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答题分析精简版
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
![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d50fe570b4c2e3f572763b5.png)
欢迎阅读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答题技巧和公式一、概括题【试题呈现方式】①请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②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①答案的主体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即“什么人”+“做了什么”,概括题的答案时记叙文六要词句子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③语言总是暗含感情的,因此答完含义后,最好在后面加一点揭示其中感情的内容。
【答题公式】①某词是……意思;在句中表示……意思。
②该句的含义是……,表达了作者……感情。
三、词语和句子的作用【试题呈现方式】①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表达上的作用。
【答题技巧】①词语的表达效果:先判断词语的类别,动词还是形容词?再考虑词语的语境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揣摩在表达上的效果,也就是为表现主题,或者是表现人物品格,该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句子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为表现中心和突出人物服务的。
常见的答案:揭示主题,深化中心……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句子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句子在开头,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面【答题公式】手法+效果+情感五、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请你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①先把描写的性质判断准确,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②再概括一下该描写的主要内容,这段描写写了什么?③再说作用:渲染了什么氛围?突出了人物……情感或者品质(和上下文联系、和主人公内在情感和品质联系,和文章主题联系)【答题公式】手法+内容+作用六、插叙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文中某段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手法+看出人物什么性格。
【答题公式】相关言行+相关性格八、文章线索及其作用【试题呈现方式】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②文中,或者题目中的某个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题技巧】①如何找线索:看题目、看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看抒情议论段。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答题模板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d20c7d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f.png)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及答题模板一、理解品析重要词语答题公式:本义+语境义+作用答题模板:1. 词语的含义:“××”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
2. 代词的指代义:“××”一词指代……,表示……。
3.词语的作用:“××”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等词用得好,它把“……”(动作或形态,根据文章内容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它(以动写静,化静为动……)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生动)……(根据内容情况写)二、理解赏析重要句子答题公式:句子内容/写作手法/句式/关键词+作用+情感答题模板:1. 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赏析:这个句子起了点题的作用,说明了……的道理(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 句式的赏析: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使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3. 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具体地写出了……。
4.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赏析。
5. 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
6. 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的“××”一词是叠词,读起来有音韵美,写出了……。
三、分析段落作用答题公式:结构作用+内容作用知识链接:结构上:1.开头段: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伏笔/设置悬念等。
2.中间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渲染了……氛围等。
3.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上文)/使文章结构完整/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照应前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等。
内容上:1.开头段:点明(或引出)叙写的人、事、物、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尾段:点明主旨(或深化主题),升华情感,发出号召或倡议。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31dc8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2.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精选3篇)记叙文是作文的一种,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篇1】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篇2】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c4eb47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b.png)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1、线索::(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1、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
描写和记叙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
1、表达方式及作用(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语文记叙文句子赏析题例析
![语文记叙文句子赏析题例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b50f5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c.png)
语文记叙文句子赏析题例析赏析(理解,分析作用)句子的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这一步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
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形式上的作用。
(一)修辞句: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
常见答题形式:运用XXX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X的特点,表达了作者XXX的思想感情。
(二)从描写的角度(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
(描写+对象+特征(性格)(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例: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
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痂,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
——《你震撼我的心灵》(三)其他句式方法点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总结:写景句:修辞+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等)+景物特点(情态、样子)+情感写人句:修辞(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等)+性格特征(心理、神态等)+情感。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6c0f60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3.png)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标题的考点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b335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8.png)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8.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1)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记叙文阅读题的答题要点
![记叙文阅读题的答题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8981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8.png)
记叙文阅读题的答题要点记叙文阅读题的答题要点(精选3篇)记叙文阅读题的答题要点【篇1】1、上下联系。
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
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
2、换位思考。
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
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联系生活。
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
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立足中心。
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
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5、联系前后,结合中心。
在答阅读题时,有些孩子容易“惜墨如金”,连话都说不完整,更别说将问题回答全面了,这种懒汉思想可要不得。
还有的孩子容易为了全面,答得啰啰嗦嗦,照抄原文。
我们说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是文章的“魂”,文后的阅读题肯定与中心有关联。
既要答出要点,言之有物,又要考虑全面,条理清晰。
谈感受之类的题目就要走出短文,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记叙文阅读题的答题要点【篇2】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打开思路。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孩子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初读文章后,分析文章的思路很重要。
尤其是低年级段,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
记叙文阅读答题要点
![记叙文阅读答题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52e1aa852458fb760b566f.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要点(一)(不抄例句,但要认真看例句,并用心体会)一、概括故事内容:1、基本格式: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件+结果;2、如果原题中有概括例句,例句有主语(或主语不一致),则概括必有主语。
例一: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我渴望拥有一本词典,一次在镇上,好心的营业员在需要证明才能买的情况下破例卖给了我,我很感动。
例二:《最美的善举》“善举”指什么?“络腮胡子”用买蚕蛹的办法暗中帮助一床病友例三: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父亲的钱被偷)—“女人”的种子被偷—(父亲和乡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父亲的钱失而复得)例四:《父爱陷阱》“他”从掉进陷阱到爬上井口,可以非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耐心地等待父亲救援)——警觉地应对危险——(勇敢地爬出陷阱)二、标题的好处: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作用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标题的作用:(1)概括文章内容;(2)揭示文章主旨;(3)点明文章线索;(4)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抒情味浓,充满诗情画意,吸引读者;(6)一语双关(解释+表达+突出)例一:怎样理解标题“雨中的温暖”?(含义+作用)标题“雨中的温暖”表面指下雨天我到一个专卖店避雨感受到的暖意;深层含义指我因为得到老板善解人意的帮助而感受到的人性的温暖。
该标题一语双关,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提示了文章的中心,生动形象,抒情意味浓,充满诗情画意,同时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二:请谈谈你对题目“掌心化雪”含义的理解。
表层含义是指掌心的温暖可以融化寒冷的冰雪;这里运用一语双关,掌心喻指不易察觉的关爱,雪喻指人生中的困境,标题深层含义是指默默给予的关爱能帮助他人走出人生的困境、融化冰冷的现实。
例三:标题“最美的善举”有什么作用?答:该标题概括了络腮胡子帮助病友的文章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赞颂了乐于助人精神;标题富于文采,抒情意味浓,同时也制造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9065bf70b4e767f5bcfce28.png)
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考点一:感知主题答题方法:1.分析标题,有的标题揭示中心;2.分析结尾,有的结尾是卒章显志;3.分析文中揭示中心的议论、抒情性的句子;4.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从中可以看出整理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描写)了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歌颂了、揭示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特征),抒发了整理的感情。
考点二:情节梳理答题方法:概括故事情节要紧扣文章的六要素,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也要一并概括出来。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情况下做(结果)。
考点三:分析标题、拟写标题1.分析标题作用。
答题方法:⑴概括中心事件。
⑵表明文章行文线索。
标题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一个动作,该标题很可能就是该文的线索。
⑶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⑷吸引读者关注。
⑸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分析含义并找到象征义2.拟写标题。
答题方法:⑴找文章线索。
⑵把握中心。
⑶反复研究开头和结尾。
⑷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
⒇抓住核心人物;⑹抓住核心事物;⑺抓住核心事件。
⑻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
十字以内。
考点四:理清顺序,明确作用答题模板:1.顺叙的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避免单调,吸引读者,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3.插叙的作用:……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富,使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考第五:找准线索,分析作用答题方法:1.关注题目,有的题目就是线索;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3.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4.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概括。
考点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方法:1.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2.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3.寻找和词与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4.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网络义等多方面去分析。
初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2024)
![初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799bb6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1.png)
初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准备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1)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4)摘录句段法。
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 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语言赏析(1)从修辞方面入手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作用)。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③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衬托、象征、对比、照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情景交融等。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①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②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③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⑤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659fd1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b.png)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精选)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来说,记叙文的阅读理解相对更难一些,由于记叙文更侧重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记叙文阅读想要拿高分,把握肯定的技巧很重要。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盼望对您有所关心!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方法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爱好;(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点;(6)点明主要大事;(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主题:概括主题、分析对人物的态度、表达的感情。
三、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详细分析+表达效果(感情)(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谈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索;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7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四、依据原文分析问题。
在文中找到依据,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楚的概述出来。
五、分析人物形象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详细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大事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仆人公:(判定谁是仆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仆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进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记叙文阅读分析题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分析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debaaea0975f46527d3e180.png)
记叙文答题技巧(2012年5月整理)一、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三、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四、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和记叙人称的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回答句式: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阅读性,更加吸引读者)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可算做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全方位地表现主题。
六、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的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dae1ba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a.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知识点.1.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变乱,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变乱)(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变乱、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题目。
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变乱(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例如:(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解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920f27de53a580217fcfe3f.png)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梳理一、初中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这也是归纳中心意思的意义所在。
很多考生疑惑自己答的内容不少,为什么得不了分,主要原因就在没有围绕中心答题。
每道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
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
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3、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
例如题目问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仅答“承上启下”是远远不够的,答案中要详细出现承上面什么内容,启下面什么内容,为什么需要这样写等等。
(二)注意固定题型。
阅读题除了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之外,还会考查学生的文法常识。
例如很多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开篇作用不外乎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注意,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部分文段主要是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一般是与上文呼应,升华主题;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态等;运用修辞都各有固定作用。
(三)要学会揣摩答案。
揣摩的主要依据就是题目本身,考生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本身的语言顺序组织自己的答题语言顺序,看“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必要是将题目片断做到答案之中。
另外还要尤其注意例如“联系文章”、“从第几段来看”等等隐含提示信息。
这些对于答题方向都有暗示作用。
(四)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做阅读题时,快速、清晰、明确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把握文章的思路对于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做题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当你以正常的速度读完文章后,应该快速地浏览每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在你的心中形成对文章的总体印象,提炼文章的总体结构,这对你把握整篇文章有莫大的好处。
同时关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这三处往往是标示整篇文章内容和情感倾向的重要部分,能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有效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答题思路点拨一
一、标题
1、标题含义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的作用
内容:点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情节内容
结构:贯穿全文线索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感情主旨:揭示文章情感主旨。
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生动形象、新颖含蓄)
3、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以线索为题,以人、物为题,以文章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以内。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一: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二: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感官描写(视听觉等)等。
三、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1、外貌描写:运用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
以及……心理、性格等情况。
2、神态描写:形象的表现了……心理、心情
3、动作描写:用……等动词突出了……,并表现了人物的……。
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5、语言描写
6、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题套路:a.“XX”一词原指...,这里指...,
b.“XX”词使用了XX(修辞、描写)手法,突出(表现)了...
六、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
方法:a.不脱离文章语境; b.抓住句中关键词语;c.多方面揣摩语句的深层含义。
七、赏析语言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2、拟人: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其人格化,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
强调、突出了……
4、夸张: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6、反复:强调……,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分析文章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隽美、朴实亲切,细腻生动、富有诗意、简洁凝练、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八、变换词语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例:九年级下册复习探究八上第一单元《百合花》
1.不能换。
因为“掂量”是斟酌“那些话”的分量,而“揣测”是指推测或猜测别人的心思,所以不能换。
九、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十、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1)文首: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结构上①开篇点题②统领全篇③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2)文中: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④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发人深思或留有思考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应,照应开头③篇末点题、画龙点睛
十一、写作手法及作用
(1) 衬托(侧面烘托):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2) 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3)借景抒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4)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十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准确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1、概括一件事型
2、概括几件事型
3、分阶段梳理型:
4、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作品的内容
5、梳理人物情感或心理变化过程
1、概括一件事型
解题方法:(1)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干了什么+结果。
(2)注意:结合题目要求删减某几个要素
2、概括几件事型
解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准答案所对应的段落;
(2)建议用序号标出,如(1)(2)(3)
(3)答案尽量从原文中找!
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作品的内容
4、梳理人物情感或心理变化过程
解题方法:
(1)确定已给出的答案所对应的段落;
(2)确定空缺处对应的段落;
(3)答案尽量从原文中找!
十三、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a、本文通过记叙……,表达了(赞美了)……感情(精神)。
〔写人、记事类〕
b、本文通过描写……,抒发了……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类〕
十四、开放类题型答题技巧:
答题思路:我从……的身上明白了……道理,我要学习……的精神(品质),在生活中应……
阅读答题思路点拨二
1,语段的结构作用
开头部分:统领全文。
引起下文。
为下文——内容作了铺垫。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引用故事、寓言、新闻热点等,是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诗词,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性。
中间部分:引起下文。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结尾部分:首尾呼应或与文章题目相照应,是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
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深化了文章的内容
结尾含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2.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了-----的气氛
抒发或烘托了主人公-----的心情或感情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为下文--------做了铺垫
3 .文章的写作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烘托,托物言志,托物抒情,借景抒情
4 .题目的作用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贯穿全文的线索;题目新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题目的含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6.赏析句子或词语
修辞+作用+内容+情感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内容+情感
7.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或总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情
人+事+结果(辅要素:时间、地点、原因)
8.文章的主旨
通过了一件什么事或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或者告诉人们某个道理。
或者呼吁人们干什么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三.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列数字:准确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举例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突出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四.说明文的语言
1.考察方式:分析这句话中的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或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答题步骤:
⑴表明态度
⑵原因:正面,这个词语表推测,或表估计,或表限制……反面,如果去掉的话,后果是什么
⑶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