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即且》原文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离子·即且》原文及翻译译文
1、《郁离子·即且》原文及翻译译文
《郁离子·即且》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即且与蝁遇于疃,蝁褰首而逝,即且追之,蹁旋焉绕之,蝁迷其所如,则呀以待。

即且摄其首,身弧屈而矢发,入其肮,食其心,啮其晵,出其尻,蝁死不知也。

他日行于煁,见蛞蝓欲取之。

蚿谓之曰:“是小而毒,不可触也。

”即且怒曰:“甚矣,尔之欺予也!夫天下之至毒莫如蛇,而蛇之毒者又莫如蝁。

蝁噬木则木翳,啮人兽则人兽毙,其烈犹火也。

而吾入其肮,食其心,葅鲊其腹肠,醉其血,而饱其膋,三日而醒,融融然,夫何有于一寸之蜿蠕乎?”跂其足而凌之,蛞蝓舒舒焉,曲直其角,喣其沫以俟之。

即且黏而颠,欲走则足与须尽解解,䏰(月忍)䏰(月忍)而卧,为蚁所食。

译文:
蜈蚣和蝁在田舍旁的空地上相遇,蝁撩起头就逃走了,蜈蚣就追它,在那里旋转绕圈,蝁迷失了逃跑方向,就张着口等待敌手。

蜈蚣上前抓住它的头,身子弯屈一下就像箭似的射出去,钻进了蝁的喉咙,吃它的心,又啃它的腓肠肉,然后从它的屁股钻出来,蝁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后来蜈蚣爬行在炉灶上,看见“鼻涕虫”又想获取它,多足虫劝它说:“这虫子虽小,但毒性可大了,切不可去触动它。


蜈蚣怒道:“你骗我太过分了!那天下最恶毒的没有像蛇那样毒的了,而蛇毒又是如蝁毒。

蝁咬了树,树就死了,咬了人和兽,人和兽就死,它毒性之烈就像火一样啊。

然而我却能钻进它的喉咙,吃它的心,像切碎烂针那样咬碎它的肚肠,饱饮它的血,并饱食它的肠脂,三天不吃东西仍精神振奋,对这一寸来长的小蠕虫有什么可畏惧的呢?”蜈蚣说着伸出它的足就欺凌“鼻涕虫”,“鼻涕虫”舒展了身子,一曲一伸它的触角,吹出粘液而等待蜈蚣。

结果蜈蚣一下子被粘液粘住脚跌倒了,想逃走,但脚和头须全分开了。

无能为力地躺在那里,最后被蚂蚁吃掉了。

小议:
骄兵必败。

目空一切,狂妄丧身。

蜈蚣因一次取胜便头脑发昏,自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死于鼻涕虫之手,最终为小小蚂蚁所食。

即且亡身,难道不应引人深思吗?
解释:
①即且:即蝍蛆,蜈蚣的别名。

《史记•龟策列传》:“猬辱于鹊,腾蛇之神而殆于即且。

”张守节正义:“即,津日反。

且,则余反。

即吴公也。

状如蚰蜒而大,黑色。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六:“庄子言:‘即且甘带’。

即且,蜈蚣;带,蛇也。

”清•曹寅《再题朴仙画五毒图》诗:“跂跂胍胍善缘壁,即且甘带鼄罗织。


②蝁:最有毒的蛇名。

《尔雅•释鱼》:“镻,蝁。

”邢昺疏:“蛇也,蝮虺之属,大眼、有毒,一名镻,又名蝁,淮南人呼蝁子者是也。


③疃:田舍旁的空地。

④褰:撩起,昂起。

⑤蹁:蹁旋,旋
转貌。

⑥肮:同“吭”,喉咙。

⑦啮其2、《郁离子·宋王偃》原文及翻译译文
《郁离子·宋王偃》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
原文:
宋王偃恶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视朝必诋楚以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

于是行旅之自楚适宋者,必构楚短以为容。

国人大夫传以达于朝,狃而扬,遂以楚为果不如宋,而先为其言者亦惑焉。

于是谋伐楚,大夫华犨谏曰:“宋之非楚敌之旧矣,犹犪牛之于鼢鼠也。

使诚如王言,楚之力犹足以十宋,宋一楚十,十胜不足以直一败,其可以国试乎?”弗听。

遂起兵,败楚师于颍上,王益逞,华犨复谏曰:“臣闻小之胜大也,幸其不吾虞也。

幸不可常,胜不可恃,兵不可玩,敌不可侮,侮小人且不可,况大国乎?今楚惧矣,而王益盈。

大惧小盈,祸其至矣!”王怒,华犨出奔齐。

明年宋复伐楚,楚人伐败之,遂灭宋。

译文:
宋王偃憎恶楚威王,好说楚国的坏话,每日早朝一定要诋毁楚国作为笑谈,并且说:“楚国如此无能,真是无能极了,我岂不是要得到楚国了么!”群臣随声附和他,像是出自同一口中,于是从楚国到宋国旅行的人,一定要编造一套诋毁楚国的坏话,以此作为容身的条件。

国人大夫把这些编造的话传播到朝廷,人云亦云地传扬开了,这样就把楚国看成果真不如宋国,就连最先说那话的人也感到困惑了。

于是宋国谋划攻打楚国,大夫华犨进谏说:“宋国很早以前就不敌楚国,两国的差别就像犪牛和盲鼠一样悬殊。

倘使果真像宋王说的那样,楚国的力量还足以能抵得上十个宋国,宋国和楚国力量之比是一比十,楚国有十个宋国的力量,宋国十胜不足以抵消一败,怎么能拿国家和它相试呢?”宋王不听劝告。

接着就起兵,在颍水打败了楚国军队,宋王更加逞能了。

华犨又进谏说:“我听说弱小的战胜强大的,侥幸它
没有欺骗我。

凭侥幸不可常胜,胜了也不可自恃,用兵不可当儿戏。

敌人不可欺侮;欺侮小人尚且不可,更何况是对大国呢?如今楚国害怕了,而大王你却更加自满了。

大国害怕,小国自满,灾祸将要到来了!”宋王怒,华犨逃奔到齐国。

第二年宋国又进攻楚国,楚国打败了它,接着就灭掉了宋国。

小议: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宋王势单力薄,却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编造了敌弱我强的种种神话,凭侥幸偶尔获胜,便更加不可一世,遂引火自焚,自取灭亡。

“幸不可常,胜不可恃,兵不可玩,敌不可侮”。

解释:
①诋(di):诋毁,污蔑。

②构(gou):虚构,编造。

③狃(niu)而扬:“狃”原误作“狂”,据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单行本改。

狃,骄傲。

《韩非子•十过》:“与之彼狃,又将请地他国,他国且有不听,不听,则知伯必加之兵。

”高亨《诸子新笺•韩非子•
十过》:“《说文》:‘狃,犬性骄也。

’与之彼狃,谓与之彼骄也。


④犪(kui)牛: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高大的野牛。

《尔雅•释畜》“犩牛”,晋•郭璞注:“即犪牛也。

如牛而大,肉數千斤。

出蜀中。

《山海經》曰:‘岷山多犪牛。

’”
⑤鼢(fen)鼠: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类,亦称盲鼠。

体矮胖,尾很短,无耳壳,眼很小,肢短而壮,前肢爪特别长大,用以掘土。

毛细而柔,多呈粉红色或赤褐色,一般额部有一闪亮白毛区。

栖居在草原地区和田间,营地下生活,洞道复杂,长可达数十米,以植物的根、地下茎和嫩芽为食,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和我国北部。

古人以为即鼹鼠。

《太平御览》卷九一一引晋•郭义恭《广志》:“若家鼠小异者,鼢鼠,深目而短尾。


⑥十胜不足以直一败:“直”,原误作“敌”,据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单行本改。

直,抵;相当。

《管子•轻重》:“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马非百新铨:“谓设立奬金,定为黄金一斤或给以相当于黄金一斤之谷凡八石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
⑦颍(ying):水名,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西南,东南流到商水县、纳沙河、贾鲁河,至安徽省寿县正阳关入淮河。

⑧虞(yu):欺骗,欺诈。

《广雅•释诂》:‘虞,欺也。

’误亦欺。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郁离子·蜀贾》原文及翻译译文
《郁离子·蜀贾》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蜀贾三人,皆卖药于市,其一人专取良,计入以为出,不虚价亦不过取嬴。

一人良不良皆取焉,其价之贱贵,唯买者之欲,而随以其良不良应之。

一人不取良,惟其多卖,则贱其价,请益则益之不较,于是争趋之,其门之限月一易,岁馀而大富。

其兼取者趋稍缓,再期亦富。

其专取良者,肆日中如宵,旦食则昏不足。

郁离子见而叹曰:“今之为士者,亦若是夫!昔楚鄙三县之尹三,其一廉而不获于上官,其去也,无以僦舟,人皆笑以为痴。

其一择可而取之,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

其一无所不取以交于上官,子吏卒,而宾富民,则不待三年,举而任诸纲纪之司,虽百姓亦称其善,不亦怪哉!”
译文:
蜀地有三个商人,都在市上卖药。

其中一个专收购好药材出卖,计算着收入和支出相当,不卖虚价,也不过多地谋取盈利。

另一个商人把好药、坏药都收购来卖,价格的贵贱,只根据买者的需要,用好药和坏药来应付顾客。

第三个商人不收购好药,只靠多购多卖,降低药的价格,顾客请求添点就添点,从不计较,于是人们都争着去买他的药,他家店铺的门槛,一个月就得更换一次,过了一年,他就发了大财。

那个好药、坏药都卖的商人,买药的顾客稍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起来。

而那个专卖好药的商人,他的药店里,每天中午都静如夜晚,吃了早饭而到了晚饭就无米下锅了。

郁离子听了此事,叹息了一声说:“如今做官的人,也同这三个商人的情况一样啊!从前楚国边远的三县,有三个县官,其中一个,为官清廉,却不被上级官僚所喜欢,
当他离任的时候,连一只船都租赁不起,人们都讥笑他,认为他“痴呆”。

另一个,选择一切可能时机,索取钱财,人们却不怨恨他,反而称赞他“贤能”。

再一个,则有利就沾,无所不贪,他用索取的钱财,结交上司,他待吏卒如子,把富豪当做宾客敬奉,于是不到三年,他就被推举担任了掌管纲纪的要职,即使平民百姓也称颂他好,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解释:
1、贾(gu):古指设肆售货的商人。

《周礼•地官•司市》曰:“以商贾阜货而行市。

”郑玄注:“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


2、嬴(ying):通“赢”,利润。

3、限:门槛。

4、肆:店铺。

5、鄙:边远地区。

6、县之尹:县官。

7、无以僦(jiu)舟:此句,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单行本均作“无以就舟”。

僦,租赁。

8、纲纪之司:掌管治安与法纪的官署。

小议:
世俗不公,是非不分。

流俗之弊,真假不辨。

三个药商,卖良药者,门可罗雀;卖疵药者,却顾客盈门。

三个县官,为官清廉者,遭人讥笑;靠搜刮行贿者,却飞黄腾达。

良莠颠倒,岂不怪哉!商场、官场如此之怪现状,虽时过境迁,但并未绝迹。

倘若任凭此种怪现状
泛滥,则国将危矣!
4、《郁离子·术使》原文及翻译译文
《郁离子·术使》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郁离子·术使》
原文: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夭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悟。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

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来觉也,一理有开之,其术穷矣。


译文:
楚国有一个靠养猕猴谋生的人,楚国人称他“狙公”。

每天早晨他就在庭院向众猕猴分配任务,派老猕猴领它们到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并要它们献出十分之一的收获供养自己,有的猕猴不给,他就用鞭子抽打。

群猕猴都害怕吃他的苦头,不敢违抗。

一天,有只小猕猴问众猴说:“山上的果实是狙公栽培的吗?”众猴说:“不是的,是天然生长的。

”小猴又问:“没有狙公我们就不能摘取吗?”众猴说:“不是的,大家都能摘取。

”小猴说:“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给他,还要被他奴役呢?”话未说完,众猕猴都省悟了。

那天晚上它们一起等狙公入睡
后,就冲破栅栏,毁坏笼子,取走那些积存的果实,一起逃入森林,不再返回。

狙公因饥饿而死。

郁离子说:“人世间那些只靠权术统治百姓而不讲法度的统治者,他们不就是像狙公一样么?由于百姓还昏昧不觉醒,他们的那一套权术还有效,一旦有人开导百姓,那么统治者的那套把戏就没有什么用了。


小议:
民不可愚,术不可使。

治理国家要靠法度,而不是权术,蒙蔽群众使其不察内情,不明真相,只能得逞于一时,一旦大家觉醒,其权术也就一文不值了。

解释:
①狙(ju):即猕猴。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②棰(chui):鞭打。

《韩诗外传》卷八:“小棰则待,大杖则逃;索而使之,未尝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唐·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惟清有膂力,以所执铁鞭连棰其背。

”清·徐士鸾《宋艳·奇异》:“君纔出门,即遭棰,势不复可生,自经死矣。


③假(jia):授予;给予。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史记·孔子世家》:“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汉书·循吏传·龚遂》:“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颜师古注:“假谓给与。


④破栅(zha)毁柙(__a):栅,栅栏;柙,笼子。

⑤馁(nei):饥饿。

《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
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陆德明释文:“馁,奴罪反,饿也。


⑥道揆(kui):道,道术;揆,法度。

道揆。

即指法则;准则;法度。

《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朱熹集注:“道,义理也;揆,度也。

道揆,谓以义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


5、《郁离子·采藥》原文及翻译译文
《郁离子·采藥》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豢龙先生采药于山,有老父坐石上,揖之不起,豢龙先生拱而立。

倾之,老父仰而嘘,俯而凝其神,玉如也,颔而笑曰:“子欲采药乎?余亦采药者也,今子虽采药而未知药也,知药莫若我。

”豢龙先生跪曰:“愿受教。

”老父曰:“坐!吾语子。

中黄之山有药焉,龙鳞而凤葩,玉质而金英,宵纳月彩,晨晞日精,宅厚坤以为家,澡沆瀣之流荣。

其味不苦不酸,其性不热不寒,淡如也,淳如也,其名曰芝。

得而服之,寿考以康,百病不生。

皥皥熙熙,跻于泰宁,而五百年一遇之。

太行之山有草焉,丹荑而紫蕤,根如伏龙,叶如翠翘,葱葱萋萋,蔚茂以齐,其名曰参。

得而服之,老者少,少者寿,病者已,尪者起,而三百年一遇之。

南条之山有草焉,性温而和,味芳以辛,馥馥芬芬,香气袭人,其名曰朮。

得而服之,养精益神,救死扶生,去疾除根,瘴疠莫干,寝兴以安,而百年一遇之。

岣嵝之山有木焉,碧干而琼枝,绿叶菁菁,上拂穹青,下临层崖,霜雪洒之而不凝,赤日过之而不炎,其馨菲菲,其味如饴,鬼魅畏之,避不敢窥,其名曰桂。

煮而服之,可以祛百邪,消毒淫,扶阳抑阴,敛真归元。

岷山之阴有
草焉,叶如翠眊,根如南金,味如人胆,禀性酷烈,不能容物,名曰黄良。

煮而服之,推去百恶,破症解结,无秽不涤,烦疴毒热,一扫无迹,如司寇之殛残贼。

之二物也,有病乃服,无病者不服也。

故有弗用,用必中。

阴谷有草,状如黄精,背阳而生,入口口裂,著肉肉溃,名曰钩吻。

云梦之隰有草,其状如葵,叶露滴人,流为疮痍,刻骨绝筋,名曰断肠之草。

之二草者,但有杀人之能,而无愈疾之功,吾子其慎择之哉!无求美弗得,而为形似者所误。

”豢龙先生愀然而悲,顾求老人,已不知其所之矣。

译文:
豢龙先生在山上采药,见一位老人坐在石头上,便向他拱手行礼,他却不起身。

豢龙先生两手合抱致敬,站立一旁。

过了一会儿,老人仰天叹息,又低下头凝神不动,就像玉雕一般。

片刻之后,便点头笑着说:“你想采药吗?我也是采药的呀。

今天你虽然采药,但不认识药,对药的了解你不如我。

”豢龙先生跪拜说:“愿意接受您的指点。

”老人说:“坐下!我告诉你。

中黄一带的山上有一种药草,龙鳞而风葩,玉质而黄花,夜间容受月彩,早晨接受日精照射,居山地而为家,冲洗露水中的流华。

它的味不苦不酸,它的特性不热不寒,淡而薄,淳而净,它的名叫灵芝。

得到它服用,长寿而健康,百病不生,精神舒畅、乐和,能登泰山,腿脚安宁,但五百年才能遇到它一次。

太行山上有一种药草,红色叶芽而紫花下垂,根像伏龙,叶子像翠鸟尾上的长羽,葱茏茂盛,蔚茂而整齐,它的名叫参。

得到它服用,老年可变得年少,年少的可以长寿,患病的可以去病,瘦弱的可以强壮,但三
百年才能遇见它一次。

南条山那里有一种药草,它的特性温和,气味香而辣,芬芳浓郁,香气袭人,它的名字叫朮。

采得它服用,可养精益神,能救死扶生,去病除根,邪气瘟疫不能染身,卧起平安,但一百年才能遇见它一次。

岣嵝山上有一种树,碧干琼枝,绿叶茂盛,上拂苍穹,下临层崖,霜雪洒落在它上面而不凝冰,烈日暴晒它而不炎热,它馨香浓郁,它的味甜如饴,鬼魅怕它,避开不敢窥视,它的名字叫桂树。

煮好了服用它,可以除百邪,消除毒淫,扶阳抑阴,收敛真气,恢复元气。

岷山的北坡有一种药草,叶子像翠眊,根如南金,味苦如人胆,禀性酷烈,不能容物,它的名字叫黄良。

煮好后服用它,除去百恶,破症解结,无秽不涤,烦病毒热,一扫无迹,如同司寇诛戮残贼一样。

以上这两种药物,有病就服用,无病则不能服用。

所以有时无用,需用必有效。

阴谷有一种草,形状像黄精,在背阴处生长,放入口中,口裂,接触皮肉,皮肉溃烂,它的名字叫钩吻。

云梦泽的低湿处有一种草,它的形状像葵,叶露滴到人身上,就变成疮痍,能坏骨绝筋,名叫断肠草。

以上这两种药草,只有害人的功能,而没有治好病的效用,你千万要小心地选择它们啊!不要寻求好的得不着,却被形状相似的坏药所伤害了。

”豢龙先生神色严肃而悲伤,转过头再向老人求教,却已经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解释:
①揖:拱手行礼。

②拱:两手合抱致敬。

③颔:点头。

④中黄:古国名。

《后汉书•桓帝纪》载:“芝草中黄。

”⑤葩(pa):华美。

⑥纳:容受;享受。

⑦晞(__):晒。

⑧沆(hang)瀣(__e):夜间的水汽;露水。

⑩皥皥熙熙:皥皥,心情舒畅貌。

熙熙,和乐貌。

⑨寿考:犹言高寿。

⑾跻(ji):登;升。

⑾丹荑(ti)而紫蕤(rui):荑,植物初生的芽叶。

蕤,草木花下垂貌。

⑾萋萋:茂盛貌。

⑾尪(wang):尪羸,尪,指胫、背或胸部弯曲的病,瘦弱。

⑾朮(zhu):草名,即山蓟。

《尔雅•释草》曰:“朮,山蓟。


⑾瘴(zhang)疠(li):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疠,瘟疫。

⑾寝兴:卧起。

⑾岣(gou)嵝(lou):山名,即湖南衡山。

⑾菁菁:茂盛貌。

⑾菲菲(feifei):香气盛貌。

(21)饴:用麦芽制成的糖浆;糖稀。

(22)祛百邪:除去灾邪。

“祛”,除去,原作“袪”。

据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单行本改。

(23)眊(mao):
(24)根如南金:此句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单行本均作“根如团金”。

(25)烦痾(e):扰人的疾病。

(26)殛(ji):杀死,诛戮。

(27)云梦之隰(__):云梦,即云梦泽,古泽薮名;隰,低湿的地方。

(28)愀(qiao)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小议:
不耻下问,虚心求教,采药之道。

采药须知药性药理,辨清其优劣好坏。

良药可救死扶伤,强壮筋骨,益寿延年;劣药却使人皮肉溃烂,断肠绝筋,夺人性命。

但它们之间往往面目相似,难辨真伪,故为医者应熟谙药理药性,明辨优劣,对症下药。

学艺不精,粗枝大叶,必然会害人害已,毁之一生,悔时晚矣!
6、《郁离子·即且》原文及翻译译文
《郁离子·即且》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即且与蝁遇于疃,蝁褰首而逝,即且追之,蹁旋焉绕之,蝁迷其所如,则呀以待。

即且摄其首,身弧屈而矢发,入其肮,食其心,啮其晵,出其尻,蝁死不知也。

他日行于煁,见蛞蝓欲取之。

蚿谓之曰:“是小而毒,不可触也。

”即且怒曰:“甚矣,尔之欺予也!夫天下之至毒莫如蛇,而蛇之毒者又莫如蝁。

蝁噬木则木翳,啮人兽则人兽毙,其烈犹火也。

而吾入其肮,食其心,葅鲊其腹肠,醉其血,而饱其膋,三日而醒,融融然,夫何有于一寸之蜿蠕乎?”跂其足而凌之,蛞蝓舒舒焉,曲直其角,喣其沫以俟之。

即且黏而颠,欲走则足与须尽解解,䏰(月忍)䏰(月忍)而卧,为蚁所食。

译文:
蜈蚣和蝁在田舍旁的空地上相遇,蝁撩起头就逃走了,蜈蚣就追它,在那里旋转绕圈,蝁迷失了逃跑方向,就张着口等待敌手。

蜈蚣上前抓住它的头,身子弯屈一下就像箭似的射出去,钻进了蝁的喉咙,吃它的心,又啃它的腓肠肉,然后从它的屁股钻出来,蝁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后来蜈蚣爬行在炉灶上,看见“鼻涕虫”又想获取它,多足虫劝它说:“这虫子虽小,但毒性可大了,切不可去触动它。

”蜈蚣怒道:“你骗我太过分了!那天下最恶毒的没有像蛇那样毒的了,而蛇毒又是如蝁毒。

蝁咬了树,树就死了,咬了人和兽,人和兽就死,它毒性之烈就像火一样啊。

然而我却能钻进它的喉咙,吃它的心,像切碎烂针那样咬碎它的肚肠,饱饮它的血,并饱食它的肠脂,三天不吃东西仍精神振奋,对这一寸来长的小蠕虫有什么可畏惧的呢?”蜈蚣说着伸出它的足就欺凌“鼻涕虫”,“鼻涕虫”舒展了身子,一曲一伸它的触角,吹出粘液而等待蜈蚣。

结果蜈蚣一下子被粘液粘住脚跌倒了,想逃走,但脚和头须全分开了。

无能为力地躺在那里,最后被蚂蚁吃掉了。

小议:
骄兵必败。

目空一切,狂妄丧身。

蜈蚣因一次取胜便头脑发昏,自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死于鼻涕虫之手,最终为小小蚂蚁所食。

即且亡身,难道不应引人深思吗?
解释:
①即且:即蝍蛆,蜈蚣的别名。

《史记•龟策列传》:“猬辱于鹊,腾蛇之神而殆于即且。

”张守节正义:“即,津日反。

且,则余反。

即吴公也。

状如蚰蜒而大,黑色。

”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六:“庄子言:‘即且甘带’。

即且,蜈蚣;带,蛇也。

”清•曹寅《再题朴仙画五毒图》诗:“跂跂胍胍善缘壁,即且甘带鼄罗织。


②蝁:最有毒的蛇名。

《尔雅•释鱼》:“镻,蝁。

”邢昺疏:“蛇也,蝮虺之属,大眼、有毒,一名镻,又名蝁,淮南人呼蝁子者是也。


③疃:田舍旁的空地。

④褰:撩起,昂起。

⑤蹁:蹁旋,旋转貌。

⑥肮:同“吭”,喉咙。

⑦啮其7、《郁离子·弥子瑕》原文及翻译译文
《郁离子·弥子瑕》原文及翻译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卫灵公怒弥子瑕,抶出之。

瑕惧,三日不敢入朝。

公谓祝鮀曰:“瑕也怼乎?”子鱼对曰:“无之。

”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观夫狗乎?夫狗依人以食者也,主人怒而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葸然复来,忘其抶矣。

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焉,其何敢怼乎?”公曰:“然哉。


译文:
卫灵公对弥子瑕发怒,用鞭子抽打,并把他赶了出去。

弥子瑕害怕,三天没敢上朝。

卫灵公对祝鮀(子鱼)说:“子瑕会怨恨我么?”子鱼回答说:“他不敢怨恨。

”灵公说:“为什么说他不敢怨恨呢?”子鱼说:“君没有见过那狗吗?那狗是倚仗着主人喂养的,主人发怒并鞭打了它,它就嗥叫着逃去不见踪影;等到它想吃东西了,就会胆怯地跑
回来,忘了它先前被打的事了。

如今子瑕像是你养的狗一样,靠着你的喂养,一旦从你这得不到食物,他就得饿一天肚子了,他怎么敢怨恨你呢?”卫灵公说:“是这样啊。


解释:
①卫灵公:春秋时卫国的国君,公元前534年至公元前493年在位。

②弥子瑕:春秋时卫灵公宠爱的幸臣,参阅《通志•氏族三》。

③抶(chi):笞击;鞭打。

《左传•文公十年》:“命夙駕載燧,宋公違命,無畏抶其僕以徇。

”杜预注:“抶,擊也。

”《汉书•扬雄传上》:“屬堪輿以壁壘兮,梢夔魖而抶獝狂。

”颜师古注:“抶,笞也。

”唐•柳宗元《宥蝮蛇文》:“余胡汝尤,是戮是抶。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衆不能堪,抶而仆之。


④祝鮀(tuo):《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祝鮀,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晋书•王沈传》:“達幽隱之賢,去祝鮀之佞。

”明•归有光《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孔子生於周末,褒史魚之直,惡祝鮀之佞,思史之闕文,而稱周公之訓,其所感者深矣。


⑤怼(dui):怨恨。

⑥葸葸(____)然:害怕胆怯畏惧貌;小心谨慎貌。

明•唐顺之《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君爲人悃愊質訥,葸葸細謹。

”引申为使人恐惧。

汉•扬雄《百官箴•执金吾箴》:“如虎有牙,如鷹有爪。

國以自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