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建构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程建构的发展历程
议程建构是指在决策或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确定问题的优先级、确定目标和寻找解决方案等步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议程。
议程建构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以下就议程建构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一阐述。
第一阶段:设定议程
在20世纪70年代初,议程建构的研究主要关注问题的设定和决策者如何将它们列入议程。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研究是Kingdon于1984年出版的《议程、选择与政府行动的公共政策》。
他认为决策者是有选择地设定议程的,他们将关注的问题、可行的政策解决方案和政治机会三者结合起来,并将问题提升为决策的重要议题。
第二阶段:议程建构理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议程建构理论进一步发展,出现
了不同的研究流派。
其中一种是政策社会学,它关注公共政策如何被形成、实施和评估。
另一种是利益博弈理论,它强调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和谈判在议程建构中的作用。
这些研究使得议程建构理论更加全面和复杂。
第三阶段:议程建构和利益协调
21世纪初,关注议程建构和利益协调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些
研究关注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们在议程建构中的作用和冲突。
这一阶段的研究强调了参与者的权力、利益以及信息对议程的影响,建议政策制定者应积极寻求利益的协调,以实现协商和妥协。
第四阶段:议程建构与社会媒体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议程建构也受到了新的影响。
现在,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更容易地表达意见并影响议程的塑造。
此外,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也会影响公众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意识形态的塑造。
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交媒体在议程建构中的作用,以及它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对议程的影响。
总结起来,议程建构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设定议程、议程建构理论的发展、议程建构和利益协调以及议程建构与社会媒体等阶段。
随着研究的深入,议程建构理论变得更加全面和复杂,注重各利益群体的互动以及社会媒体对议程的影响。
未来,议程建构研究将继续关注社会媒体和新技术对议程形成的影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和社会环境。