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省卷)(考试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省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题。

(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4岁时,①一次偶然的陪考让阳新采茶戏跟费丽君结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丽君在追求擅.长的戏曲艺术的道路上,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2008年,她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戏剧“牡丹花”奖。

2011年,她主演的《绣出幸福吉祥来》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

2018年,她主抓的大型红色题材《龙港秋夜》赴京参加首届全国采茶戏huì yǎn、湖北省艺术节比赛等,②该剧荣获第十届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屈原文艺奖。

2012年,她被评为阳新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年,担任阳新采茶戏剧院院长、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③肩负起发展和传承阳新采茶戏的重任。

任职十年来,费丽君()办了几件大事:将老剧团迁址新建,如今,位于莲花湖公园园博园景区内的阳新采茶戏剧院已成为阳新一景;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升格为正科级单位,财政全额拨款,演员们能安心唱戏,不会再为工资待遇发愁;传承中心在继承传统剧目的同时,创作排演了大量红色题材、乡村zhèn xīng、廉政文化等时代主题的精品剧目,()地参加省市、国家级展演,让阳新采茶戏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④剧院新招一批2017届学员,纳入财政供.养,解决了采茶戏后继无人的难题。

(选自《东楚晚报》2022年11月23日,有删改)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shàn gōng B.sàn gōng C.shàn gòng D.sàn gòng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会演震兴B.汇演震兴C.会演振兴D.汇演振兴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殚精竭虑络绎不绝 B.殚精竭虑接二连三
C.任劳任怨络绎不绝 D.任劳任怨接二连三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①处修改为“一次偶然的陪考让费丽君跟阳新采茶戏结缘”
B.②处修改为“该剧荣获第十届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屈原文艺奖称号”。

C.③处修改为“担负起发展和传承阳新采茶戏的重任”。

D.④处修改为“剧院新招一批2017届学员,学员纳入财政供养”。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

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终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遗阳新采茶戏的领军人物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②从此她一心扎在花旦、青衣的表演上。

③在舞台上下“摸爬滚打”。

④历经三十来个春秋。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6.默写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2)《饮酒(其五)》中,能够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生活情趣的诗句
是,。

(3)《春望》中“,”两句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4)《雁门太守行》中“,”两句巧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渔家傲》中委婉表达出作者对现实不满之情的句子
是,。

二、诗歌鉴赏。

(共3分)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黑云”和“金鳞”写出战前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颔联中“角声满天”“燕脂”“夜紫”表现了边塞独特奇异的美景。

C.颈联中“半卷”“声不起”写战士们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D.尾联中典故“黄金台”“玉龙”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①(节选)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字子瞻,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弟苏辙也受累被贬。

后来,苏辙来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庐.于江上庐:居住
B.意适忘反.反:返回
C.不足以席.众客席:容纳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具:准备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A.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B.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C.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D.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子瞻被贬齐安,在山水之间恬然自适,并没觉得日子有多难过。

B.子瞻在西山探幽访胜时发现了一个废弃的亭子,亭子面积不大。

C.子瞻他们在雷雨交加的时候拔去一棵大树,扩大了亭子的面积。

D.子瞻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游山玩水,并不是被贬官之后才开始的。

11.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兹欲以成吾亭邪?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

(共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警惕文字失语症的泛滥
①202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人民日报发起的一则讨论——“碎片化阅读是真正的读书吗”,登上微博热议榜。

网友们纷纷开始反思,在电子媒介不断丰富阅读方式的同
时,也使阅读逐渐趋向碎片化、浅层化。

人们的注意力被应接不暇的网络推送分散,追求效率的快餐式阅读催生了大量日新月异的网络流行语。

如今,它们充斥着网络舆论场的公共讨论,在为语言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却也无形中让很多网民患上了“文字失语症”,侵蚀着人们进行深度思考与严肃表达的能力。

②必须承认,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背景下,网络新词使语言在新的表达空间中焕发新活力。

然而,在大量网络新词的洗脑下,人们也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和严肃表达的能力,患上“万物皆可绝绝子”的网络失语症。

③网络新词高效表达的背后,是对感受粗暴的归类和标签化:一切正向赞赏的情感都可归为“绝绝子”,愤懑不解恼恨皆可归作“乌鱼子”……长此以往,在享受高效表达的同时,语言品质却也随着自身惰性的拉扯而下坠、失重;在习惯于粗浅、娱乐化的表达之后,人们无法再进行细腻、谨慎、严肃的思考,浅尝辄止的阅读无形中降低了人们对于语言丰厚内涵的细腻的感受能力,只能在模糊的失焦镜头中对事物进行粗暴分类。

于是,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习得的将不再是表意含蓄、内蕴丰厚的严肃表达,而是那些冲击力强、吸引眼球但实际内涵空洞的网络新词。

当人们脑海中的词库规模越来越小、内容越来越浅薄,他们的表达便无法再精准传达自身感受。

④值得警惕的是,“文字失语症”的泛滥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首先,“文字失语症”无助于个人提升自身修养和境界,更有损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阻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如今,提笔忘字、表达退化的现象已呈泛化之势。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中国人正面临着表达无能的危机。

不仅如此,人们语言审美和鉴赏能力的钝化更将使中国广博精深、独具魅力的传统语言文化成为无人问津、被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不仅其已有的价值内涵将逐渐被人们淡忘,而且得不到传承与发展的语言文化也难以避免因丧失新活力而变得僵化陈
旧的悲剧。

其次,“文字失语症”使得高度模式化的梗、追求感官刺激的网络流行语以同质化的形式大量传播,污染了网络舆论场的语言环境。

当严肃理性的严谨表达逐渐让位于浅薄而娱乐化的调侃戏谑,愈发带有攻击性的语言使人们逐渐放弃在对话之前仔细思考,转而陷入无脑的非理性狂热中彼此攻击,本就因多元意见而割裂的网络舆论场将因此更难以通过理性平和的对话以寻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共识。

⑤为了改变“文字失语症”泛滥的困境,不仅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们自身需要有意识地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中用深阅读、读经典、勤积累代替浅思考,来对抗网络新词对逻辑和情感能力的磨损;网络运营商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让碎片化的呈现形式也能保障内容优质;政府也可以利用类似世界阅读日这样的纪念日契机,加强对全民阅读的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

⑥在这个全新、纷杂、多变的语境中,我们须时刻警惕在泛娱乐化和浅薄碎片化的阅读中成为文字失语症患者。

12.下列对“文字失语症”产生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借助电子媒介进行阅读,导致阅读正在朝着一个碎片化、浅层化的方向发展。

B.繁多的网络推送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快餐式的阅读刺激了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

C.网络舆论场公共讨论中铺天盖地的网络流行语,能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

D.人们进行深度思考与严肃表达的能力的缺失,致使人们被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洗脑。

13.下列对“网络新词高效表达真实面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新词高效表达,实则上是不动脑筋地使用网络新词对感受进行笼统的归类、标签化的表达。

B.长期使用网络新词进行所谓的高效表达,人们的思想就会变得懒惰,语言品质也会随之而下降。

C.网络新词高效表达其实是粗浅、娱乐化的表达,人们习惯后会失去细腻、谨慎、严肃思考的能力。

D.网络新词高效表达助长了浅尝辄止的阅读,浅尝辄止的阅读又无形降低了人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14.作者认为,运用哪些方式方法可以改变“文字失语症”泛滥的困境呢?请你分条简要概括。

五、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5-16题。

(共4分)
阅读《昆虫记》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A虫探察到蜗牛露出软肉时,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

这时A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

这是两片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

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

A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

用一个“扭”字来形容A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恰如其分。

A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

扭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

A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它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

这么一来,A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了。

【片段二】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B迎面跳了过去。

后者,也就是那只B,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

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

B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
烈的战斗。

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B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可怜的小蝗虫胆怯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15.选文中的A昆虫是,B昆虫是。

16.说说A昆虫战胜蜗牛和B昆虫战胜蝗虫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共20分)
苦苦菜
李栓林
①我从记事起,便和苦苦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我的故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吕梁山下、潺潺奔流的汾水东岸,素有“阳曲米粮川”的美称。

春日的田野上,阳光普照,明媚清新,禾苗滴翠,小草翠绿,青翠葱茏,美不胜收。

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

那“卧”在墨绿色叶儿上的颗颗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儿,有的欲将嫩嫩的菜叶儿压弯,有的在金子般的阳光下缓缓融化。

我们几个小伙伴迅速拉开了距离,各扎“营寨”,开始了铲菜。

③铲菜时,我们学着大人们薅谷苗时的样子,往地上一蹲,一只手握着铲铲,另一只手拎着菜叶,“噌噌”地铲了起来,小手手里很快就是一把,先放在地上,然后再铲。

由于铲菜的时间长了,铲铲的面上大部分磨得雪白明亮,被太阳一照,还真晃眼,闪着雪亮雪亮的光泽,一股浓郁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

有时,我们会遇到苦苦菜十分浓密的地方,许是水土肥美的原因吧,这一片地里苦苦菜密密匝匝,碧绿油嫩,繁茂丰盛,绿浪汹涌,像绿色的大地毯。

我们的心情,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有福同享”,赶紧叫来同伴们。

蹲得累了,干脆双腿跪在软绵绵的黄土上,伸一伸累得酸困的腰,更加麻利地铲着,菜壮根粗,就顺着根往下挖,有的根就有一尺多长。

墨绿色的苦苦菜,一把一把,摆在田间,多么惹人喜爱。

④当红红的阳婆婆由红变黄,缓缓转向正南,我们已把菜铲满菜篮子了。

为了多装菜,我
们还要把菜拿出来重放一次。

把菜攥紧一把把放进篮子,并使劲地摁呀摁呀,额上颗颗晶亮亮的汗珠滴在了菜上,整个篮子被菜压得严严实实,很难插入菜铲。

再瞧我们的双手,尤其是那只拎菜的小手,染满了密密麻麻、斑斑驳驳的奶点。

⑤当我们一个个肩扛满满当当的菜篮子往村里走时,心里那个高兴的劲儿都没法提了,真和大人们在金秋时节赶着马车、推着平车往家里运丰收后的果实一样高兴。

回家后,把沉甸甸的菜篮子“啪”地一扔,院子里顿时鸡飞、狗叫、猫惊。

我把菜一把把拽出,须臾,嫩绿的苦苦菜堆成一大堆,我跑出去玩了,妈妈才开始忙碌。

这是一桩很细的活计,要一根根把菜根上长着的“胡须”拔掉,直瞅得两眼既困又酸,比起铲菜来要费劲得多,更要有耐心。

食用时,把菜团子捞出,放到笼布里,挤尽水抖开,调上花椒油、食盐、碎碎的葱花、薄薄一层蒜泥,就着小米干饭和热乎乎的窝窝头,淡淡清香渗着缕缕苦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有时,妈妈还把已经调好的苦苦菜拌到生玉米面里,捏成窝头后,每个上面再摁上两颗红枣,蒸熟出笼后,窝头上面红、黄、绿三色交相辉映,吃起来甘甜、清香、微苦的滋味融合在一块儿,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苦苦菜成为困难岁月里我们家里的一道“名吃”。

⑥有着顽强生命力、营养丰富的苦苦菜,不仅伴我度过了我生身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更给了我在漫长曲折、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藐视困难、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勇气!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激励着我,去开辟人生美好、崭新的未来!
(选自《山西日报》)17.“苦苦菜”是本文的线索,请阅读文章第③~⑤段,概括作者围绕“苦苦菜”记述了哪几件事情。

18.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

19.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
...,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
...、鲜灵灵
...、嫩生生
曳。

20.阅读本文的内容,试着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作文(共50分)
21.因犹豫不决,你错过了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因掉以轻心,你错过了一次比赛获奖的机会……人生在世,难免错过。

有的错过,时不复返,机不可再;有的错过,还有机会再挽回。

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彻心扉的感受,当机遇再现,你才能把握,取得突破,获得硕果,乃至酿出诗意与哲理……
请以“这次,不再错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