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韦斯顿神来之“笔”,一只辣椒也能拍出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ld photos
/老照片
Old photos
/老照片
爱德华·韦斯顿,全名爱德华·亨利·韦斯顿(Edward Henry Weston),于1886年3月24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
虽然家境不太富裕,但是家里充满了艺术气息。
祖父爱德华·佩森·韦斯顿(Edward Payson Weston)是一名文学博士,也是弗雷明翰地区一所私立学校的负责人,他培养了韦斯顿对于文学爱好的兴趣,这对韦斯顿后来摄影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父亲爱德华·伯班克·韦斯顿(Edward Burbank Weston)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他培养了韦斯顿坚毅的性格,也无意中改变了韦斯顿的一生,也间接地改变了世界摄影史的发展。
他曾是一位工于生计的摄影匠人1902年8月,在韦斯顿16岁的时候,收到了
父亲寄来的一台柯达公牛眼2号相机,此时他正在美国风光优美的中西部度假。
这台相机,让韦斯顿产生了浓厚的创作兴趣。
然而,这台相机并不能满足他对摄影更深层次的追求。
在返回芝加哥后,他每天步行10英里去上学,同时戒掉零食,甚至课余时间去打工,目的就是攒钱购买相机。
终于,他攒够了11美元,咬牙买下了一部配有脚架和滤光镜的5×7英寸的二手大画幅相机。
这台相机拍摄的作品,让他欣喜若狂,从此正式踏上追求摄影艺术的道路。
在学生时代,韦斯顿没有按期完成学业。
离开学校后,他从事了很多工作,并不停地更换新工作,还一度成为专门登门拍照的人像摄影师。
“从摇篮里的新生儿到棺木里的死尸”,都曾成为韦斯顿的“模特”。
然而,这些拍摄并没有给韦斯顿的拍摄技术带来多大的进步,他仍旧是一位工于生计的摄影匠人。
这些反复平淡的拍摄工作,让韦斯顿感到十分苦恼,于是在1907年秋天,他报名参加了伊利诺斯摄影学院的摄影课程,并在6个月内完成了学业。
这是他一生唯一接受的正规摄影教育。
完成学业之后,韦斯顿先来到洛杉矶的乔治·斯特克尔人像工作室做了一名修图工,在1909年又转到路易斯·莫琼尼尔人像工作室成为了一名人像摄影师,在这里,韦斯顿充分展现出在摄影方面的卓越才华。
我要让别人都知道我的名字,这无关于我所在的地方
每一位热爱摄影的人,或许都会对自己处女作记忆深刻。
韦斯顿的处女作,便是一幅在芝加哥华盛顿公园里拍摄的冬日雪景。
在照片刚洗印出来时,他高兴地甚至浑身发抖。
这张雪景照片让他爱不释手,夜不能寐。
但仅仅过了几天,他的心情开始变差,因为他发现照片不够完美:树太黑,雪太白,没有层次,缺少细节。
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完美境界,韦斯顿在摄影艺术领域里,开始了一场为期46年的漫长探索,直到1948年,他患上震目性麻痹症,才不得不放下照相机。
1911年,韦斯顿在小城Tropico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妹妹问他为什么要选在Tropico,而不是在洛杉矶附近的大都市,韦斯顿回答说:“我
Old photos
/老照片
人体
要让别人都知道我的名字,这无关于我所在的地方。
”
1922年,韦斯顿在纽约见到了当时美国的摄影大师斯蒂格里茨和斯特兰德,这次短暂的会面给他的摄影人生带来了很大转机。
韦斯顿在日记中写道:“斯蒂格里茨通过和我两小时的会面,对准了我一生的焦点。
”此后,韦斯顿摄影技艺突飞猛进,不论人物、风景、景物,都有鲜明的风格和特色,逐渐得到了业界和媒体的关注。
1930年,他在纽约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影展。
1927年至1936年,成为韦斯顿摄影艺术成就的鼎盛时期。
这期间他的经典代表作《鹦鹉螺》、《青椒》、《白菜》、《裸体》、《树干》、《岩石》等系列作品纷纷诞生。
f/64小组,最小的光圈获得最大的景深
1932年,韦斯顿和安塞尔·亚当斯、W·范迪克等影友,组成了美国摄影史上有名的“f/64小组”,并对美国摄影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7年,51岁的韦斯顿在获得了美国著名的“古金汉姆奖金”后,开始对照相馆人像摄影说再见。
此后,他下定决心,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投进了自由创作的天地。
f/64小组成立的时间不长,从1932年到1935年,不过其作品及理论却对美国的摄影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f/64小组的名字,来自于当时大画幅镜头最小的光圈值。
意指用最小光圈获得影像最大的景深,从而得到清晰范围最大的照片,力求作品具有最清晰的画面与景深。
这个小组对于摄影的纯粹度要求甚高,追求画面的精致且富有张力,但不赞同在底片曝光前后做多余的处理,不用光面像纸,这些要求对创作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f/64小组内最有名的两位大师也就是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此外范迪克、坎宁安也在名声在外。
韦斯顿“神来之笔”的创作本领韦斯顿的创作没有什么固定的范围,几乎什么
都拍。
人像、沙丘、石块、贝壳、老树,以至辣椒
和白菜,都会成为他的拍摄对象,并且拍得相当唯
Old photos
/老照片
美。
他说:“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动了我,我就拍摄它。
我不是专门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将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
”韦斯顿拍的辣椒,初看是辣椒,细看却像极了人体,富含艺术韵味;他拍的螺壳,乍一看像是人体,仔细端详后,自然舒畅、细腻圆滑,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超脱感。
看了韦斯顿的作品后,不禁感叹他“神来之笔”的创作本领。
其实,不难理解,这些“本事”来自于他对自然生活的挚爱,也来自于他独特的眼光、高品质的美学素养以及高深的摄影技术。
韦斯顿在拍摄这些细小的事物时,创作态度十分严谨细腻。
一只小小的辣椒,他都能拍上一个星期,仅是辣椒的摆放、光线的运用、以及背景的选择,都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去尝试和调整。
韦斯顿的作品之所以能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或许与他的精神追求有关。
不慕名利,不图富贵,甘于贫困,执着地追求着喜欢的事业。
为了理想,爱德华·韦斯顿一生几乎都处于拮据的生活状态,他去世时的银行存款仅有300美元。
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在评论韦斯顿对摄影艺术的贡献时写到:“说实在的,韦斯顿是现代为数不多的几个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再现了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表现出了造化的力量。
他以意味深长的形象,刻画出了世上最基本的和谐与统一。
人类在不断探索和寻求着最完美的精神境界,韦斯顿的作品,照亮了这条道路”。
他的后辈同行厄斯特·哈斯却由他的照片悟出了“摄影里面
有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