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总复习 454防灾与减灾同步练习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4防灾与减灾
1.(2011·福建卷T40-B)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答案:(1)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气象灾害冰雹的形成及防御。
冰雹是一种气象灾害,是降水的一种类型。
(1)考查冰雹发生的季节及原因。
根据图中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可以看出,多发生在3、4月份,为春季。
春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冷暖气流交汇,使暖空气强烈抬升,温度快速下降形成。
(2)考查冰雹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冰雹的危害在于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破坏建筑物;冰雹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监测预报,做好人工防雹。
2.(2011·山东卷T31)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请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分布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通过寒潮灾害切入,考查对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的描述能力、地理原理等地理知识。
(1)对等值线类型的题目,既要通过等值线数值的变化,描述地理事象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又要描述其高值和低值分布区。
(2)从水的热容量角度考虑其防冻原理。
水与土壤相比较,水的热容量较大,冬季降温幅度小,地温变化缓和,有利于防冻。
3.(2011·山西大学附中高考模拟)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答案:(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春季和秋季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4.(2011·山东淄博模拟)下图为“某次重大自然灾害之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Ⅰ、Ⅱ、Ⅲ与灾后救灾工作阶段之间用线段正确的连接起来。
Ⅰ恢复重建阶段
Ⅱ紧急救援阶段
Ⅲ发展重建阶段
(2)图中M、N、G、S中,表示灾后生活、生产恢复重建的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案:(1)如下图所示:
(2)S 理由:灾后应尽快开始恢复生活、生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大灾破坏较大,恢复工作持续时间较长。
5.(2011·汪清六中高三第六次月考
)下图为“1981~2001年我国农业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情
况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旱灾与水灾比较,有何特征?
(2)解释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
答案:(1)影响面积大(范围广),频率高。
(2)我国干旱和半干旱(或缺水)面积大;干旱持续的时间比洪涝长;影响干旱的因素更多。
6.(2011·陕西咸阳市高考模拟)读下表,回答问题。
震中时间震级震源深度人员伤害经济损失
中国四川汶川
2008年
5月12日
里氏
8.0级
10千米~
20千米
截至5月22日
造成51151人
遇难,累计失踪
29328人
8451亿元人民
币
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2011年3
月11日
里氏
9.0级
20千米
截止3月22
日,死亡人数为
10019人,失踪
预计达16万
亿~25万亿日
元(约合两万
17541人亿元人民币)
同?
(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对日本地震的成因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调查研究。
假如你是小组的成员,请你帮助设计研究方案。
答案:( 1)不同点:日本地震震级(9.0级)比中国汶川地震震级(8.0级)高;日本地震经济损失比中国汶川地震经济损失大;日本地震死亡人数比中国汶川地震少。
(2)①搜集日本及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等相关资料;②走访(或电话、电子邮件等咨询)有关专家,并做好记录;③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7.(2011·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下图为“1736~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答案:(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原因:人口压力大,山区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
(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8.(2011·江西上饶四校联考)读“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中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
说明该区域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
(2)图中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常发季节是________。
(3)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
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 ),采用GIS的有( )(双选)
A.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
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
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
D.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
E.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
答案:(1)距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近。
(2)寒潮冬、春季节
(3)D CE
9.(2011·西安地区高三八校联考)凌汛是指冰凌阻塞河流,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下图示意黄河某河段水系分布。
(1)读图分析图示河段容易发生凌汛灾害的原因。
(2)提出防御凌汛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答案:(1)原因:图中的黄河水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由于下游入冬时的封冻期早于上游河段,初春时的开河期晚于上游河段,从而使下游河道中的冰凌阻塞河流,水位明显上涨;图示区域人口众多,工农业经济发达,资产密度大,发生凌汛灾害造成的损失大。
(2)主要工程措施:实施破冰凌工程,疏通河道;修筑和加固河堤;在上游修建水库,利用水库调节泄流量。
10.(2011·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联考)下图中的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进行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建设,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