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定州市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2分)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
A.近期,向青年人提出了八字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B.观众们纷纷疑惑,怎么了?电视剧为何越做越长。

C.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在你们面前出丑得很了!
D.社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与居民签订《文明公约》。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领域严峻暖融融鸟语花香
B.悬殊装置压轴戏教学相长
C.虔诚狡辨马前卒名符其实
D.颠簸棱角乌托邦自圆其说
3.(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决择浩劫子衿漫不经心亭台楼阁
B.湎怀膏药挚爱震耳欲聋安营扎寨
C.寒噤扶植儒动抬级而上招摇撞骗
D.彷徨狡辩枷锁接踵而至分崩离析
4.(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省.(xǐng) 幽悄.(qiǎo) 挑剔.(tì) 气氛.(fēn)
B.亢.奋(kàng) 冗.杂(rǒng) 戛.然(j iá) 晦.暗(huì)
C.撺.掇(cuān) 蓦.然(mò) 脸颊.(x iá) 斡.旋(wò)
D.羁绊.(pàn) 磷.火(lín) 糜.子(méi) 羊肚.(dǔ)
5.(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夫妇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钢琴大师傅聪,一个是英语特级教师傅敏。

B.通过一卷录影带,艾伯特带领苏菲回到两千四百多年前的雅典,见到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C.朱光潜在《谈读书》一文中指出,读课外书是有时间的,关键在于有无决心的问题。

D.林冲随宋江平定方腊,在回应途中患风瘫,留在杭州由鲁智深看视,半年后林冲不治身亡。

6.(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互联网”上的大诗人杜甫在众人鬼斧神工的“雕琢”下,时而骑着摩托车去购物,时而挥着刀子切西瓜,古今
混搭迸发的诙谐,让人忍无可忍
....。

B.3月19日晚,国家发改委宣布油价上调。

一部分才刚刚跻身
..“有车族”的北京市民,如今已经开始考虑卖车了。

C.作为橡皮蛋流出地的河北平山县,也责无旁贷,应从鸡饲料生产到鸡蛋保存运输的全过程,进行认真筛查
..。

D.建设文化强国,理应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弘扬传统文化固有的精神价值,形成新的文化传统,应与传统握手言和
....。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0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②慢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④研⑤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注)①郢:楚国的都城。

②垩:白色粘土。

③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

④匠石:名叫石的工匠。

⑤斫:用刀斧砍。

⑥质:通“锧”。

砧板,引申为搭配的对手,即郢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过.惠子墓/以其境过.清
B.顾谓从.者日/从.此替爷征
C.若.蝇翼/皆若.空游无所依
D.尝试为.寡人为之/化而为.鸟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3.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情感?这个故事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8、(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页下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
夺性。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牛困人饥日已高”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过程,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9、(7分)根据提示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
②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⑤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⑥“一带一路”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让我们做行走在路上的诗人,接力飞花吧!请写出古诗中含有“路”字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0分)除了力的迸射,还有技的绽放。

老人时而槌抹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低伏轻抚,柔时A(),刚时如枪挑滑轮;乱则乌云横飞,齐则B()。

C(),细雨轻风荷叶清,D()是男儿,再闻堂前E()……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8下——1《鼓神》
按原文填空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
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需要“顶住”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

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

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
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

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

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

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

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

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

成功路上,不仅要能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能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

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

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

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各种难题和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金牌”。

1.简要分析文章第①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5分)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保尔在黑海疗养所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打算靠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回到队伍中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
(2)《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六月。

(《傅雷家书》)(_______)
(3)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的相处中,长辈应该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

(《傅雷家书》)(_______)
13、(5分)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家庭,八年级(1)班召开“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拟写开场白)
八(1)班召开“友善待人和睦相处”的演讲赛请你做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

(活动设计)为了演讲赛开展有序,请你设计活动步骤。

(1)主持人开场白
(2)演讲者抽签,确定演讲顺序。

(3)
(4)
(材料分析)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和,相应也。

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二:“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稣的那个稣字。

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拓展延伸)下列一组关于“和”的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
的日子年丰民和,的百姓共享家和,的邻里亲近祥和,的儿女传承亲和。

①和和顺顺②和和乐乐③和和睦睦④和和美美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书写(3分)
15、作文(50分)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每个人这一生都会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

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

每一段告別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间百态。

请以“告别”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B.观众们纷纷疑惑:怎么了,电视剧为何越做越长?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C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本题C项的“狡辨”应改为“狡辩”。

3、D
【解题分析】
A.“决”应为“抉”。

B.“湎”应为“缅”。

C.“儒”应为“蠕”,“抬”应为“拾”。

故选D。

4、B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项“挑剔”读作“tī”;C项“脸颊”读作“jiá”;D项“羁绊”读作“bàn”。

5、D
【解题分析】
D.鲁智深——武松。

故选D。

6、A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

A项中“忍无可忍”的意思为“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C
2.匠石运斤成风 / 听而斫之 / 尽垩而鼻不伤 / 郢人立不失容
3.庄子借这个故事表达了对自己对手(朋友)惠子的无比真挚的怀念。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少了能配合自己的人,一个人就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了。

(或者:“如果有能够跟自己熟练配合的人,会更能发挥自己的实力”。


【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C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若:好像。

A过:经过/ 过于。

C从:跟随/ 自,由。

D为:给/ 成为。

点睛:一词多义。

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
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译为: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

此题要注意把相连续的几个动作划开。

3.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如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情感可从对朋友惠子的无比真挚的怀念的角度作答。

启示可从若想做好一件事,总要有另一个配合的角度,做成一件事,都是内因和外因相配合的结果的角度作答。

翻译:
庄子送葬,达到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像苍蝇的翅膀一样。

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

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

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

’匠石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

即使这样,我的配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

’自从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


8、1.B
2.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解题分析】
1.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是肖像描写。

故选B。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

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

面对宫使倚官仗势,横行无理,“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虽痛惜却无可奈何的心理。

9、窈窕淑女气蒸云梦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两鬓苍苍十指黑折戟沉沙铁未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
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窈窕、厦、庇、俱、鬓、戟、销”等字词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A如丝绸无骨;B兵阵突进;C铁马兵戈飞鸣镝;D劈山开路;E机杼声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此题一是考查对原文的熟悉程度,也是在考查根据语境填空的能力。

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

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

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

如与“如枪挑滑轮”形成对比的应该是“如丝绸无骨”,与“乱则乌云横飞”形成对比的应该是“齐则兵阵突进”。

11、1.列举女排能顶住而获得金牌的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观点),人生需要“顶住”;同时又作为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2.人如果具备“顶住”(执着、毅力、定力)的精神,就会沉着稳定,稳妥前行,同时也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人生之路就会走得更稳更远
3.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曹雪芹著《红楼梦》钱穆著书立说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只有坚持不懈的执着才能成功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文章的话题。

(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第①②自然段写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因为“顶住”而获得冠军这一事例提出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顶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同时也可以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此处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本体是“顶住精神”,喻体是“压舱石和发动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顶住是人生能够成功的动力和稳定的根本。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结合“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

”分析,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的证明了“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

增强了说服力。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
【解题分析】
考查对名著的理解与记忆。

(1)错,他要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

(2)对。

(3)对。

13、【拟写开场白】示例:同学们,当你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一起劳动时,当你和伙伴共同解决了困难时,你是否感受到了团结带来的快乐呢?八(1)班《友善待人和睦相处》演讲比赛正式开始!
【活动设计】(3)选手演讲(4)教师点评并颁奖
【材料分析】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和”音。

【拓展延伸】D
【解题分析】
(1)【拟写开场白】开场白要紧扣主题,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

富有鼓动性。

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

所以可适当用一些修辞来烘托气氛。

内容符合“以和为贵”这一活动的主题。

同时注意与下面活动的衔接。

(2)【活动设计】活动方案的主题“以和为贵”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步骤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要做到简洁明快,语言应简练。

如以下步骤可分别为“选手演讲”和“教师点评并颁奖”等。

(3)【材料分析】从“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分析,“和”字的本义: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和”音。

(4)【拓展延伸】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如形容日子应选用“和和美美”;形容百姓共享家和应选“和和乐乐”;而形容邻里亲近的祥和自然选“和和睦睦”;形容儿女传承的亲和自然选“和和顺顺”。

这样既合乎事理,又是合乎习惯。

故选D。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告别
我们人生中会有很多次告别,告别并不意味诀别,在我认为它是一种新的开始,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

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告别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当时我还是毕业班的学生,当我们结束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结业考试的时候,我们都留下了拍毕业照,我和朋友站在一起。

他来自遥远的东北,因为他的父母来到这里创业,所以他也来到我们学校读书。

当他第一次来到学校的时候,我并不没有太关注他,直到老师要让我带他去学校走走,由于快放学了,他似乎怕耽搁同学们回家的时间,匆匆忙忙的做个自我介绍,于是老师让我明天再带他去熟悉学校吧。

今后的相处中我也渐渐与他相识,因为他长相和行为比较刚烈,与我们不大相似,我们就叫他“李烈”,因为他是我本家,所以我们相处很融洽,而且志趣相投,让我成为他在这所学校的第一个朋友,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朋友。

他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和同学交往,当我和他介绍其他同学给他认识的时候,他也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

我担心他这样会很孤单,于是经常陪着他,我们一起放学打球跑步……
可是好景不长,他父母的餐饮生意并不如意,也许是初来南方,还不熟悉南方人的口味,听说他们下星期一就要回东北重新营业了。

他这次用颤颤悠悠的语气告诉我这个消息,平时刚烈的他此时也变得柔情起来,那一对粗黑的眉毛紧蹙着,眼神流露出一丝丝忧虑,此时的我假装镇定自若,微笑着说:“没事,就这几天时间也够了,我答应你带你去了解南方的生活,我们已经结业考试了,不需要一直呆在学校了。


最后几天,我带他去我家,让我妈特意做了一些南方特色的糕点,看他吃得狼吞虎咽的,我也被他的吃香逗得前俯后仰,一个劲的提醒他吃慢点,别噎着了。

之后我们一起去了游乐园,他怂恿我和他一起去鬼屋,胆小的我尖叫连连,而他挡在我身前,此时他就像一个英雄保护着我。

他笑嘻嘻地说:“别怕,有我呢。


美好的时光犹如昙花一现,终究我们得分别了,我记得那天下着倾盆大雨,他收拾好了行李,他的父母也在校门口等他了,我们告别时并没有说很多话,我们互相送给对方一些纪念礼物,并且留了联系方式,当时雨水似乎遮挡住我们的眼泪,我们也并没有像电影情节里面一样相拥而泣,我们在分别时,他向我挥了挥手,示意让我别送了,不要淋着雨了,我面带微笑的看着他坐上了车。

目送他消失在朦胧的雨帘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虽然今后没有机会再见面,但是这份友情确一直保留在彼此的心里,此后我们也通了几次电话,电话的那头他过的挺好的,我也很好。

我相信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会乐观的守护这段来之不易的友情。

【解题分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人的一生,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告别这个世界……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恶习告别……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告别引发了我们美好的祝福: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月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告别意味着新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可以定格一次难忘的告别场景;可以聚焦几个典型的告别镜头,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发生的动人的故事;可以表达对一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的缅怀……可以写告别不良习惯,可以写告别“大锅饭”,告别落或的体制,还可以表达自己对告别的思考……关于告别,可说的,可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拣那些激荡你心灵的、最有震撼力的材料,用诗意的文笔将其再现出来,你便会获得一次作文成功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