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3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3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潍坊高三统测]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

“舟节”规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

这说明当时()
A.政府重视官营工商业的发展
B.国家实行商品专卖政策
C.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
D.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舟节”“车节”反映的是货物的运输,由“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可知是长途贩运,故可知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重视官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专卖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排除D项。

答案:C
2.[2019·衡水高三联考]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懋穑劝分”;卫文公则制定了“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等政策;诸侯会盟也都把维护正常商业交往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盟约。

这些做法()
A.迟滞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民间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C.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提供了商业发展必要的政治保障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各诸侯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商业发展的做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故D项正确;商业只是辅助,农业仍是主导,这些做法并不会迟滞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民间市场,民间市场出现于南北朝,故B 项错误;诸侯的做法提升了商人的地位,C项错误。

答案:D
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
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
解析:由题干中的“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等信息可以知道,这里的皇帝诏书是要减少对商业活动的部分税收,减少商税是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故选B项;题干没有提到坊市的问题,故排除A项;北宋政府依然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故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减少商业税收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增加,故D 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答案:B
6.[2019·烟台高三诊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

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

这说明明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
B.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
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
解析:根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可知,明朝商人受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不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使商品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明朝商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排除D项。

答案:B
7.[2019·厦门高三诊断]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并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国家基本政策强力推行。

这是因为重农抑商政
策()
A.旨在维护小农业者利益B.缓解了农商间的矛盾
C.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D.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不是维护小农业者利益,故A项错误;该政策显然加剧了农商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19·佛山高三模拟]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社会,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D
9.[2019·德阳高三调研]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

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解析:依据“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沦为雇佣工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
芽的产生,故B项正确;依据“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大量流民的出现不能说明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是以小农经营为主,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答案:B
10.[2019·银川高三摸底测试]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

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成为统治政权隐患时,原本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

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的客观因素是()
A.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安全的需要
B.朝贡贸易束缚了对海洋的认知
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侵扰
D.以农立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国策
解析:面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侵扰,中国本能地选择了闭关、“海禁”,西方殖民者侵扰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故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安全的需要属于主观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束缚了对海洋的“认知”也属于主观因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自己制定的国策属于主观因素而非客观因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11.[2019·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

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

”该材料可证明()
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
B.明朝与日本贸易情况复杂多样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
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
解析:日本史学家井上清认为明代的“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都是侵略掠夺,由此可证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故C项正确;A项不
符合史实,故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12.[2019·上饶高三联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

“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

这种做法()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解析:材料“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一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A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只是对国家独立和安全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长期,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外的交流,不利于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D两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9·赣州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

……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

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

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材料二清朝统治末期,原有秩序渐渐松动,被突破的禁令越来
越多,地域空间的划分逐渐模糊,内外城的区隔,甚至皇城与京城的界限也被打破,民人进入内城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城市内部的流动性明显增强。

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

……早在清末,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

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选择香厂作为城市改造的示范区域,名“香厂新市区”,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

——摘编自王健伟《清末民初北京的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

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18分)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近代新市区形成的特点和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1)问,宋朝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等信息分析得出。

第(2)问,近代新市区形成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拆除城墙打破城市的封闭格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为基础、与城市改造相关和形成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街区等特点。


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推动近代城市化和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缓解城市自身规模发展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1)原因:解决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维护社会秩序;顺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

(2)特点:拆除城墙,打破城市的封闭格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为基础;与城市改造相关;形成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街区。

影响:推动近代城市化和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缓解城市自身规模发展带来的问题(或者解决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

14.[2019·豫南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前代地契撰写内容的基础上,明代洪熙元年(1425年)安徽祁门县“谢则成卖地契”写道:“情愿立契出卖与休宁县卅三都方道远、志远名下。

”“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程吴卖田契”写明:“所卖其田,系是自意情愿”。

“万历十六年(1588年)浮梁章会卖田契”写的是“情愿”二字,“与祁门胡、李三股相共,本身三股该得一股”,而且还特别强调“未卖之先,即无重复交易”。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胡伯钧卖地契”用“祖上遗土,占八股之一”“自愿”等字来表达。

清代顺治十一年(1654年)《大兴县王家栋卖房官契》中有这样的约定:“自卖之后,倘有亲族人等并满汉争竞者,有卖主一面承管,两家情愿,各无反悔。

如有先悔之人,甘罚白米五石入官公用。

”道光戊戌八年(1828年)安徽“邓祖仁卖地契”中,注明“系二房受分物业,与别房伯叔兄弟人等各无干涉,亦无重叠典挂等弊。

如有来历不明,卖人出头抵当,不涉买主之事”;买卖双方还约定:“此乃平正交易,并无拈折抑勒情由,二家甘心意允,各无反悔。


——摘编自《明史》《清史》等材料提供了明清时期丰富的社会信息,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4分)
解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首先从材料“所卖其田,系是自
意情愿”“胡伯钧卖地契”用“祖上遗土,占八股之一”“‘自愿’等字来表达”“自卖之后,倘有亲族人等并满汉争竞者,有卖主一面承管,两家情愿,各无反悔。

如有先悔之人,甘罚白米五石入官公用”中概括出观点;并结合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来论证观点即可。

答案:示例1:论题:明清时期的地契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阐述:明清时期,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契约意识、诚信意识增强;如:地契中明确交易土地的性质、现状,卖主的意愿及交易之后的态度,等等。

这是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国家继续重农抑商、政府保护土地私有制的反映。

总之,明清土地买卖频繁,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商品意识以及土地兼并的社会真实。

示例2:论题:明清土地制度与诚信意识。

阐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交易中的契约意识、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由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经济基础是土地私有制,故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兼并,重视买田置地,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总之,明清土地契约的发展,既是诚信意识增强的反映,也是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评分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