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从“乐学”入手,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端正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
我运用多媒体这些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的过程来进行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教学,就显得死板单调。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扶不放,学生只记不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的主体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要掌握汉字,还得死记硬背,反复抄写,且得不到巩固。
识字教学的效率低下。
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然而,计算机有其特殊的功能,师生在运行软件时,具有汉字的动态显示功能,笔画的重写功能和重点部分的闪烁提示功能,还有学写字练写字的功能,它替代了教师的全部教学功能。
计算机和其他电教媒体的综合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足。
学生面对计算机实现双向交互式学习,通过操作演练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来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它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认知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汉字笔画、部首的动态显示、闪烁、重写等形象实体,并能通过键盘操作,显示出所写的字,就会产生饶有兴趣的感受,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
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
识字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操作演练,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
从现代教学理论观点来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来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有利于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加以突破,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有“扶”有“放”,“扶”是为了“放”。
学生通过计算机演练,自己学会识记的方法,学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独立掌握汉字,达到自学的目的,避免了重复抄写,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
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节省了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