,accordingtothedegreeofover-firedamage,site conditionsandresourcemanagementconditionsoftheburnedarea,thenaturalregenerationofvegetationandtherestoration ofartificialinterventionarecombinedtoscientificallyandeffectivelyshortenthetimerequiredforvegetationtoreturntothe topcommunity,whichcancomprehensivelyimprovetherecoveryspeedandrestorationqualityofthevegetationintheburn ingarea Keywords GreaterKhinganRange;burnedarea;vegetationrestoration;countermeasure
·89·
2019年 2期 (总 190期) 林 林 林业 业 业勘 勘 勘查 查 查设 设 设计 计 计
平衡受到干扰,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大 兴安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是主要天然林资 源储备区,也是松嫩平原及呼伦贝尔草原的重要生 态屏障,区内存在很多大面积的火烧迹地,由于缺 乏科学有效的恢复手段,导致这些过火区域的森林 资源存在逆向演替的风险,成为破坏本地区森林生 态环境的严重威胁因子。因此,如何尽快恢复大兴 安岭地区过火区域内的植被资源及森林生态环境, 对于促进林区发展经济及保护天然林资源有着极为 重要的意义[2]。 本 研 究 结 合 前 人 研 究 的 结 果, 对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方法进行 了研究。 1 研究地基本概况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发展主要指标报告模板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发展主要指标报告模板

04
生态环境质量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生态环境质量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规 划》将重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 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规划》中关于《“十四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带 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发展主要指标》的规划,主要涉及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 为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我们将重点进行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具体措施包括:
3. 森林覆盖率变化:
除了森林蓄积量的增加,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还将致力于提高森林覆盖率。政府计划通过植树造林和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来实现这 一目标。在植树造林方面,政府将加强对苗木培育的投入,以保障充足的苗木供应。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方面,政府将加强对森林火灾和 病虫害的防控,并严格执行采伐管理制度,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提升气候调
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1.十四五”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保 护和修复工程:保护、恢复、提高、确保、推 动
在“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恢 复森林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并推动经济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将实施以下战略: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保护和修复 工程规划
FROM:Alexande 2023/9/15
目录
CONTENTS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 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 生态环境质量
01
森林覆盖率
Forest coverage

高寒草原地区露天矿生态恢复植被筛选及生态价值测算

高寒草原地区露天矿生态恢复植被筛选及生态价值测算

高寒草原地区露天矿生态恢复植被筛选及生态价值测算王立艳;陈淳;赵艳辉【摘要】灵泉露天煤矿即将关闭转入斜井开采,该矿位于高寒地区草原植被带,植被生长期短.露天矿坑边坡及外排土场土壤贫瘠,综合考虑露天矿闭坑后的防灭火及边坡稳定,以及依据区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总体思路,对灵泉露天煤矿进行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生态恢复规划.其中,将生态恢复区分为植被自然恢复区与人工生态植被恢复区.在规划设计中以当地草本植物为主,适当配种景观植物.同时,本文利用价值量估算法,对规划区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灵泉露天矿每年的生态价值为873.53万元,生态恢复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对实现露天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能源环境保护》【年(卷),期】2016(030)006【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生态恢复规划;植被筛选;生态价值测算;关闭露天矿【作者】王立艳;陈淳;赵艳辉【作者单位】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满洲里021400;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灵泉露天煤矿位于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煤田中北部,经过50多年的开采,浅部煤炭资源即将开采完毕,深部煤炭资源采用斜井开采,原来的露天采坑即将关闭,关闭后露天矿的生态恢复成为迫切的问题。

由于露天矿位于高寒草原植被地区,气候寒冷,植物生长期短,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是很大的挑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复垦条例》以及《煤炭安全生产规程》等有关要求,应对灵泉露天矿进行生态恢复规划,通过自然及人工生态恢复措施,使受损生态系统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这对改善矿区环境、构建生态矿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规划原则与目标根据区域地理、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HJ651-201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 T 1036-20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等为依据,遵循"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总体思路,编制灵泉露天矿生态恢复规划,促进区域植被快速恢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近期和中期生态恢复工程建设,主要生态建设指标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大兴安岭地区珍稀野生草本花卉引种驯化

大兴安岭地区珍稀野生草本花卉引种驯化

值 高、 适应性 强的优 良品种 5 个, 即百合 、 柳 兰、 轮叶 沙参、 石竹 、 芍药。
[ 关键词 ] 大兴安 岭; 野生 ; 花卉 ; -  ̄ J H L

Pr e c i o u s W i l d Ve g e t a t i o n And Fl o we r I n t r o d uc t i o n A d
毛百合 ( L i l i u m d a u r i c u m)是 百合 科 百 合 属 的
植物 ,多 年生 草 本 ,鳞茎 长 卵 形 ,白色 ;茎 直立 ,
片群 体 ,开花 时十分 壮 观 。 2 . 3 轮 叶 沙参 轮 叶沙参 ( A s t e r i d a e C a m p a n u l a c e a e ) ,又 名 四 叶沙 参 ,桔 梗 科 沙 参 属 ,多年 生 草 木 植 物 。 茎 直
Do me s t i c a t i o n I n Da x i ng’ An Mo u nt a i n
T i a n J u n Yu Ho n g z h i
( F o r e s t Ma n a g e m e n t D e p a r t me n t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P r o m o t i o n S t a t i o n O f D a x i n g ’ A n Mo u n t a i n F o r e s t C o mp a n y )
Zho u Li f e i
( S i n g l i n g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C e n t r e )

大兴安岭林区采伐和火烧迹地森林恢复技术

大兴安岭林区采伐和火烧迹地森林恢复技术
摘 要 :根 据 大 兴安 岭 林 区 自然地 理 特
点 和 采 伐 及 火 烧 迹 地 的 立 地 类 型 .提 出 了
型坡 地采 用天 然更 新或 人工促 进 天然 更新 方式 ,谷 地采 用天 然更 新 、人工 促进 天然 更新 或人 工更 新方
大 天 然 更 新 和 人 工 促 进 天 然善 为区.人 式 。最后 通过 育林措火,重 建和 恢 复森林 植被 ,提 以 更 岭 {新 主 采 伐 和 施 烧 迹 地 森
且通过补植、补播可 以成林的林地 。方法为在封育
的 同时 ,对 密 度 小 的地 块用 2年 生落 叶 松 苗补植 ,
株 行距 20m ×30 . . m;或 人 工撒播 落 叶松种 子 ,播 种量 l .5 95 gh ,并 对幼 树进 行 松 土 、除 O0 ~l . k /m 5 草 、割灌等 抚育 管理 。 21 人 工更 新 。不满足 天然 更 新和人 工 促进 天然 .. 2
为辅 .在 采 伐后 或 火烧 后 的 3年 与 - "
次 年及 时进 行 更 新 的技 术 思路 通 过技 术
的 实 施 ,加 快 了 采 伐 及 火 烧 迹 地 更 新 进 度 。
高森 林 生态 系 统 的稳 定性 。
2 技 术要 点及 配套措 施
种方 式 。带 内更 新 ,在 原 带隔株 采伐 带 内栽 植新 树
高海 拔 型 ,气 候 恶劣 , 上层 浅 薄 ,天 然 更
新 困难 ;坡 地 干燥 型 , 多位 于 阳坡 , 土壤
种 ,或将 原带 一侧 皆伐 一 部分林 木 ,在 皆伐迹 地上 栽植新 树种 。大 行距 时也 可不采 伐 ;带 间更 新 ,对 宽度 50m 以上 的 大 网格 ,在 2条 老林 带 间营造 1 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及开发前景初探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花卉植物资源及开发前景初探

描述了主要花卉的形态特征, 指出开发利用花卉植物资源的途径及前景。
关键词 : 野生花卉; 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5 S8
文献标识码 : B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 区位于 内蒙古 自治区东北 部, 为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 地理坐标为北纬 40 7 3'6- 000"东经 193' 2'0, 02 " 5 2'0, 3 10621 15 41"林 6 ̄ ' 2 区总面积 1. k '森林覆盖率为 7. 06 万 m, 55 %. 林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植物资源, 维管束植物 10 多种。 00 其中, 拥有较多的花卉植物资源。 据近期 调查初步统计 , 区有一定观赏价值 的花卉植 物 林
植物有小花楼斗菜、 褛斗菜、 西伯利亚小聚、 岩婴栗、
波叶大黄、 小叶金老梅、 银老梅、 窄叶绣线菊、 银粉背 蔗、 水龙骨、 高山紫莞等。 湖泊( 水泡子)小溪中分布的主要花卉植物有 、
可达 35 . 警片 5-, . Om, -6 c ^6黄绿色, 圆卵形, 花瓣
约 1 枚, 5 鲜黄色光亮, 比曹片长近 1 , 倍 花瓣与尊片 同形。花期 4 月末至 5 月中旬。 北侧金盏花为林区最早开花植物之一, 当冰雪 刚刚融合 , 或部分融合 , 就从土壤 中冒出来 . 花先叶 开放 , 花后枝叶丰满翠绿, 甚为雅观。可用于早春花 坛布置, 也可用于盆栽。 33 大花剪秋3 L cn f les . ' yh i ugn s
状态, 巫待人们开发利用, 对于提高林区人民的精神 生活质量, 陶冶情操, 发展商品生产 , 分流人员 , 实施 “ 天保工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1 花卉植物的生境分布 花卉植物因生境不同, 分布的植物种类也不同。 山坡林下分布的主要花卉植物有兴安杜 鹃、 石棒绣 线菊、 大花老鹤草、 红花鹿蹄草 、 大花构兰、 花构 斑 兰、 锯齿沙参、 布袋兰、 铃兰、 胡枝子、 一轮贝母 、 大花 银莲花、 兴安一枝黄花、 西伯利亚铁线莲等 。

水土保持中植物的选择

水土保持中植物的选择

水土保持中植物的选择摘要:水土保持中植物选择,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强调树种多样化,使乔木和灌木混交并与草本植物搭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形成长期稳定生态群落。

在治理水库保持水土流失时,要挖掘和利用水库原有植被资源,进行封育和保护。

在树种和植物选择上,要充分利用植物的茎、叶、花、果营造色彩斑斓的画面,为水库库容库貌和发展旅游业创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物选择一、概况(一)工程状况察尔森水利枢纽位于嫩江支流洮儿河中游,坝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北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7780km2,水库总库容为亿m3,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枢纽工程。

1973年开工兴建,至1983年完成土建工程量的72%,后因国民经济调整,工程于1984年停建,1986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察尔森水库复工,列为水利部直属工程项目,设立了专管机构察尔森水库建设管理局。

自然概况察尔森水利枢纽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地面高程334m-450m,属低山丘陵区。

气候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该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促,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4月下旬。

植被破坏情况1、人为的破坏:从1973年水库开始建设到1996年竣工,在23年的建设过程中,尚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当时每年都有二万多民工参加水库建设。

做饭、取暖所需燃料,全是在驻地就近或上山砍伐树木来解决,仅在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将天然林砍伐一空,有些地方连树根都挖没了,使其丧失了自然恢复植被的能力。

2、工程的破坏:坝下开采区在枢纽工程建设前均有良好的自然林草植被,为了枢纽工程的需要,大量开采土、石、砂砾料,破坏了原来的植被,使原有的河床裸露造成大片荒滩、工程基础开挖毁坏了良好的植被,大量的弃土弃渣随意堆放,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每逢降雨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枢纽工程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旱灾害频繁,枢纽正常生产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大兴安岭南麓草地利用现状的调查1

大兴安岭南麓草地利用现状的调查1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东麓草地利用现状的调查陈申宽刘玉良姚国君(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市162050)齐广(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通辽市)摘要:采用选择代表性的草地类型,用GPS定点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点选择一个样方,记载植被情况,植物种类,盖度高度,鲜草重量,将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大兴安岭北部,丘陵或草甸植被覆盖度基本完好,多年生植物种类丰富,草群密度大,优良牧草多,生物量高,无裸地出现,利用合理,莫旗和阿荣旗沿各村镇的近大小路两侧,以及扎兰屯周边地区,各处无论是丘陵草地还是草甸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强度由中度到强度或严重退化,裸地10%到40%,土壤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风蚀和水蚀,草群中优良牧草几乎所剩无几,多年生牧草占比例小,靠种子繁殖的几乎为不剩,只有少数具有根茎繁殖的多年生牧草,草群中主要以一年生杂类草占优势,高度较矮,盖度小,植被总体稀疏。

因此建议对于已经封育的地带进行多年生牧草补播.未封育的裸地出现20%以上的可考虑补播,裸地出现10%以上的,应进行封育,出现10%以下的应减少载畜量。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麓草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0前言大兴安岭东麓位于祖国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全区草原重要组成部分,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对国家的生态安全及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草原资源受气候及人为影响常处于变化之中,在草原保护建设战略中,摸清家底,对草原的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8年王世新等应用遥感、土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对呼伦贝尔草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准确的获得了草原资源及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现状及变化数据,为政府和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001年李秀毅等指出大兴安岭林区草地资源比较丰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潜力较大,但区域资源还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低。

为了摸清大兴安岭东麓草地现状,为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打好基础,开展了这项调查工作。

1研究区自然与经济现状1.1自然现状1.1.1山脉大兴安岭山脉贯穿于呼伦贝尔市中部,长约700km2,面积17.61万km2,占大兴安岭山脉总面积的53.8%。

大兴安岭地区绿化草本植物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兴安岭地区绿化草本植物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兴安岭地区绿化草本植物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冯慧敏张伟郑野侯万成张晓娇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11期摘要园林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基础保障,为此,对大兴安岭地区绿化草本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丰富该区园林绿化植物的建议。

此外,还筛选出了适合大兴安岭地区绿化应用的草本植物,作为开展乡土植物和外来物种引种驯化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园林绿化;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32.032植物是城市绿化的主体,丰富多样的植物是合理构建绿地群落和提高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基础[1]。

基于此,对大兴安岭园林绿化草本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大兴安岭地区园林绿化草本植物的建议。

1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绿化草本植物的种类经调查,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应用的草本绿化植物约有60余种,应用最广泛的是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孔雀草、波斯菊、百日草和石竹等植物,每个物种又有颜色和花型各异的多个品种,占到全区绿化草本植物的85%以上。

这些品种生长期短、花期长、花色艳丽、开花繁多、抗性强、易于管理栽培,所以被广泛应用。

庭院绿化物种比较丰富,常见的有蜀葵、锦葵、大丽花、小丽花、凤仙花、紫茉莉、菊花、波斯菊、多种地被菊(包括金鸡菊、金光菊、金盏菊、野菊、硫化菊、麦杆菊等)、芍药、荷包牡丹、向日葵(食用栽培品种和重瓣观赏品种)、月见草、罂粟类(包括单瓣和重瓣虞美人以及野罂粟)、旱金莲、牵牛花、射干鸢尾、报春花类(四季樱草和箭报春等)、鸡冠花、百合类(山丹、有斑百合、渥丹、毛百合等)、景天类(紫八宝、费菜、白景天等)、三色堇、石竹、唐菖蒲(俗称剑兰)、东方草莓和地肤等,且常采用露地栽植形式。

用于盆栽观赏的植物种类更为丰富,如秋海棠、长寿花、天竺葵、朱顶红、马齿苋、葱兰、韭兰、凤仙花、吊竹梅、鸭跖草、蟹爪兰、仙人指、假昙花、虎尾兰和多种观叶竹芋等。

大兴安岭东麓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

大兴安岭东麓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
大兴安岭东麓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1李威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010018周梅赵鹏武田金龙王梓璇赵威高岩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摘要为研究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以2017年毕拉河52特大森林火灾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3006,C160903)。 第一作者简介:李威,男,1995年 12月生,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 院,硕士研究生。E-mail:1339159507@qq.com。 通信作者:周梅,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E-mail:zhoumei@imau.edu.cn。 收稿日期:2019年 3月 11日。 责任编辑:王广建。
力[3]。随着全球气候逐年变暖,大规模森林火灾爆 发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因此,对火灾后的森林生态 系统的植被恢复问题是当前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
(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摘 要 为研究大兴安岭东麓地区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植被特征,以 2017年毕拉河“5.2”特大森林火灾的火烧 迹地为研究区域。于 2018年 7月对研究区展开调查,按照不同火烧程度将火烧迹地划分为 3类样地,分别为轻度 火烧迹地(乔木死亡率≤30%)、中度火烧迹地(30%<乔木死亡率≤70%)及重度火烧迹地(乔木死亡率>70%),运 用多样性指数和改进的 M-Godron法,分析不同程度火烧迹地内物种组成、植被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 不同程度林火干扰下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表现出中度火烧迹地最高、重度火烧迹地居中、轻度 火烧迹地最低的格局;随着林火干扰程度加重,火烧迹地内植物群落稳定性越低。

大兴安岭典型采矿迹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生态恢复研究

大兴安岭典型采矿迹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生态恢复研究
大兴安岭采矿迹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与生态恢复 研究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大兴安岭采矿迹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生态恢复策 略
05
大兴安岭采矿迹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与生态恢复 研究展望
02 大 兴 安 岭 采 矿 迹 地 土 壤 重 金属污染现状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恢复的跨学科研究,促进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 作。
建立长期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采矿迹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生态恢复工程推广价值与意义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 质量下降、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生态平衡破坏
生态恢复工程的意义:减少污 染、恢复生态、保障健康
推广价值:为类似地区的生态 恢复提供借鉴、促进生态文明 建设
属的排放。
采取合理的采矿 工艺,减少采矿 过程中对土壤的
破坏和污染。
加强采矿现场的 环境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并处理 重金属污染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采矿迹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站点设置: 根据采矿迹地的 分布和地形特点, 合理设置监测站 点,实现对采矿 迹地土壤重金属 污染的全面监测。
采矿活动:采矿 过程中产生的废 石、废水和粉尘
等污染物
尾矿库:尾矿库 中重金属的流失
和渗漏
矿区周边环境: 矿区周边环境中 重金属的自然分
布和迁移转化
采矿机械:采矿 机械中使用的油 料、润滑剂等含 有重金属,可能 对土壤造成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恢复中的植物选择策略

生态恢复中的植物选择策略

生态恢复中的植物选择策略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植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适的植物种类不仅能够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进程,还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恢复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植物选择策略。

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待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

这包括土壤的质地、肥力、酸碱度,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光照等),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

比如,在干旱地区,我们需要选择具有较强耐旱能力的植物,像仙人掌、沙棘等;而在盐碱地,就应当挑选耐盐碱的植物,例如柽柳、碱蓬等。

其次,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关键。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有些植物能够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有些则对水分需求较高。

比如,马尾松能够适应酸性土壤,而银杏则更适合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长。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要确保所选植物能够在当地的环境条件下良好生长和繁衍。

植物的功能特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一些植物具有良好的固氮作用,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比如豆科植物中的紫云英、苜蓿等。

还有些植物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像根系发达的乔木和灌木,如杨树、紫穗槐等。

此外,部分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对于改善受污染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蜈蚣草对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物种多样性也是生态恢复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选择多种植物种类可以构建更复杂、更稳定的生态系统。

单一的植物群落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例如,可以同时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

本土植物通常是生态恢复的首选。

因为本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病虫害也有一定的抗性。

而且,本土植物能够更好地与当地的其他生物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生态链。

相比之下,外来植物可能会因缺乏天敌而过度生长,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在选择植物时,还要考虑其繁殖和传播特性。

钨钼矿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考核试卷

钨钼矿矿区植被恢复技术考核试卷
B.土壤质地较差,排水不良
C.土壤pH值适宜
D.土壤微生物活性较低
7.下列哪种植物不适合作为钨钼矿矿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攀缘植物
D.蕨类植物
8.钨钼矿矿区植被恢复工程中,以下哪种做法可能会加重土壤侵蚀?()
A.等高线种植
B.梯田种植
C.直接清除尾矿
D.大面积单一种植
D.疏松土壤
16.以下哪个因素对矿区植被恢复影响较小?()
A.气候条件
B.土壤质地
C.植物种类
D.交通便利程度
17.在矿区植被恢复中,以下哪种做法有助于提高植被的稳定性?()
A.单一物种种植
B.多物种混合种植
C.选择生长速度快的植物
D.忽略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18.以下哪个环节不属于矿区植被恢复的基本步骤?()
14.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矿区植被恢复失败?()
A.植物种类选择不当
B.土壤改良不足
C.气候条件变化
D.充足的恢复资金
15.矿区植被恢复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多物种混合种植
B.增加植物多样性
C.模拟自然植被结构
D.限制人为干扰
16.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矿区土壤污染的修复?()
A.植物稳定化
B.植物提取
C.土壤淋洗
D.矿石开采
17.以下哪些植物生理特性有助于其在矿区植被恢复中生存?()
A.深根系
B.耐旱性
C.高光合效率
D.耐阴性
18.矿区植被恢复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A.矿区环境调查
B.土壤样品分析
C.制定植被恢复计划
D.矿石开采

草本植物种植与生态修复工程考核试卷

草本植物种植与生态修复工程考核试卷
1.请简述草本植物在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作用,并列举三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及其应用场景。
2.描述草本植物种植前土壤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准备工作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3.请分析草本植物种植密度对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合理确定种植密度。
4.讨论在生态修复工程中,如何通过草本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并举例说明。
A.改善土壤结构
B.提高生物多样性
C.减少水土流失
D.吸收大气污染物
2.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草本植物种子的萌发?()
A.充足的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良好的光照
D.丰富的土壤养分
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草本植物的繁殖?()
A.播种
B.分株
C.扦插
D.嫁接
4.种植草本植物时,以下哪些因素需要考虑?()
A.植物生长周期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草本植物种植前不需要进行土壤检测。()
2.生态修复工程中,草本植物可以与乔木、灌木进行混植。(√)
3.草本植物种植的深度越深越好。(×)
4.在盐碱地种植草本植物时,应选择耐盐碱的品种。(√)
5.草本植物的水分管理中,应保持土壤持续湿润。(×)
A.蒲公英
B.紫花地丁
C.蜈蚣草
D.麦冬
8.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有效防止草本植物病虫害?()
A.选用抗病品种
B.合理密植
C.增加施肥量
D.及时分株
9.关于草本植物的水分管理,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保持土壤湿润
B.避免积水
C.少量多次浇水
D.一次性浇透
10.以下哪种草本植物适合在盐碱地种植?()

大兴安岭林区种苗培育与更新造林技术

大兴安岭林区种苗培育与更新造林技术

大兴安岭林区种苗培育与更新造林技术[摘要]笔者紧密结合大兴安岭林区实际和本人多年的林业工作经验,选择大兴安岭林区几种常见树种,对这几种树种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择要介绍。

通过本文内容,以期为大兴安岭林区林地更新、荒山造林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能够为可持续的现代林业发展提供部分技术资料。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种苗培育;更新造林;技术1、大兴安岭林区自然概况1.1 地形地貌大兴安岭山脉纵贯全林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陡西缓,构成山地丘陵地形。

林区地势起伏不大,海拔高度一般在400-1500m之间。

最高峰为阿尔山林业局境内的特尔美山,高达1745.2m。

最低处位于毕拉河林业局诺敏林场,诺敏河岸的海拔268m。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分水岭不连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东坡和西坡有明显差别。

西侧地形平缓,为波状丘陵,东侧颇具阶梯状断层性质,造成3、4级梯状地形。

1.2 土壤类型在岩石风化、地表径流冲击、气候及理化作用形成的成土母质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年代的变迁,大兴安岭林区的土壤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可划分为淋溶土、半淋溶土、半水成土和水成土4个土纲,总计8个土类、40个亚类和近100个土种。

1.3 森林植被大兴安岭林区植被主体属欧亚针叶林植物区,少部分属于欧亚草原植物区和东亚夏绿阔叶植物区。

以中低山森林植被占优势,其地带性植被是以兴安落叶松林为主体的明亮针叶林,在一定地域上掺杂有一些草甸、沼泽、灌丛和少量人工林。

从水平分布来看,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地森林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山地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自北向南针叶林比重减少,次生阔叶林增多,植物种类也明显变化。

植被的垂直分布也很明显,以北部的奥克里堆山为例,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依次为偃松矮曲林带、针叶林带、针叶阔混交林带、针叶疏林、灌丛、草甸等。

1.4 气候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寒温带,年平均气温为-5-0℃,冬季漫长,无霜期60-90天不等,部分地区可达110-120天。

小兴安岭红松林迹地更新及其恢复措施

小兴安岭红松林迹地更新及其恢复措施

小兴安岭红松林迹地更新及其恢复措施红松人工幼林早期树高生长明显,可区分3个阶段:1~5年为慢生期,5年生全高仅20~50厘米;6~10年生为渐快期,但10年生全高也仅1~1.5米;10年生以后为速生期,年平均高生长达30厘米,少数50~60厘米。

红松这一逐年高生长过程,是在少受其它植物挤压下进行的。

红松耐庇荫的能力,据测定,针叶最低相对需光量约为15~20%,可以说明红松在林下更新能忍耐的光照强度。

当更新苗进入速生期后,光照需求量增大,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敏感。

据实地观测,皆伐迹地上营造的11年生红松幼林,受天然生长起来的灌丛和阔叶树对其庇荫的影响显著。

凡四周有阔叶树、灌丛庇荫而上方受光的红松,树干最高,生长最快,干形最好,冠幅大小也适中;全光条件下生长的红松,生长量虽然较高但干形较差;生长最差的是受上方阔叶树的庇荫。

二、红松林天然更新的过程红松林的天然更新,因所在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分布广、面积大的有四个类型;陡坡柞树红松林,分布在山脊或陡坡干燥砂质残积土上,多构成红松纯林,间生少量柞树,很少有其它树种;斜坡椴树红松林和缓坡枫桦红松林分布在斜、缓坡地带,土壤比较深厚,相应阔叶树比重增多,构成典型的阔叶红松林;平坡云冷杉红松林位于阔叶红松林与谷地云冷杉林交接地带,红皮云杉在组成中占优势,红松只在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生长。

(一)原始林下红松的更新红松林下有校多幼苗发生,说明红松种源充足,幼苗的生长在10~15年内尚能忍耐较弱庇荫而正常生长,但以后随苗龄增大,需光量增强,林内光照的不足,只有部分能进入下一组龄组。

这一状况只有改变林内光照(如择伐或风倒)才能停止。

按红松耐荫程度,可大致以10~15年为界限,之前称幼苗阶段,较耐荫;以后需要更多光照,可称幼树阶段。

(二)择伐迹地红松的更新择伐迹地天然更新数量和过程因类型不同而各异,更新总株数或红松更新数量均以柞树红松林最多,其次是椴树红松林和云次序杉红桦林,最差的是枫桦红松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 r d s: He r b s; Ve ge t a t i o n Re c o ve r y; Gol d — mi ne d Sl as h
草本 植物作 为 金矿 自然恢 复过 程 中最 早 进入 的 先锋 物种 对 于生态 系统 中土壤 条件 的形 成具 有至关 重要 的意 义[ 1 ] , 因此, 对草 本 植 物 的 选 择 对 于 矿体
s e r v i v e c r o s s n o n - g r o wi n g s e a s o n .Th e c a r e x p l a n t a g i n e a a n d Tr i f o l i u m r e p e n s c a n b e c h o s e n a s p i o n e e r s p e c i e s ,a l s o b e wa t e r r e t e n t i o n,s o i l f i x i n g,r a d i a t i o n r e f l e c t i o n s p e c i e s .Ru d b e c k i a h i r t a c a n b e c h o s e n a s 1 a n d s c a p e s p e c i e s . Me d i c a g o s a t i v a a n d Te l o s ma c o r d a t a c a n b e p l a n t e d a s S h a d e - t o l e r a - t e d s p e c i e s .
2 . Ag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o r e s t r y Ma n a g e me n t Ag e n c y o f Ha r b i n Ra i l wa y Bur e a u, Ha r b i n 1 5 0 0 0 1 )
Ab s t r a c t : Me d i c a g o s a t i v a ,As t e r t a t a r i c u s ,Tr i f o l i u m r e p e n s ,Be l a mc a n d a c h i n e n s i s ,Co r e o p s i s b a s a l i s , Di a n t h u s
第 2期 ( 总第 1 3 5 期)
2 0 1 5年 4月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For e s t By - Pr o du c t a n d Spe c i a l i t y i n Chi na
No . 2 ( To t a l No . 1 3 5 )
物种进行选择 。 关键词 : 草本 ; 植被恢复 ; 采 金 迹 地 中 图分 类 号 : S 7 1 8 . 5 7 文献标识码 : A
S e l e c t i o n o f Ada pt i v e He r b s t o Ve g e t a t i o n Re c o v e r y o f Go l d mi n e d S l a s h i n Da x i ng’ a n l i ng
b a r b a t u s ,P o a p r a t e n s i s ,Ru d b e e k i a h i r t a ,Co n s o l i d a a j a c i s , F e s t u c a r u b r a ,Te l o s ma c o r d a t a ,Ga i l l a r d i a p u l c h e l l a c a n
Cui So ng , Hu o Ho ng 。, Wa ng Ch e ng y i
( 1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F o r e s t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Ha r b i n 1 5 0 0 8 1 ;
选 取 北方地 区常用 的 1 4种 营造 类草 本植 物 , 在

要: 采 金 迹 地 条 件 下 正 常越 冬 的 草 本 有 1 2种 , 分 别是 苜蓿 、 紫菀 、 白花 三 叶 草 、 天人菊 、 射干、 金鸡 菊、 五 彩 石
竹、 肯塔 基 、 黑心菊 、 北极光 、 紫羊茅和夜来香 ; 北极 光、 肯 塔基 、 紫 羊 茅 等 丛 生 状 苔 草 类 及 团块 状 的 白花 三 叶 草 , 可 以作 为 先 锋 草 本 进 入 恢 复 区域 , 也 可 以作 为恢 复过 程 中保 水 、 固土 、 反 射 大 气 辐 射 的适 应 性 草 本 进 行 选 择 ; 黑 心 菊 越 冬 后 可 以保 持 良好 的 形 态 状 态 , 适宜作为景观草本 ; 植株高大的苜蓿和夜来香 , 可 作 为 耐 阴性 树 种 种 植 时 的 混 交
Apr .2 01 5
DOI .: 1 0 . 1 3 2 6 8 / j . c n k i . f b s i c . 2 0 1 5 . 0 2 . 0 0 3
大兴安岭采金迹地植被恢复适应性草本的选择
崔崧 ,霍 宏 , 王 承 义¨
( 1 . 黑龙 江省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 哈尔滨 1 5 0 0 8 1 ; 2 . 哈尔 滨 铁 路 局 农 林 管 理 所 , 哈 尔滨 1 5 0 0 0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