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三

合集下载

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探究题旨在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注意安全。
作业提交与评价:
1.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书面形式提交。
2.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3.教师将及时反馈作业评价结果,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以下讨论:
1.描述所选择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并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探讨生物分类的方法,尝试为所选择生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3.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关爱生物、保护环境。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判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分类方法等知识点,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填写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分析题: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事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环保意识。
2.生物分类方法: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形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等,并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分类的具体应用。

1.1形形色色的生物(1)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1形形色色的生物(1)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1-1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描述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3.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

2.生物多样性。

3.生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收集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

2.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3.若条件允许,学生提前收集物种多样性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物,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

【提问】:这些生物都生活在哪里呢?(二)新课学习1.生物圈的概念:①【提问】:是不是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有生物存在呢?并不是,例如:大气层的最顶部、火山熔岩里、地球最里面等就没有生命存在。

【过渡】: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面,海平面以下约11000m~海平面以上约10000m。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

②【提问】:地球的直径为12750km,为什么只有仅仅这21km左右的范围内存在生物的足迹?这里有支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2.生物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过渡】:无论是11000m深的海底,还是海拔8844.43的珠穆朗玛峰巅,都有生命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生物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物种的多样性。

①物种多样性:【图片展示】:迎客松、荷花、银杏东北虎、孔雀、长颈鹿动物(介绍乌贼)平菇、香菇、蘑菇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细菌艾滋病毒、非典病毒病毒【学生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旨在引起学生关注生物多种多样)【总结】:生物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已命名的生物种类200多万种,其中70%以上是动物(绝大多数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学情分析:本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展示生物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通过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本特征的知识,能够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喜欢生命、爱护动物的行为,认识到人类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章第一节,通过教学意在从情感上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三、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3)列举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1)尝试运用统计、处理数据的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四、提前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2) 准备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珊瑚标本。

(3)对小组长进行活动前的培训。

学生:(1)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2)提前通知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1)学生统计和处理数据;(2)遗传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正确地利用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性和激发学生兴趣。

七、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形形色色的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形形色色的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形形色色的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常见生物分类的方法;2.了解常见的生物形态和特征;3.熟悉不同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4.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生物分类方法;2.常见生物形态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1.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讲解;2.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问答或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今天的主题:形形色色的生物。

2. 生物分类教师为学生讲解有关生物分类的知识,包括有性、无性繁殖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法进行分类。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生物分类的问题,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讨论完后,学生需要做一份生物分类的练习。

3. 生物形态和特征基于本单元教材,教师介绍并展示一些经典的生物形态和特征,例如竹鼠尾巴厚实、壁虎吸盘、犀牛鼻子等,并让同学们进行归纳总结。

4. 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教师为同学们讲解生物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料,呈现一些常见的生物画面。

学生们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说明等方法,深入了解不同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

5.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和措施。

学生们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探讨如何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中,学生们学习了有关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生物形态和特征、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等课题。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生物的多种形态和特征,提高他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3)

《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3)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的多样性,掌握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根本特征。

3.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归类和发散思维能力。

4.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物的饿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

难点遗传多样性、应激性、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时方案: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命的世界1.在“致同学们〞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生物学的概念。

并提出了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所表现的特征有哪些?〞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认识生命以及生命生存的环境。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来认识生物生存的家园。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范围。

二、生物的多样性1.放多媒体教学资料,提问:我们留心观察周围,就会发现种类繁多的生物,请同学们来描述你所认识的是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2.简单介绍生物的类型,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并激发出兴趣后,再提出课题“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可以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活动,要求不能出现重复的物种,小组成员之间依次进行介绍。

3.在了解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内容之后,我们来了解我国的物种多样性知识,请同学们展示所收集的资料。

4.提问揭示下一个内容:生物为什么具有如此繁多的多样性?用书上的图片和有关资料举例说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生物多样性。

5.提问:鱼必须生活在水中,鸟必须生活在空中,假设互换了环境,结果会怎样呢?引入: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6.利用幻灯片,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内容根底上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北师大版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描述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其他生物的平等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在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全书的开篇,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教材编写上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来探讨生物的多样性,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改变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而是以教材为媒介,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包括校园、实验室、社区、公园、图书馆、媒体、报刊、书籍、互联网等),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参与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表达交流等方面。

目的是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推选一名组长,负责调查活动的分工等工作。

然后为学生提供一些获得信息的途径,如鼓励他们调查校园、实验室、社区、公园等处的生物种类,通过图书馆、媒体、报刊、书籍、互联网等收集生物多样性的信息。

课前要培训各组组长,明确调查的方法、目的和对象,然后做出调查前的计划,做好组内的分工,整理记录好数据,写好调查记录等。

建议在生物实验室上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观生物实验室,参观时要注意秩序和把握好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将各组参观的收获和课下调查的结果、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上) (3)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北师大版初一上) (3)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3)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中的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位于教材P7—14,要紧从了解的角度认识生物学,本节内容可分为三个内容:第一,认识生物圈;第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认识生物的特点。

要紧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入充满魅力的生命世界,领会生命的连续性、多样性、同一性的魅力,区不〝朝气蓬勃〞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非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以积极的态度去感受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

本节内容共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生物的特点。

教学分析:由于学校资源、学生素养的限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采纳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选择教材中显现的和学生生活相贴切的材料。

关于多媒体的使用应结合实际,力争在教学中适当应用,而不是过多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爱好。

2、认识生物圈的范畴。

3、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4、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1、描述生物圈,把握认识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描述生物多样性,把握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优良品质。

2、在学习生物多样性中认识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差不多上平等的,从而树立对待其他生物的正确观念。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差不多特点。

教学难点:遗传多样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形,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新奇的空气,喝着洁净的水,沐浴着辉煌的阳光。

事实上,所有的生物都像人一样,需要这些条件坚持生命。

在海平面以下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税权和岩石圈的上层,确实是我们生存的〔板书〕生物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2.价值观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7.汇报展示: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8.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9.作业:布置与生物学相关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等。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汇报展示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运用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
2.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生物的特征、分类及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成果;
(3)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5.情感态度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书,呼吁人们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生物模型的评价标准。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和多样性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问题,以及他们的思考过程。
(2)观察: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简短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我会给大家分发一些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让大家近距离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从而认识它们的特征。同时,我会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生物会有如此多样的形态和结构?这是因为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各种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这种多样性是生物界的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科学课程,对于科学探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生物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多样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以及生物特征与生物生活的关系。板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形形色色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1形形色色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1形形色色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形形色色的生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生物分类单位,如种、属、科、目、纲、门、界等。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5.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学习和进步。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如种、属、科、目、纲、门、界等。
2.结合具体的生物实例,解释和展示生物分类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技巧。
3.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如叶子、花朵、骨骼等,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进行分类。
4.教师进行示范性分类,将一些生物标本或图片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4.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分类标准或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总结和作用。
3.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5.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对给定的生物标本或图片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配具体的生物标本或图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进行分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强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
3.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生物进行观察、分类,并写出观察报告。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资料、参观生物馆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生物图片,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物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同时,我将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生物的特征,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我还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二、重难点: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们知道46亿年前地球是什么样的呢?那是火山喷发,溶岩横流,一片寂寞。

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美丽,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地球装点得如此美丽?(各种各样的生物.)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才使我们的环境如此美丽,如此生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

(二)学习新知生物的多样性四、课堂探讨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课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

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

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

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小结:1、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生物圈,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称为物种多样性。

3、不同种生物遗传物质不同,同种生物遗传物质有差别,这就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使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学会运用生物分类的知识对生物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课程中,初一生物上册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针对这一章节,本教学案例将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与和谐。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尝试进行分类,并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观察日记。
师:请大家课后观察身边的生物,尝试用我们学过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将观察过程和感悟写成一篇日记。
2.提醒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师: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力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壮丽画面,如缤纷的蝴蝶、多样的植物、丰富的海洋生物等,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好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吗?它们又是如何分类的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形形色色的生物》。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生物图片,包括昆虫、植物、动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图片展示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物都属于哪些类别吗?为什么它们会如此多样化?”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生物多样性的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开展生物分类游戏,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生物多样性。
4.生物与环境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5.情感教育: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升他们的情感价值观。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
1.生物分类有哪些基本原则?请举例说明。
2.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层面?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请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关于生物分类原则和方法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掌握。
2.填空题: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填空题,考察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理解。
3.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500字
3.实践活动,深化认识: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观察、生物分类游戏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多样性,增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2)doc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2)doc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遗传多样性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总结课前准备:物种多样性的资料(故事、图片等)板书设计: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教学过程:观察:(请同学们指出图中的生物)生物种类繁多,有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陆地的猛禽等,大到参天大树,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同时生物也无处不在,无论是气候炎热地带,还是冰天雪地的极地。

那么生物究竟有多少种?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计的课题————形形色色的生物。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1、请同学们按照课前要求,将各自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

注意:描述生物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2、各组派代表汇报。

总结:同学们通过咱们的共同学习,可知生物的种类非常之多。

现在请一们同学归纳一下,生物分哪几类呢?(答:略)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30多万种,动物理学150多万种,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都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面,这个薄层就是生物圈,它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法三章11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法三章1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这里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提问: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呢?(答:略)对,是因为遗传多样性和生存环境多样性。

思考:1、为什么同一个物种会有不同的类型?2、为什么同一生物环境中存在不同生物?3、为什么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形态结构?4、各种生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条件有什么样的关系?举例说明讲述:不同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同的。

如不同的金鱼品种,不同品种的狗等都是因为遗传物质的不同形成的。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进一步划分为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北师大版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教与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差不多特点.2过程与方法(1) 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存、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的观看培养学生观看、分析能力和积存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杰出与漂亮。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差不多观点和科学态度,乐于探究生命的隐秘。

重点与难点: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们明白46亿年前地球是什么样的呢?那是火山喷发,溶岩横流,一片孤寂。

今天我们的星球如此漂亮,你们明白是什么将我们的地球装饰得如此漂亮?(各种各样的生物.)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才使我们的环境如此漂亮,如此生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观赏一下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

(二)学习新知生物的多样性课堂探讨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课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点。

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番上台给大伙儿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

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点和生活的环境。

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学生轮番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如何样的?2、什么缘故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小结:1、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生物圈,范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称为物种多样性。

3、不同种生物遗传物质不同,同种生物遗传物质有差别,这就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形形色色的生物》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目标导航大胆猜测你知道以下方框中的哪些知识,可以猜测出哪些吗?大胆试一试,不要留空格呀。

〔用铅笔填写〕知识点1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及其。

又可进一步细分为、、。

知识点二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

3.生物的家族中包含了、、、、等。

知识点三生物的特征,没有生命的物体是。

5.生物的特征包括、、、。

自学解惑你猜测完成了就请自学书本p6——p12页的内容后,自学完成后凭借你的记忆完成以下方框中的题目〔用铅笔填写〕,再翻开书本找到这些题目的答案。

做对了多少,错的更正过来,再看自己的猜测,用你的收获订正你的猜测。

知识点1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陆地、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知识点二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

3.生物的家族中包含了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知识点三生物的特征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是非生物。

5.生物的特征包括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

引领提升现在请你根据你的所学结合概念图中给出的提示,把以下概念图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1、大气圈的下层2、岩石圈的外表3、整个水圈4、物种多样性5、植物6、动物7、细菌8、真菌9、病毒10、遗传多样性11、生态系统多样性12、应激性13、生长14、繁殖15、新陈代谢〔1、2、3、之间可以交换位置,10、11之间可以交换位置,但都不能重复。

合作探究现在你已经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下面请你和你的同学一起来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吧!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特征。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03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03

《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非生物与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考,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1)列举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三、提前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2)准备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珊瑚标本或图片。

学生:(1)提前通知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有条件的学生可准备生物标本。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①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六、学习方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和讨论,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和团结的力量,同时也通过提问和思考,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七、学情分析本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获得生物基本特征的知识,能够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八、教学程序的展开1.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石、水、土等将大自然打扮得生机盎然,绚丽多彩。

那么我们如何来辨别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寻找生物的共同特征。

2. 展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中生物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并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回答:能运动的都是生物”对震动有反应的都是生物”。

)3. 展示机器狗和蘑菇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哪一个是生物?”(“当然蘑菇是生物,”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一课时生物的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
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学会找资料、书写、口头表达
3、情感目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二、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描述生物多样性
难点:遗传多样性
关键:活动"学生上台口述生物及特征"
三、创新点
以学生上台口述生物及特征的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而感知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经过类比和比较学生口述的生物,而得出遗传多样性;再经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而得出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次课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

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

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

我第一个说:雪莲,下部叶绿色,上部页乳白色。

膜质,生于3000米左右的高山。

好!下面轮到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
(二)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
小结学生活动: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看黑板上列出的这40多种生物一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可想而知同学们课后是十分努力认真的。

我们大家一起鼓掌表扬、鼓励一下。

每个同学都收集了不少资料,记着整理好放入自己的资料袋。

下面又给大家一个加分的机会了。

小组活动做好了可是有加分的,请同学们课后一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组内的资料整理,去除重复的,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多。

然后制成小卡片,像书上12页下面的生命档案册一样的格式。

看哪个小组的最多,最好!
(三)讲授新知(根据副板书上列举的生物名及生境讲述)
大家看雪莲生活在3000米的高山,鸟在天空飞翔,鱼在水里游,人生活在陆地上。

是不是地球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存在,有一个范围吗?
学生回答:略
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她叫做生物圈,他有一个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为什么生物能在这里生活?
学生回答: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生物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世界,在生物圈中处处都有生命,森林、海洋里的生物多不可数,干旱的沙漠中也长有仙人掌骆驼刺等植物,而且比沙漠更严酷的海底火山口也是生机昂然,那里生活着深海蟹、管形虫和细菌……
生物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那么生物有多少呢?同学们每人收集了可能有几十种,小组综合后可能有几百种,全班讨论后可能有上千种,但那也不过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过去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并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70%是动物(大多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还有许多生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

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生活过的生命可能有10亿种,包括已灭绝的恐龙和由于人类乱捕杀而在近代才灭绝的袋狼、吞吐鸟等。

可见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称为物种多样性。

同学们养过小动物吗?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每一种生物的后代都和亲代一样的,像父母。

在座的各位同学的模样是不是有不少地方长得像父母呢?这就是遗传。

每种生物体内都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一般很稳定,这才保证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同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又是不完全一样的,比如说人,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以及棕色人种,都是人类但皮肤的颜色不同,这便是遗传物质的细微差别造成的。

同学们想一想,看看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例子还有哪些说明同种生物个体有差别?(狗,金鱼,菊花……)
不同种生物遗传物质不同,同种生物遗传物质有差别,这就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因为遗传多种多样,保证生物物种多种多样,所以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猴子生活在森林环境中,鱼生活在池塘环境中,田螺生活在农田环境中。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构成了生态系统。

(展示图表,讲解生态系统层次)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所以所处的生态系统不同,因此有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四)总结
我们学习后,知道了物种有多样性,遗传、生态系统有多样性,这些与生物有关,所
以我们把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