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1T06:30:55.664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月第1期作者:刘千赫
[导读] 最早在14至16世纪,
刘千赫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168
摘要:最早在14至16世纪,在西方国家就已经兴起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的思想,从此在西方的价值观世界里,人的价值便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本质上看,以人为本理念在于对人的尊重,通过依靠人与人的需求为切入点,教育最终的行动目的在于促进和实现人的完善。

高校始终承担着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和重任。

因此,高校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战略是社会稳步前进的基础和保障。

基于此,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视域出发,对高校现代教育管理展开研讨,力求积极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人文关怀;现代高校;教育管理
引言
针对我国目前的教育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对其认定为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服务而开展的现代化教育,而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接班人。

然而一直以来的教育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更是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阵地。

因此,高校的日常管理应当积极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最终通过高校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建设,最终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积极迎合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为新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高校缺少灵活先进的管理体制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当前高校缺少灵活性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学生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之间的矛盾问题。

当前的高校在日常管理中未能以尊重大学生为主。

因此,高校教育管理仍然以管为主,而本应收到重视的人性化服务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第二,大学生的个人成长目标与教育的管理目标相矛盾。

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将重点放在了学习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而忽略了自身的特长以及职业规划和发展,而高校的教学宗旨意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因此,更重视高校组织的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关注点与学校的管理重点相矛盾。

(二)教育事业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冲突矛盾
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高校的发展必须快速与市场经济接轨,但是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内容仍然属于传统高校的管理内容,实际上高校的教育管理必须由原来的单一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管理办法,积极拓宽高校教育管理范围,例如,采用多民族管理措施代替传统的单一民族管理办法,运用弹性学分管理制度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

只有更加科学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教育事业的管理水平。

(三)高校大学生在信息时代产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的大学生掌握了更加丰富的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加独立的意识和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

因此,在极强自觉性和自主性的作用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便发生了变化,这使得高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就业、学习以及生活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现代高校在人文视域下的教育管理策略
(一)加大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优化力度
在当前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及应用人文关怀的思想和理念,积极化解当下高校教育管理中心存在的相关问题,使得高校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得以完善和应用。

在加强高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当下,只有高度融合人文关怀意识以及理念于高校管理制度,才能针对现有的高校管理制度提出更多服务性意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逐步减少重管理而轻服务的现状。

(二)针对高校师生给予恰当的人文关怀和关注
高校师生本身属于高校教育管理的中心对象,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目的便是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保障高校大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为高校教师的工作以及科研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便需要高校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要高度掌握人文关怀的内涵,从高校师生的角度出发,设立完善的人文关怀目标,保障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既能体现个人价值,又能身处良好的人性化管理氛围之中。

紧密结合高校师资力量科学制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保障高校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能够顺利提高教师的专研水平,从而为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充实的专业基础。

除此之外,也可以科学设置高校绩效考评管理原则和办法,从而能够顺利实现对高校教师的全方位评价,为高校后续优化教师人才队伍结构和定期的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

通过对高校教师队伍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关注,保障高校教师及时适应大学生的成长需求,避免高校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退化,进而为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强的教师综合队伍。

(三)针对高校大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高校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和服务对象,在当下的高校人才建设中,高校要依据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所需,科学设置高校的学科专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方向。

另外,还要增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特征和个性的了解,给予大学生差异化的人文关怀,例如,在高校的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积极为大学生增设人文关怀的课程,在校内为大学生打造实训基地,在不断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有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体现出较强的人文关怀意识。

构建人文关怀模式的师生沟通机制,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最终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工作是众多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高度重视人文关怀的思想和理念,才能迅速掌握高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内容,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以及时效性。

从而更好地解决高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凸显的各种问题。

在高校
的日常教育管理中,采用更加科学、创新以及高效的管理方法,积极彰显人文关怀的管理思想和优势,最终为高质量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苗雨昕.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3):233-234.
[2]张连英.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9):169-170+173.
[3]曾小英.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读书文摘,2019(10):77-78.
[4]翟朝霞.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高考,2018(17):22.
[5]魏华.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7,4(41):333-334.DOI:10.
[6]王蕊.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7):286.
[7]王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探究[J].长江丛刊,2017(17):173. 个人简介:刘千赫(1987.12.1),男,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学历:研究生,专业:体育教学,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职称:助理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